为国仇家恨,他守护侵华日军炮楼十八年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炮楼,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记忆,人们通常只在影视作品里见过它罪恶的身影。但河北省沧县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保护炮楼不被破坏,在炮楼里一住就是18年,为我们保留下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
  一河北省沧县捷地村,因乾隆皇帝御赐村名“捷地”而在当地小有名气。村北,蜿蜒的碱河从村旁东西向穿过,河上的京沪铁路的铁架桥已建成百余年。
  在铁桥南端,距离铁路路基十几米远的地方,一座侵华日军留下的炮楼,虽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据当地人介绍,炮楼是1937年日军为保护铁桥而建的。当时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为巩固在占领区的统治,并为继续南侵提供交通便利,日军对当时的津浦铁路实行重点保护,在沿线修建了许多炮楼据点,捷地的这座炮楼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日本人为修建这个炮楼,勒令捷地村和附近几个村的中国人,每家必须出5块青砖或红砖,并出劳力一名。在刺刀的逼迫下,附近的村民建起了这座炮楼。依托这座炮楼,日军又在附近建了兵营,驻扎了50多个日本兵。
  炮楼共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墙体里面是青砖或红砖,外面包裹着钢筋水泥,6根水泥柱子深深扎进地里。炮楼上共有6个望孔和射击孔,墙体上偶见弹坑,那是当年八路军攻打炮楼的见证。如今,乘坐京沪铁路线列车的旅客在沧州南10公里的位置,依然能清晰地看到这座炮楼的全貌。
  二曹文通,今年55岁,捷地村一个普通的村民。他有一手好木工手艺,还会修理家用电器,在村人眼里,他是个能工巧匠。如果没有和炮楼的这一份情缘,也许他会像其他村民一样过着平静、恬淡的生活。
  1969年,曹文通参军入伍,5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许,这是他和村里人区别开来的惟一因素。复员后,曹文通依旧务农,不久结婚生子,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勤劳,家里的日子日见殷实。
  从小时候起,他就注意到村外的铁路边有这么一座炮楼,也经常在这里玩耍,这座炮楼记录了他很多的童年时光。那时候,他也时常听长辈们提起,当年日本人在这一带犯下的滔天罪行。l937年,鬼子刚进村的时候,一次就杀害了92个村民!其中就包括曹文通父亲的姑姑。后来曹文通的妻子告诉他,她的爷爷,是被鬼子用枪托活活打死的!炮楼建成后,这里更成了鬼子耀武扬威的据点,炮楼上的鬼子经常向四周田野里的普通百姓开枪射击,而目的只是为了取乐,为了练枪法。一次捷地村一村民在附近地里割豆子,炮楼里突然飞出一颗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
  曹文通也听过八路军打炮楼的故事。当年,八路军曾几次攻打炮楼,因为炮楼十分坚固,易守难攻,都没有得手。后来八路军改变了策略,他们化装成钓鱼的村民,潜伏在碱河桥下,等到中午炮楼里的日军午休时突然发动攻击,一度攻进了炮楼,但由于日军得到了附近兵营里装甲车辆的支援,八路军再次失利。从此直到抗战结束,这个炮楼就像恶魔的眼睛,一直狰狞地监视着周围的中国百姓。
  长大后,特别是复员后,曹文通更关注这个炮楼了,那时候,他已经明白,这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证。国恨家仇,使他对这座炮楼有了十分复杂的感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纷纷建房搭屋,一些人盯上了炮楼,他们看上了炮楼的砖块和钢筋,四处取土的人们也看中了炮楼庞大的地基。附近其他村的炮楼相继被毁,捷地的炮楼也先后有许多人光顾。他们先是在四周取土,炮楼很快被挖成了田野里的一个孤岛,底座里的填土被掏空,露出了6根水泥柱子。
  炮楼开始倾斜,到了l986年,已经向西南方向倾斜了35度,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但人们并未停止对炮楼的破坏,在他们眼里,这只不过是一座破旧的废弃建筑,他们开始用铁锹、钢钎拆毁炮楼,想拿走里边的砖头和钢筋。
  这一切,曹文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次次劝阻乡邻不要到炮楼取土,不要去拆炮楼,甚至还从别人手里抢过铁锹。人们不听他的,反而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以为他神经有了毛病。后来人们被他劝烦了,对他说:你管得着吗?这炮楼是你们家的?
  这话倒是提醒了曹文通,自己一个普通农民,怎么能阻止别人破坏炮楼,得向政府求援!他多次跑到乡政府和县里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有关部门终于给了他一个答复:义务保护可以,但暂时没有补助。
  行啊,有政府这句话,曹文通就满足了。这次他可以名正言顺地阻止那些人了:这炮楼是政府让保护的,不能动!
  村民们果然收敛了很多,有曹文通在,人们便不再来这里骚扰,但曹文通刚一离开,本村外村的人们就又拥上来。毕竟,有家有业的曹文通不能整天都待在炮楼那里。
  眼看着炮楼继续倾斜,炮楼顶部的几十厘米已经被毁,青砖裸露。曹文通急了,他做出了一个让周围的人们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搬到炮楼去住!
  三1986年的深秋时节,曹文通靠着炮楼的东墙搭了一个窝棚,把自己的铺盖一卷,就安了家。白天,他照常去地里干活;晚上,就全身心投入到抢修炮楼的工作中。笔者问他为什么非得晚上干,曹文通不好意思地说:怕人看见笑话呗!
  曹文通先是借了八个千斤顶,顶在炮楼西墙上,阻止住炮楼继续倾斜,然后挨个摇动千斤顶,把炮楼慢慢扶正。每当炮楼扶正一点,曹文通就把大量石子填入底部的缝隙里,固定底座。
  这是苦活,力气活,摇动千斤顶使他的两个胳膊终日酸麻疼痛,还要把石子一锨锨塞到底座里。回想起那些日子,曹文通说,晚上能睡着觉就是莫大的福气了。
  冬天到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土被冻住,干活前要用柴火烤了才能使用,用来擦汗的毛巾也冻成了冰疙瘩。妻子劝他过了冬天再干,曹文通说那样会半途而废,要干,就干到底。
  在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这项庞大的工程,曹文通整整干了50天!每天晚上,当村里其他人家熄灯闭户、安然入睡的时候,铁路边,旷野上,曹文通就一个人在黑黢黢的夜里干着重体力活儿。到炮楼完全扶正的那一天,已是隆冬时节,望着已经端正的炮楼,站在寒风中的曹文通,这个有天大的伤心事也不落泪的硬汉子,眼眶湿润了。那一年,他36岁。
  笔者问他为什么不请几个帮手,他说,不愿意让人家说三道四,以为自己修炮楼有什么图谋———既然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干!时至今日,整修炮楼时,曹文通仍不愿大张旗鼓,仍是遮遮掩掩。
  破坏炮楼的行为被阻止了,炮楼扶正后也不再继续坍塌,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买来沙子、水泥修补了多处破损的墙体。为防止漏雨使底座进水,每年曹文通都要给炮楼加固屋顶。多年来,他不断到远处取土,加固炮楼四周,曹文通自己也记不清已经运了多少方土,他的三马车(北方农村的一种农用车辆)的车轴,就用坏了6根,那些车轴至今还躺在曹文通家的地上。
  当年孤零零的炮楼开始与大地融合到一起,如今炮楼的四周已种满了果树,株株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曹文通搬到炮楼里住以后,遭到了亲友们的激烈反对。他们说,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到没有水没有电的荒地住,脑子有毛病吗?曹文通的妻子更是想不通,那时,他们已有了三个孩子,最小的只有3岁,家里正是需要男人顶门立户的时候,可曹文通却去和一个破炮楼为伴,妻子实在是想不通。她和丈夫吵过,骂过,但曹文通执意不回头,反而劝她把全家都搬到炮楼里去!她拗不过生性倔强的男人,只好随他去了。
  于是,妻子每天做好饭,再给丈夫送到炮楼去。一天三次,天天如此。家里有个大小事情,都要到村外的炮楼里喊他回来。日子长了,曹文通的妻子觉得这个家实在不像个样子,又看到曹文通在野地里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日渐憔悴,妻子心疼了,一天,她对曹文通说,我依你,全家都搬过去住吧!
  1987年的春天,曹文通在窝棚里盘了个土炕,又在外面挖了个灶台,全家人就都住到了这里。但住窝棚毕竟不是个办法,曹文通开始依着炮楼建房,到秋天,他建起了两间简易房,总算把家人安顿进来,这一住,就是17年!
  简易房里的日子苦啊,冬天冷,夏天热,几个孩子冬天生冻疮,夏天起痱子。房子离铁路太近,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驶过,夜里隆隆的列车声常常把大人孩子惊醒,甚至搞得家人彻夜难眠。家里吃水,要到村里去挑,在刚搬来的那几年,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房子窗外就是野地,十几米外就是铁路,白天夫妻俩下地干活的时候,为防止孩子出意外,他们把两个小点的孩子拴在门框上,再锁住屋门。想起那些日子,曹文通的妻子仍不胜欷。
  家安在野地里,安全也无法保障。多次有盲流及不法人员骚扰他们的生活,家里的自行车和生活用品往往不翼而飞,这些年,仅被曹文通抓住扭送派出所的犯罪分子就有好几个。
  与这些生活上的困苦相比,使全家人难堪的还有村里的风言风语、讽刺挖苦,人们说曹文通中了“魔障”,想住“楼房”想疯了,还有人说那炮楼里可能藏着宝贝。
  五自从曹文通住进炮楼后,周围村里的人们便不再打炮楼的主意,使曹文通得以精心维护炮楼。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曹文通一家人过着艰辛而平静的日子。
  但在2002年5月份,炮楼前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这伙人有20多个,都是外地口音,打着赤膊,提着铁锹、钢钎。他们是来拆炮楼的。
  这伙人态度蛮横,他们告诉曹文通,这炮楼非拆不可。曹文通质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一会儿自称是公安部门的,一会儿又说是铁路上的。问他们为什么要拆炮楼,他们含糊其辞,最后只说这是国耻,就应该拆除!
  曹文通愤怒了:如果这个炮楼是国耻就应该拆掉,那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不是也应该拆掉?圆明园遗址是不是也该埋掉?
  来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但仍要拆炮楼。曹文通大喊道:有我在,你们甭想动炮楼一块砖头!
  来人见曹文通态度十分强硬,只好溜走了。但过了两天,这些人又来了,还带了一个穿警服的人,他自称是乡派出所的,要曹文通让路。乡派出所的警察曹文通大多熟识,可眼前这个人十分陌生。曹文通要求他们出示相关证件和拆炮楼的正式文件,被这些人蛮横地拒绝,他们说,你一个土农民敢和我们要证件,不想活了?你再阻挡,把你抓起来!曹文通没有被他们的威胁吓倒,他挡在炮楼前,用身体护住炮楼。来人只好悻悻而去。
  在炮楼里坚守了17年后,56岁的曹文通头上已是白发缕缕。多年来,为了守护炮楼,他放弃了很多挣钱的机会,反而要常年在炮楼上花钱,日子越来越拮据。前两年,刚刚结婚的大儿媳得了精神病,去年小儿子又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左眼,接踵而来的打击使曹文通家已经窘迫不堪,家里吃的面粉是借来的,16年前建的简易房已日见破败,屋里还是裸露的砖墙,没有挂泥,没有粉刷,对此,曹文通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凑合着能住就行了。
  我们问曹文通这么多年为守护炮楼失去了那么多,后悔不后悔。他摇了摇头,说,我这辈子能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我心里踏实!上,我对得起惨死的先人;下,我对得起子孙后人!
  曹文通告诉我们,近两年,时常有一些人来参观炮楼,也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这时候,他就成了义务讲解员。曹文通说,那些孩子们刚来到炮楼里时,没有一丝沉重感,看看望口,摸摸射击孔,觉得挺好玩。等他讲完炮楼曾有过的故事,孩子们的脸变得凝重起来。看到通过自己的讲解,孩子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曹文通感觉十分满足,这时候,他觉得他做的一切,值!
  我们问他有没有想过向政府要一些帮助和补贴,他又摇头。他说,去年乡里曾让他写一个申请补助的报告,他没有写。曹文通说:“那样,别人会以为我守炮楼就是图这个!”
  说到将来的日子,曹文通说,只要我还能动,还能干活,就守在这里,看着这个炮楼完完好好地交给子孙!
  曹文通和他坚守的炮楼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2年7月,沧州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批准该炮楼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2004年7月27日,沧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捷地回族乡武装部的领导们,把写有“看守炮楼,见证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的锦旗和“爱国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及奖品送到了曹文通家中。
  曹文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用他博大的爱国情怀,用他18年守护炮楼的岁月,书就了一个大写的人。
其他文献
我想把结婚当成给自己的30岁生日礼物,只要能够找到让我心动的恋人。没想到,遇到了对手,在情场上却照样会一误经年……    一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遭遇了一场令人伤痛的感情。这个打击,令我对身边的男人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城市,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喜欢受伤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己保护得更好一点呢?  可是,我内心又是渴望爱情的。看着许多朋友起初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却都选择了平淡
期刊
现年31岁的陆四军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禾田乡竹木岭村人。为了挣钱养家口,他别妻离子,远赴广东打工十余载,学会了一手出众的烹调技艺,没想到因此而被一位亿万富豪相中,从此成了富豪豢养的“御厨”。但收入的提高却无法掩盖尊严的受伤,今年年初,不堪忍受的他终于愤而出走。现在长沙东凯酒店任职的他近日向笔者讲述了那段高薪但却屈辱的经历。     月薪一万!亿万富豪的开价让我难以置信    初中毕业后我就随同乡到广
期刊
相信年轻的家长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给宝宝理发时,宝宝都会号啕大哭。理发工具稍不留意,便会把宝宝的头皮刮伤。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  在贵州省铜仁市,有一位聪明的打工妹,她正是从中发现潜在的商机,专门从事替幼儿理发的服务,解决了年轻父母的苦恼的同时,也开创了她自己的事业!    一    今年23岁的杨小青出生在贵州省思南县双龙镇,高中毕业以后,她来到贵州省铜仁市找事做。杨小青
期刊
我刚开始和志松恋爱,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矛盾:一方面喜欢他天生的温厚,而另一方面从现实考虑,他的农村家境与我这个城市人毕竟有差异。  他的单位和我的单位隔着一条马路。快下班时我从办公室的窗口向外张望,总能看见他推着自行车走过街,然后静静地站在大门口等我。很快就到了冬天,我看见他站在北风里的样子,不禁有些感动和怜惜。  武汉的冬天其实很冷,整个城市因为属于南方而没有暖气供暖,我做的又是办公室事务,坐冷坐
期刊
1    杨菲刚来公司的时候,就听说了经理林志与出纳员李季季的风流韵事。李季季坐在杨菲的对面办公,胸前一对“大灯”总是习惯性地放在办公桌上面,杨菲一抬头就能看见那条深深的沟。杨菲想,这对“灯”割下来称一下大概得有十多斤吧?李季季喜欢和杨菲谈男女之间的事,喜欢告诉杨菲她和她曾有过的每个男人做爱的感觉,她一点也不忌讳别人知道她和林志之间的关系,好像林志还是单身没有老婆,他们的关系很正常似的。  杨菲下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广西柳州市,一对夫妻开了一家中档酒楼,生意很红火。每天下午,酒楼打烊以后,就会有许多乞丐来讨饭吃。因为夫妻俩很善良,他们将客人吃剩的菜重新收拾一下,再煮些米饭,让那些讨饭的饱餐一顿。仿佛是约定好似的,每天下午的3点左右,许多讨饭的会不约而同从四处赶来吃饭。有人问这对善良的夫妻:“你们图什么?做这赔本的生意?芽”夫妻俩说:“许多菜客人都吃不完,扔了多可惜,不如送给讨饭的
期刊
食全食美    红油鸡翅   红油即辣椒油,有浓烈的辣香味。红油鸡翅是以辣椒油作调料的冷荤菜。   主料:净鸡翅250克。调料:红油20克,味精6克,盐10克,酱油10克,白糖15克,料酒15克,葱段、姜片各15克,花椒、大料各5克,菜油500克(约耗100克),高汤200克。   做法:1.把鸡翅洗净切成块,用盐、料酒10克、葱段、姜片、花椒、大料腌1小时。2.锅上火,倒入菜油,烧至八成热
期刊
安徽省六安市农资公司职工刘萍曾是一名见义勇为刀下救人的女英雄,被六安人直呼为“刘大侠”。然而,从她生下女儿的那一天起,她就没有享受到一天的快乐。痛苦整整折磨了她18年,她也注射杜冷丁整整18年。有谁能够想到,勇斗歹徒,被评为安徽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她,注射杜冷丁成瘾几乎倾家荡产,悲观绝望下曾多次自杀。她真的是那种不可救药的“隐君子”吗?这18年漫长杜冷丁注射史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可想像的隐情呢? 
期刊
提示:  1.公司里鲜有毫无功利的人际关系,但拉帮结派总是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2.面对新环境更要用心观察,用脑思考,因为各大帮主很会把握时机招兵买马,增加新鲜血液。  3.办公室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之争也从横眉冷对转型为面和心不和的暗中较量,所以要谨言慎行,把涉险小组织的机会降低。    早就听说办公室是个“迷你江湖”:外表祥和是非多,帮派之争如家常便饭。而我素不喜欢拉帮结派,对小组织
期刊
他是公交车队里的一名修车工人,她是写字楼里的公司文员。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却在重重阻力中厮杀出一条血路。年轻气盛的年纪,爱情如链齿锯般所向披靡。  婚礼那天,她在一个小照相馆花五元钱化了个媚俗的妆,花五元在发廊盘了发髻,再套上一件喜气十足的红大衣。寒冷的冬日,没有空调的小餐馆里,她甜蜜地笑着,偕着他逐桌敬酒,草草结束了整个婚礼。宾客散尽他吻着她说,委屈你了,我会尽最大努力疼你一辈子。她心里着实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