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炮楼,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记忆,人们通常只在影视作品里见过它罪恶的身影。但河北省沧县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保护炮楼不被破坏,在炮楼里一住就是18年,为我们保留下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
一河北省沧县捷地村,因乾隆皇帝御赐村名“捷地”而在当地小有名气。村北,蜿蜒的碱河从村旁东西向穿过,河上的京沪铁路的铁架桥已建成百余年。
在铁桥南端,距离铁路路基十几米远的地方,一座侵华日军留下的炮楼,虽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据当地人介绍,炮楼是1937年日军为保护铁桥而建的。当时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为巩固在占领区的统治,并为继续南侵提供交通便利,日军对当时的津浦铁路实行重点保护,在沿线修建了许多炮楼据点,捷地的这座炮楼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日本人为修建这个炮楼,勒令捷地村和附近几个村的中国人,每家必须出5块青砖或红砖,并出劳力一名。在刺刀的逼迫下,附近的村民建起了这座炮楼。依托这座炮楼,日军又在附近建了兵营,驻扎了50多个日本兵。
炮楼共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墙体里面是青砖或红砖,外面包裹着钢筋水泥,6根水泥柱子深深扎进地里。炮楼上共有6个望孔和射击孔,墙体上偶见弹坑,那是当年八路军攻打炮楼的见证。如今,乘坐京沪铁路线列车的旅客在沧州南10公里的位置,依然能清晰地看到这座炮楼的全貌。
二曹文通,今年55岁,捷地村一个普通的村民。他有一手好木工手艺,还会修理家用电器,在村人眼里,他是个能工巧匠。如果没有和炮楼的这一份情缘,也许他会像其他村民一样过着平静、恬淡的生活。
1969年,曹文通参军入伍,5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许,这是他和村里人区别开来的惟一因素。复员后,曹文通依旧务农,不久结婚生子,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勤劳,家里的日子日见殷实。
从小时候起,他就注意到村外的铁路边有这么一座炮楼,也经常在这里玩耍,这座炮楼记录了他很多的童年时光。那时候,他也时常听长辈们提起,当年日本人在这一带犯下的滔天罪行。l937年,鬼子刚进村的时候,一次就杀害了92个村民!其中就包括曹文通父亲的姑姑。后来曹文通的妻子告诉他,她的爷爷,是被鬼子用枪托活活打死的!炮楼建成后,这里更成了鬼子耀武扬威的据点,炮楼上的鬼子经常向四周田野里的普通百姓开枪射击,而目的只是为了取乐,为了练枪法。一次捷地村一村民在附近地里割豆子,炮楼里突然飞出一颗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
曹文通也听过八路军打炮楼的故事。当年,八路军曾几次攻打炮楼,因为炮楼十分坚固,易守难攻,都没有得手。后来八路军改变了策略,他们化装成钓鱼的村民,潜伏在碱河桥下,等到中午炮楼里的日军午休时突然发动攻击,一度攻进了炮楼,但由于日军得到了附近兵营里装甲车辆的支援,八路军再次失利。从此直到抗战结束,这个炮楼就像恶魔的眼睛,一直狰狞地监视着周围的中国百姓。
长大后,特别是复员后,曹文通更关注这个炮楼了,那时候,他已经明白,这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证。国恨家仇,使他对这座炮楼有了十分复杂的感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纷纷建房搭屋,一些人盯上了炮楼,他们看上了炮楼的砖块和钢筋,四处取土的人们也看中了炮楼庞大的地基。附近其他村的炮楼相继被毁,捷地的炮楼也先后有许多人光顾。他们先是在四周取土,炮楼很快被挖成了田野里的一个孤岛,底座里的填土被掏空,露出了6根水泥柱子。
炮楼开始倾斜,到了l986年,已经向西南方向倾斜了35度,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但人们并未停止对炮楼的破坏,在他们眼里,这只不过是一座破旧的废弃建筑,他们开始用铁锹、钢钎拆毁炮楼,想拿走里边的砖头和钢筋。
这一切,曹文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次次劝阻乡邻不要到炮楼取土,不要去拆炮楼,甚至还从别人手里抢过铁锹。人们不听他的,反而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以为他神经有了毛病。后来人们被他劝烦了,对他说:你管得着吗?这炮楼是你们家的?
这话倒是提醒了曹文通,自己一个普通农民,怎么能阻止别人破坏炮楼,得向政府求援!他多次跑到乡政府和县里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有关部门终于给了他一个答复:义务保护可以,但暂时没有补助。
行啊,有政府这句话,曹文通就满足了。这次他可以名正言顺地阻止那些人了:这炮楼是政府让保护的,不能动!
村民们果然收敛了很多,有曹文通在,人们便不再来这里骚扰,但曹文通刚一离开,本村外村的人们就又拥上来。毕竟,有家有业的曹文通不能整天都待在炮楼那里。
眼看着炮楼继续倾斜,炮楼顶部的几十厘米已经被毁,青砖裸露。曹文通急了,他做出了一个让周围的人们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搬到炮楼去住!
三1986年的深秋时节,曹文通靠着炮楼的东墙搭了一个窝棚,把自己的铺盖一卷,就安了家。白天,他照常去地里干活;晚上,就全身心投入到抢修炮楼的工作中。笔者问他为什么非得晚上干,曹文通不好意思地说:怕人看见笑话呗!
曹文通先是借了八个千斤顶,顶在炮楼西墙上,阻止住炮楼继续倾斜,然后挨个摇动千斤顶,把炮楼慢慢扶正。每当炮楼扶正一点,曹文通就把大量石子填入底部的缝隙里,固定底座。
这是苦活,力气活,摇动千斤顶使他的两个胳膊终日酸麻疼痛,还要把石子一锨锨塞到底座里。回想起那些日子,曹文通说,晚上能睡着觉就是莫大的福气了。
冬天到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土被冻住,干活前要用柴火烤了才能使用,用来擦汗的毛巾也冻成了冰疙瘩。妻子劝他过了冬天再干,曹文通说那样会半途而废,要干,就干到底。
在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这项庞大的工程,曹文通整整干了50天!每天晚上,当村里其他人家熄灯闭户、安然入睡的时候,铁路边,旷野上,曹文通就一个人在黑黢黢的夜里干着重体力活儿。到炮楼完全扶正的那一天,已是隆冬时节,望着已经端正的炮楼,站在寒风中的曹文通,这个有天大的伤心事也不落泪的硬汉子,眼眶湿润了。那一年,他36岁。
笔者问他为什么不请几个帮手,他说,不愿意让人家说三道四,以为自己修炮楼有什么图谋———既然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干!时至今日,整修炮楼时,曹文通仍不愿大张旗鼓,仍是遮遮掩掩。
破坏炮楼的行为被阻止了,炮楼扶正后也不再继续坍塌,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买来沙子、水泥修补了多处破损的墙体。为防止漏雨使底座进水,每年曹文通都要给炮楼加固屋顶。多年来,他不断到远处取土,加固炮楼四周,曹文通自己也记不清已经运了多少方土,他的三马车(北方农村的一种农用车辆)的车轴,就用坏了6根,那些车轴至今还躺在曹文通家的地上。
当年孤零零的炮楼开始与大地融合到一起,如今炮楼的四周已种满了果树,株株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曹文通搬到炮楼里住以后,遭到了亲友们的激烈反对。他们说,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到没有水没有电的荒地住,脑子有毛病吗?曹文通的妻子更是想不通,那时,他们已有了三个孩子,最小的只有3岁,家里正是需要男人顶门立户的时候,可曹文通却去和一个破炮楼为伴,妻子实在是想不通。她和丈夫吵过,骂过,但曹文通执意不回头,反而劝她把全家都搬到炮楼里去!她拗不过生性倔强的男人,只好随他去了。
于是,妻子每天做好饭,再给丈夫送到炮楼去。一天三次,天天如此。家里有个大小事情,都要到村外的炮楼里喊他回来。日子长了,曹文通的妻子觉得这个家实在不像个样子,又看到曹文通在野地里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日渐憔悴,妻子心疼了,一天,她对曹文通说,我依你,全家都搬过去住吧!
1987年的春天,曹文通在窝棚里盘了个土炕,又在外面挖了个灶台,全家人就都住到了这里。但住窝棚毕竟不是个办法,曹文通开始依着炮楼建房,到秋天,他建起了两间简易房,总算把家人安顿进来,这一住,就是17年!
简易房里的日子苦啊,冬天冷,夏天热,几个孩子冬天生冻疮,夏天起痱子。房子离铁路太近,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驶过,夜里隆隆的列车声常常把大人孩子惊醒,甚至搞得家人彻夜难眠。家里吃水,要到村里去挑,在刚搬来的那几年,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房子窗外就是野地,十几米外就是铁路,白天夫妻俩下地干活的时候,为防止孩子出意外,他们把两个小点的孩子拴在门框上,再锁住屋门。想起那些日子,曹文通的妻子仍不胜欷。
家安在野地里,安全也无法保障。多次有盲流及不法人员骚扰他们的生活,家里的自行车和生活用品往往不翼而飞,这些年,仅被曹文通抓住扭送派出所的犯罪分子就有好几个。
与这些生活上的困苦相比,使全家人难堪的还有村里的风言风语、讽刺挖苦,人们说曹文通中了“魔障”,想住“楼房”想疯了,还有人说那炮楼里可能藏着宝贝。
五自从曹文通住进炮楼后,周围村里的人们便不再打炮楼的主意,使曹文通得以精心维护炮楼。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曹文通一家人过着艰辛而平静的日子。
但在2002年5月份,炮楼前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这伙人有20多个,都是外地口音,打着赤膊,提着铁锹、钢钎。他们是来拆炮楼的。
这伙人态度蛮横,他们告诉曹文通,这炮楼非拆不可。曹文通质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一会儿自称是公安部门的,一会儿又说是铁路上的。问他们为什么要拆炮楼,他们含糊其辞,最后只说这是国耻,就应该拆除!
曹文通愤怒了:如果这个炮楼是国耻就应该拆掉,那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不是也应该拆掉?圆明园遗址是不是也该埋掉?
来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但仍要拆炮楼。曹文通大喊道:有我在,你们甭想动炮楼一块砖头!
来人见曹文通态度十分强硬,只好溜走了。但过了两天,这些人又来了,还带了一个穿警服的人,他自称是乡派出所的,要曹文通让路。乡派出所的警察曹文通大多熟识,可眼前这个人十分陌生。曹文通要求他们出示相关证件和拆炮楼的正式文件,被这些人蛮横地拒绝,他们说,你一个土农民敢和我们要证件,不想活了?你再阻挡,把你抓起来!曹文通没有被他们的威胁吓倒,他挡在炮楼前,用身体护住炮楼。来人只好悻悻而去。
在炮楼里坚守了17年后,56岁的曹文通头上已是白发缕缕。多年来,为了守护炮楼,他放弃了很多挣钱的机会,反而要常年在炮楼上花钱,日子越来越拮据。前两年,刚刚结婚的大儿媳得了精神病,去年小儿子又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左眼,接踵而来的打击使曹文通家已经窘迫不堪,家里吃的面粉是借来的,16年前建的简易房已日见破败,屋里还是裸露的砖墙,没有挂泥,没有粉刷,对此,曹文通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凑合着能住就行了。
我们问曹文通这么多年为守护炮楼失去了那么多,后悔不后悔。他摇了摇头,说,我这辈子能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我心里踏实!上,我对得起惨死的先人;下,我对得起子孙后人!
曹文通告诉我们,近两年,时常有一些人来参观炮楼,也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这时候,他就成了义务讲解员。曹文通说,那些孩子们刚来到炮楼里时,没有一丝沉重感,看看望口,摸摸射击孔,觉得挺好玩。等他讲完炮楼曾有过的故事,孩子们的脸变得凝重起来。看到通过自己的讲解,孩子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曹文通感觉十分满足,这时候,他觉得他做的一切,值!
我们问他有没有想过向政府要一些帮助和补贴,他又摇头。他说,去年乡里曾让他写一个申请补助的报告,他没有写。曹文通说:“那样,别人会以为我守炮楼就是图这个!”
说到将来的日子,曹文通说,只要我还能动,还能干活,就守在这里,看着这个炮楼完完好好地交给子孙!
曹文通和他坚守的炮楼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2年7月,沧州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批准该炮楼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2004年7月27日,沧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捷地回族乡武装部的领导们,把写有“看守炮楼,见证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的锦旗和“爱国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及奖品送到了曹文通家中。
曹文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用他博大的爱国情怀,用他18年守护炮楼的岁月,书就了一个大写的人。
一河北省沧县捷地村,因乾隆皇帝御赐村名“捷地”而在当地小有名气。村北,蜿蜒的碱河从村旁东西向穿过,河上的京沪铁路的铁架桥已建成百余年。
在铁桥南端,距离铁路路基十几米远的地方,一座侵华日军留下的炮楼,虽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据当地人介绍,炮楼是1937年日军为保护铁桥而建的。当时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为巩固在占领区的统治,并为继续南侵提供交通便利,日军对当时的津浦铁路实行重点保护,在沿线修建了许多炮楼据点,捷地的这座炮楼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日本人为修建这个炮楼,勒令捷地村和附近几个村的中国人,每家必须出5块青砖或红砖,并出劳力一名。在刺刀的逼迫下,附近的村民建起了这座炮楼。依托这座炮楼,日军又在附近建了兵营,驻扎了50多个日本兵。
炮楼共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墙体里面是青砖或红砖,外面包裹着钢筋水泥,6根水泥柱子深深扎进地里。炮楼上共有6个望孔和射击孔,墙体上偶见弹坑,那是当年八路军攻打炮楼的见证。如今,乘坐京沪铁路线列车的旅客在沧州南10公里的位置,依然能清晰地看到这座炮楼的全貌。
二曹文通,今年55岁,捷地村一个普通的村民。他有一手好木工手艺,还会修理家用电器,在村人眼里,他是个能工巧匠。如果没有和炮楼的这一份情缘,也许他会像其他村民一样过着平静、恬淡的生活。
1969年,曹文通参军入伍,5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许,这是他和村里人区别开来的惟一因素。复员后,曹文通依旧务农,不久结婚生子,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勤劳,家里的日子日见殷实。
从小时候起,他就注意到村外的铁路边有这么一座炮楼,也经常在这里玩耍,这座炮楼记录了他很多的童年时光。那时候,他也时常听长辈们提起,当年日本人在这一带犯下的滔天罪行。l937年,鬼子刚进村的时候,一次就杀害了92个村民!其中就包括曹文通父亲的姑姑。后来曹文通的妻子告诉他,她的爷爷,是被鬼子用枪托活活打死的!炮楼建成后,这里更成了鬼子耀武扬威的据点,炮楼上的鬼子经常向四周田野里的普通百姓开枪射击,而目的只是为了取乐,为了练枪法。一次捷地村一村民在附近地里割豆子,炮楼里突然飞出一颗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
曹文通也听过八路军打炮楼的故事。当年,八路军曾几次攻打炮楼,因为炮楼十分坚固,易守难攻,都没有得手。后来八路军改变了策略,他们化装成钓鱼的村民,潜伏在碱河桥下,等到中午炮楼里的日军午休时突然发动攻击,一度攻进了炮楼,但由于日军得到了附近兵营里装甲车辆的支援,八路军再次失利。从此直到抗战结束,这个炮楼就像恶魔的眼睛,一直狰狞地监视着周围的中国百姓。
长大后,特别是复员后,曹文通更关注这个炮楼了,那时候,他已经明白,这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证。国恨家仇,使他对这座炮楼有了十分复杂的感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纷纷建房搭屋,一些人盯上了炮楼,他们看上了炮楼的砖块和钢筋,四处取土的人们也看中了炮楼庞大的地基。附近其他村的炮楼相继被毁,捷地的炮楼也先后有许多人光顾。他们先是在四周取土,炮楼很快被挖成了田野里的一个孤岛,底座里的填土被掏空,露出了6根水泥柱子。
炮楼开始倾斜,到了l986年,已经向西南方向倾斜了35度,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但人们并未停止对炮楼的破坏,在他们眼里,这只不过是一座破旧的废弃建筑,他们开始用铁锹、钢钎拆毁炮楼,想拿走里边的砖头和钢筋。
这一切,曹文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次次劝阻乡邻不要到炮楼取土,不要去拆炮楼,甚至还从别人手里抢过铁锹。人们不听他的,反而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以为他神经有了毛病。后来人们被他劝烦了,对他说:你管得着吗?这炮楼是你们家的?
这话倒是提醒了曹文通,自己一个普通农民,怎么能阻止别人破坏炮楼,得向政府求援!他多次跑到乡政府和县里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有关部门终于给了他一个答复:义务保护可以,但暂时没有补助。
行啊,有政府这句话,曹文通就满足了。这次他可以名正言顺地阻止那些人了:这炮楼是政府让保护的,不能动!
村民们果然收敛了很多,有曹文通在,人们便不再来这里骚扰,但曹文通刚一离开,本村外村的人们就又拥上来。毕竟,有家有业的曹文通不能整天都待在炮楼那里。
眼看着炮楼继续倾斜,炮楼顶部的几十厘米已经被毁,青砖裸露。曹文通急了,他做出了一个让周围的人们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搬到炮楼去住!
三1986年的深秋时节,曹文通靠着炮楼的东墙搭了一个窝棚,把自己的铺盖一卷,就安了家。白天,他照常去地里干活;晚上,就全身心投入到抢修炮楼的工作中。笔者问他为什么非得晚上干,曹文通不好意思地说:怕人看见笑话呗!
曹文通先是借了八个千斤顶,顶在炮楼西墙上,阻止住炮楼继续倾斜,然后挨个摇动千斤顶,把炮楼慢慢扶正。每当炮楼扶正一点,曹文通就把大量石子填入底部的缝隙里,固定底座。
这是苦活,力气活,摇动千斤顶使他的两个胳膊终日酸麻疼痛,还要把石子一锨锨塞到底座里。回想起那些日子,曹文通说,晚上能睡着觉就是莫大的福气了。
冬天到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土被冻住,干活前要用柴火烤了才能使用,用来擦汗的毛巾也冻成了冰疙瘩。妻子劝他过了冬天再干,曹文通说那样会半途而废,要干,就干到底。
在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这项庞大的工程,曹文通整整干了50天!每天晚上,当村里其他人家熄灯闭户、安然入睡的时候,铁路边,旷野上,曹文通就一个人在黑黢黢的夜里干着重体力活儿。到炮楼完全扶正的那一天,已是隆冬时节,望着已经端正的炮楼,站在寒风中的曹文通,这个有天大的伤心事也不落泪的硬汉子,眼眶湿润了。那一年,他36岁。
笔者问他为什么不请几个帮手,他说,不愿意让人家说三道四,以为自己修炮楼有什么图谋———既然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干!时至今日,整修炮楼时,曹文通仍不愿大张旗鼓,仍是遮遮掩掩。
破坏炮楼的行为被阻止了,炮楼扶正后也不再继续坍塌,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买来沙子、水泥修补了多处破损的墙体。为防止漏雨使底座进水,每年曹文通都要给炮楼加固屋顶。多年来,他不断到远处取土,加固炮楼四周,曹文通自己也记不清已经运了多少方土,他的三马车(北方农村的一种农用车辆)的车轴,就用坏了6根,那些车轴至今还躺在曹文通家的地上。
当年孤零零的炮楼开始与大地融合到一起,如今炮楼的四周已种满了果树,株株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曹文通搬到炮楼里住以后,遭到了亲友们的激烈反对。他们说,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到没有水没有电的荒地住,脑子有毛病吗?曹文通的妻子更是想不通,那时,他们已有了三个孩子,最小的只有3岁,家里正是需要男人顶门立户的时候,可曹文通却去和一个破炮楼为伴,妻子实在是想不通。她和丈夫吵过,骂过,但曹文通执意不回头,反而劝她把全家都搬到炮楼里去!她拗不过生性倔强的男人,只好随他去了。
于是,妻子每天做好饭,再给丈夫送到炮楼去。一天三次,天天如此。家里有个大小事情,都要到村外的炮楼里喊他回来。日子长了,曹文通的妻子觉得这个家实在不像个样子,又看到曹文通在野地里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日渐憔悴,妻子心疼了,一天,她对曹文通说,我依你,全家都搬过去住吧!
1987年的春天,曹文通在窝棚里盘了个土炕,又在外面挖了个灶台,全家人就都住到了这里。但住窝棚毕竟不是个办法,曹文通开始依着炮楼建房,到秋天,他建起了两间简易房,总算把家人安顿进来,这一住,就是17年!
简易房里的日子苦啊,冬天冷,夏天热,几个孩子冬天生冻疮,夏天起痱子。房子离铁路太近,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驶过,夜里隆隆的列车声常常把大人孩子惊醒,甚至搞得家人彻夜难眠。家里吃水,要到村里去挑,在刚搬来的那几年,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房子窗外就是野地,十几米外就是铁路,白天夫妻俩下地干活的时候,为防止孩子出意外,他们把两个小点的孩子拴在门框上,再锁住屋门。想起那些日子,曹文通的妻子仍不胜欷。
家安在野地里,安全也无法保障。多次有盲流及不法人员骚扰他们的生活,家里的自行车和生活用品往往不翼而飞,这些年,仅被曹文通抓住扭送派出所的犯罪分子就有好几个。
与这些生活上的困苦相比,使全家人难堪的还有村里的风言风语、讽刺挖苦,人们说曹文通中了“魔障”,想住“楼房”想疯了,还有人说那炮楼里可能藏着宝贝。
五自从曹文通住进炮楼后,周围村里的人们便不再打炮楼的主意,使曹文通得以精心维护炮楼。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曹文通一家人过着艰辛而平静的日子。
但在2002年5月份,炮楼前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这伙人有20多个,都是外地口音,打着赤膊,提着铁锹、钢钎。他们是来拆炮楼的。
这伙人态度蛮横,他们告诉曹文通,这炮楼非拆不可。曹文通质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一会儿自称是公安部门的,一会儿又说是铁路上的。问他们为什么要拆炮楼,他们含糊其辞,最后只说这是国耻,就应该拆除!
曹文通愤怒了:如果这个炮楼是国耻就应该拆掉,那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不是也应该拆掉?圆明园遗址是不是也该埋掉?
来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但仍要拆炮楼。曹文通大喊道:有我在,你们甭想动炮楼一块砖头!
来人见曹文通态度十分强硬,只好溜走了。但过了两天,这些人又来了,还带了一个穿警服的人,他自称是乡派出所的,要曹文通让路。乡派出所的警察曹文通大多熟识,可眼前这个人十分陌生。曹文通要求他们出示相关证件和拆炮楼的正式文件,被这些人蛮横地拒绝,他们说,你一个土农民敢和我们要证件,不想活了?你再阻挡,把你抓起来!曹文通没有被他们的威胁吓倒,他挡在炮楼前,用身体护住炮楼。来人只好悻悻而去。
在炮楼里坚守了17年后,56岁的曹文通头上已是白发缕缕。多年来,为了守护炮楼,他放弃了很多挣钱的机会,反而要常年在炮楼上花钱,日子越来越拮据。前两年,刚刚结婚的大儿媳得了精神病,去年小儿子又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左眼,接踵而来的打击使曹文通家已经窘迫不堪,家里吃的面粉是借来的,16年前建的简易房已日见破败,屋里还是裸露的砖墙,没有挂泥,没有粉刷,对此,曹文通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凑合着能住就行了。
我们问曹文通这么多年为守护炮楼失去了那么多,后悔不后悔。他摇了摇头,说,我这辈子能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我心里踏实!上,我对得起惨死的先人;下,我对得起子孙后人!
曹文通告诉我们,近两年,时常有一些人来参观炮楼,也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这时候,他就成了义务讲解员。曹文通说,那些孩子们刚来到炮楼里时,没有一丝沉重感,看看望口,摸摸射击孔,觉得挺好玩。等他讲完炮楼曾有过的故事,孩子们的脸变得凝重起来。看到通过自己的讲解,孩子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曹文通感觉十分满足,这时候,他觉得他做的一切,值!
我们问他有没有想过向政府要一些帮助和补贴,他又摇头。他说,去年乡里曾让他写一个申请补助的报告,他没有写。曹文通说:“那样,别人会以为我守炮楼就是图这个!”
说到将来的日子,曹文通说,只要我还能动,还能干活,就守在这里,看着这个炮楼完完好好地交给子孙!
曹文通和他坚守的炮楼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2年7月,沧州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批准该炮楼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2004年7月27日,沧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捷地回族乡武装部的领导们,把写有“看守炮楼,见证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的锦旗和“爱国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及奖品送到了曹文通家中。
曹文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用他博大的爱国情怀,用他18年守护炮楼的岁月,书就了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