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素质教育的成功。在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奠基性工程。迎着新课改的春风,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讨空间,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心理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三国时期孙权曾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那么,合作探究策略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又该如何运用呢?
一、 创设合作探究氛围,营造和谐的讨论环境
顾明远先生在教育理论篇里,从宏观的角度解析了教育过去存在的弊端,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今天的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广大教师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暂时还没有做到像顾老说的那样摒弃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笔者曾经为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些改革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形式,已经实现了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但顾老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抛开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真心去服务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探究氛围,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考前心理调试》一课的心理辅导中,笔者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合作探究氛围,从社会上真实发生的一些案例入手,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很多小学生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表现出一种厌学的情绪。由于家长和老师对成绩过分关注,学生在考前往往出现焦虑、担忧等各种负面情绪。上课的时候,笔者首先讲述了一个十岁的孩子跳楼自杀的故事:在快要考试的时候,他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催促了几句,孩子心理上就承受不住了,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与考试不共戴天”的遗言,之后便决然从十七楼跳下。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嘘唏不已,深感惋惜,纷纷思考该如何去面对考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考试。笔者设置了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谈谈自己是如何看待考试的。同时,笔者也走到学生们中间,积极与之沟通交流。在和谐的交流氛围中,学生的讨论更为激烈,一些片面的思想逐渐被推翻,而一些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倾向逐渐明晰起来。
良好的交流环境影响着合作探究的成功率,可以促使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走向。
二、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奠定积极的探究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師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讨论某个游戏或者动画片时眉飞色舞,而在课堂上却很少看到类似积极的参与,究其原因就是兴趣在作怪:学生无法对没有兴趣的话题产生讨论欲望,自然无话可说。
例如,在《我心中的友谊》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知音”这个词来引入课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知道知音这个词的由来吗?”学生的情绪瞬间被问题调动起来了,他们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笔者,眼神中透露出求知的渴望。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知己故事,还播放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并告诉学生:“他们是知音,是最好的朋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除了亲情和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美好的情感,那就是友情。知音难求,当我们选择朋友的时候,当我们与朋友相处的时候,当我们与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合作热情瞬间高涨,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三、 引导合作探究思路,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是如此。教师在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方向,让每一个探究的问题都具有实践指导的价值,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心理趋向。恰当的评价可以及时扭转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片面认知,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分享的快乐》一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是否快乐”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为什么要等待别人的施舍?我不愿意分享给别人,也不愿意别人分享给我。”这名学生声音刚落,不少学生居然点头赞同,觉得言之有理。这样的合作探究其实就是走到了误区。一个学生思想片面,导致了整个小组思想受到牵制,偏离正确轨道。笔者在这个时候及时参与了问题讨论,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运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学生:分享、谦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听了之后深受启迪。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必须是及时的。尤其是心理教育,一个稍不留意就会导致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越来越片面。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实际,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
一、 创设合作探究氛围,营造和谐的讨论环境
顾明远先生在教育理论篇里,从宏观的角度解析了教育过去存在的弊端,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今天的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广大教师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暂时还没有做到像顾老说的那样摒弃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笔者曾经为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些改革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形式,已经实现了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但顾老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抛开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真心去服务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探究氛围,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考前心理调试》一课的心理辅导中,笔者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合作探究氛围,从社会上真实发生的一些案例入手,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很多小学生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表现出一种厌学的情绪。由于家长和老师对成绩过分关注,学生在考前往往出现焦虑、担忧等各种负面情绪。上课的时候,笔者首先讲述了一个十岁的孩子跳楼自杀的故事:在快要考试的时候,他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催促了几句,孩子心理上就承受不住了,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与考试不共戴天”的遗言,之后便决然从十七楼跳下。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嘘唏不已,深感惋惜,纷纷思考该如何去面对考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考试。笔者设置了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谈谈自己是如何看待考试的。同时,笔者也走到学生们中间,积极与之沟通交流。在和谐的交流氛围中,学生的讨论更为激烈,一些片面的思想逐渐被推翻,而一些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倾向逐渐明晰起来。
良好的交流环境影响着合作探究的成功率,可以促使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走向。
二、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奠定积极的探究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師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讨论某个游戏或者动画片时眉飞色舞,而在课堂上却很少看到类似积极的参与,究其原因就是兴趣在作怪:学生无法对没有兴趣的话题产生讨论欲望,自然无话可说。
例如,在《我心中的友谊》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知音”这个词来引入课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知道知音这个词的由来吗?”学生的情绪瞬间被问题调动起来了,他们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笔者,眼神中透露出求知的渴望。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知己故事,还播放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并告诉学生:“他们是知音,是最好的朋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除了亲情和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美好的情感,那就是友情。知音难求,当我们选择朋友的时候,当我们与朋友相处的时候,当我们与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合作热情瞬间高涨,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三、 引导合作探究思路,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是如此。教师在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方向,让每一个探究的问题都具有实践指导的价值,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心理趋向。恰当的评价可以及时扭转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片面认知,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分享的快乐》一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是否快乐”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为什么要等待别人的施舍?我不愿意分享给别人,也不愿意别人分享给我。”这名学生声音刚落,不少学生居然点头赞同,觉得言之有理。这样的合作探究其实就是走到了误区。一个学生思想片面,导致了整个小组思想受到牵制,偏离正确轨道。笔者在这个时候及时参与了问题讨论,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运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学生:分享、谦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听了之后深受启迪。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必须是及时的。尤其是心理教育,一个稍不留意就会导致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越来越片面。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实际,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