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大跃进之速死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aote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2005:孙宏斌急欲顺驰称王反而翻车
  
  孙宏斌给顺驰取名意在又快又顺,在其成长的前五年还算平滑快速前进。但在临死前3年,顺驰开始大跃进式扩张,其商业模式在纸上谈兵时经过精确计算,结论是可以快速复制。而现实中,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标准化程度极低,在一个充满不可预见性的不太标准化的行业,试图快速地精确复制,只能找死,而且是自寻速死。
  
  2008年的房地产话题依然热得发烫,但这跟孙宏斌已经几乎毫无关系。
  不管他曾经将房地产业搅得如何的天翻地覆,如今都不得不呆在被媒体遗忘的角落。整个2008上半年,这位媒体曾经的宠儿只被真正关注过一次,还是因为路劲地产的单伟豹跳出来要跟他打官司。
  当然,这不是媒体残酷,而是市场无情。
  与孙宏斌的走冷不同,“顺驰”热度不减,但与4年前决然不同的是,如今的顺驰不再是报道对象,而是引用语,作为“因扩张过速而资金链断裂”的失败案例代号,“下一个顺驰”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上足以与“拐点论”、“百日剧变论”等关键词并驾齐驱。
  事实上,“顺驰”一词的历史穿透力还会更强。
  因为房地产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也最有看头的市场,地产英豪的传奇故事是一波接一波。
  但在各路地产英豪中,速度极富冲击力,模式极具巅峰性,结局极具历史性的只有孙宏斌与他的顺驰。
  智勇双全独缺风险意识
  孙宏斌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智商奇高,谋略颇大。25岁时就成为联想少将,负责全国IT分销网的建设,比杨元庆资历都老,影响都大。但1990年因“经济问题”与柳传志发生冲突,获罪入狱,一呆将近四年。
  聪明过人的孙宏斌既有胸怀,又有眼光。1994年3月出狱后,主动请柳传志吃饭认错,但他没有重操IT旧业,而是准备进军房地产。
  在柳的资助下,孙宏斌4月就在天津创建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8月即获得“先达小区”的独家销售代理。半年后,即1995年初就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切入房地产开发业务,7个月即开发出第一个项目“香榭里”小区。
  7个月!这个速度比房地产行业从拿地到开发的平均周期18个月快了一倍以上!
  这位IT起家,受过摩尔定律熏陶,又在监狱中苦等过四年光阴的人,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绝招之一:速度。只是此时的孙宏斌还只是房地产市场一位默默无闻的新来者,没人理会他。
  天津同行最先感受到了这一招的凶狠。房地产周期主要受制于拿地和筹钱,为打通这一关节,孙宏斌1996年不惜让出董事长位置,请来人脉丰厚的张贵宗(前气象局办公室主任)。顺驰果然从此项目不断,实力悄然大增。
  之后的故事已经为大家所熟知。1998年,孙宏斌看准国家停止福利分房的政策后,开始大干,当年一举拿下面积14万平方米的名都项目,声震津门。2000年8月拿下万科与泰达都不敢碰的梅江地块,并成功开发出蓝水项目,不久又拿下面积170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太阳城,基本确立津门老大地位。
  从1998年到2002年,顺驰天津开发了近30个项目。虽然孙宏斌没有赚到大笔利润,但对地产模式带来了巨大震动。
  孙宏斌带来的第一大震动是速度。他彻底打破了房地产平均开发周期18个月的惯例,一举缩短到7个月。
  与速度紧密相关的是模式。以今天的研究来看,顺驰的速度从战略上源于孙宏斌急切的称王之心,从战术上则源于他老练的IT模式。
  孙宏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后来被称作“现金—现金”模式或者“地产戴尔”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很低的自有资金启动项目,迅速转入土地开发进程,然后以销售回款支撑后期建设与城建配套等,再用毛利作为新的自有资金启动新项目,如此循环,极速滚动。
  清华数学系毕业的孙宏斌把模式设计得几尽完美,按照他的模式,只要每一个时间点拿捏得当,每一步战略执行到位,这一模式不仅行得通,而且威力巨大。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孙宏斌凭借这一模式,4年就从天津一个普通的代理商变成名震津门的开发商,6年就成为天津房地产开发商老大。而从1998年到2002年,孙宏斌四年开发出30多个项目。
  其次,2002年,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叫停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孙宏斌看到该文件为开发商的全国扩张扫清重大障碍后,迅速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全国。离开天津的2002年,顺驰规模不过10亿,到2004年,顺驰就已经逼进百亿元,不到三年,翻了10倍,差一点就掀翻万科,坐上全国老大的交椅。
  论智论勇,孙宏斌都堪称中国房地产业的超一流人才,但不幸的是,这个超一流人才偏偏犯了一个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错误,那就是毫无风险意识,更不要说像华为那样时刻准备过冬的危机感。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中国房价长达12年的疯狂单边上涨。
  房地产业有四大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三是执行风险,四是系统风险。
  从政策上,因为市场的敏感,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层出不穷,开发方向(如90/70)、土地转让方式、预售许可时间、土地款交付时间与比例、贷款利率等政策的调整,每一招都直截开发商的现金流。市场风险与执行风险同样能要顺驰的命,像今年这样股市大跌、房价下拐、信贷紧缩、消费者观望等全线崩溃的系统风险更是如此。
  在孙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据城市和项目大小把进攻路线分成M1、M2、M3、M4四条,东线进攻不利,西线驰援,南线不力,北线救主,但他从没考虑如果全线溃败还怎么玩。
  可以说,忽略或轻视这些风险是孙宏斌在做顺驰过程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好像他以过人的智慧设计了一辆极速战车,但忘记了前进的路上不仅有坑有河,还有悬崖深谷,结果栽得头破血流。
  
  霸王之心难改悍将之命
  孙宏斌有理由怪罪房地产的12年单边上涨行情,但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今天的地产英雄大部分都是孙宏斌的同路人,从富力的李思廉与张力,碧桂园的杨国强,合生创展的朱孟依,雅居乐的陈氏五兄弟,到龙湖的吴亚军,恒大的许家印等,基本上都是1994年前后出发的。
  孙宏斌与他们真正的区别其实并不是孙宏斌不计风险,而是人生理想不同。
  一般地产商都想创富,而孙宏斌是想称王!
  据多方报道,早年孙宏斌跟随柳传志做联想,负责分销渠道时,就已经王气毕露,企图功高震主,另立王朝,但柳传志发现及时,处理果断,孙宏斌不仅称王未成,反而获罪入狱四年。
  出狱之后的孙宏斌不仅急需用顺驰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弥补失去的光阴,他一定还想向世人证明:我孙宏斌就是王。
  2003年,在中城房网重庆会议上,孙宏斌曾当面向王石下战书,要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哥。
  当年7月20日,孙宏斌在北京昌平金池蟒山会议中心为顺驰高层连续开会17小时,做了题为《鸿鹄之志向,蚂蚁之行动》的演讲,其实就是称王宣言,而看似口无遮拦的百亿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应景而设的登基仪式。
  为了称王,孙宏斌在两个方面向利润做出了重大妥协,一是不惜代价拿地,二是合作开发。
  在拿地方面,莽山会议之后,顺驰一年时间拿地近千万平方米,仅需要支付的土地款就高达100亿元,尤其是轰动京城“北京世纪第一拍”,更显出其王心之急,霸心之重。
  高价拿地的直接后果是顺驰的房价往往明显高于其周边其他项目,管理成本占总成本也高达8%~9%,远高于2%~3%的行业平均水平。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贯被认为是暴利的房地产行业,顺驰2003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率据称只有3~4%,而万科从来不会低于15%,富力与中海更是超过30%。但孙宏斌偏偏不看重利润,只要能当上老大,挣多挣少,他不在乎。
  合作开发的后果同样严重。因为这不仅会分流利润,还有造成管理混乱,更重要的是难以达成战略共识,完美方案往往被执行得牛头不对马嘴。当然,孙宏斌不是丝毫没有意识到合作的副作用,为了抵消这一点,他大胆启用年轻人,因为与老将相比,年轻人更勇猛、善学,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在顺驰的团队中,鲜有40岁以上者,后来的董事长汪浩更是只有34岁,开全国地产业之先河。
  当然,孙宏斌的新兵战略也是用意明显,以最快的速度复制顺驰模式和体系,而不是产品。这并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他对速度的追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根本没有足够的老兵来带新兵,结果顺驰很快变成一帮乌合之众的名利场,孙宏斌的雄韬伟略到他们手里已经演变成吹牛扯蛋。
  孙宏斌的命运颇有戏剧性,他为公司取名顺驰,本身也具备称王的很多素质,但他的称王战略偏偏与中国最有名的一句称王口诀背道而驰。
  孙宏斌如今正融创为平台,谋求东山再起,但如果不改霸王之术,他恐怕还会落个悍将之命。
其他文献
盛夏的温哥华,冷静爽冽一如初春。清晨,天空碧蓝清澈,空气中弥漫着一派温和宁静的气氛。一杯安溪铁观音,金黄色的茶汤醇厚甜美,一把有机杂坚果,鲜爽可口。  窗外海之尽头是温哥华岛支脉。阳光晴好时,此地也会呈现出夏之绚烂意韵,阳光轻吻在身上,有灼热的甜蜜感,足可拂去弥漫在空气中的凉意。 趋车前往市中心,下车时,头顶上一声清亮的鸣叫,循声而去,一只胖海鸥高高趴在斜对面的横梁上晒太阳。经过几日冷风寒雨的洗礼
期刊
2008年7月21日,重庆力帆实业宣布,保险业老大美国国际集团(AIG)将出资9000万美元收购该公司13.5%股份,该交易已经获得中国商务部批准。  据力帆集团透露,公司2007年8月份开始与美国国际集团接触,商谈股份售让事宜,并于去年12月达成意向。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去年10月份曾表示,公司计划在A股上市,融资至少人民币10亿元。为此,力帆已从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但目前尚
期刊
2008年7月24日,微软宣布对事业部进行重组,成为继2005年以来的又一次大手术。  根据新方案,平台和服务部门将拆分为Windows/Windows Live和在线服务两大业务集团,原掌门人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不甘权力被削弱,转投网络设备商Juniper。凯文不干有人干,即日起,他的Windows空缺被分给了三位高级副总裁,即史蒂文·斯诺夫斯基(Steven Sinofs
期刊
全球物流格局正由FedEx、UPS、DHL和TNT四分天下向三足鼎立演变,TNT鹿死谁手则是“引爆”新格局的重磅炸弹。2008年7月15日,“收购TNT”的消息再度在业界传开,FedEx向TNT抛出橄榄枝。但很快追求者就变成了UPS。  2008年8月10日,UPS宣布,正筹划用100亿欧元收购TNT,双方已经通过非正式渠道展开接洽。  三位主角均属国际物流业第一阵营,TNT是欧洲最大的快递公司,
期刊
2008年7月,又一位银行CEO被免职,不过,原因并不全是受次贷危机影响,而是仓促的并购战略。  据7月11日的比利时第一大银行——富通银行声明,集团对之前240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方案不满,因为该并购已经导致资金周转不足。对此,首席执行官方宏博(Jean-Paul Votron)将负主要责任。  方宏博即将辞职,由现任副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赫尔曼·维埃威尔斯特(Herman Verwilst)暂代
期刊
1983—2002:李经纬被“东方魔水”健力宝呛死    产权问题永远不能以革命方式解决。李经纬创造了“东方魔水”健力宝,15年雄踞中国“民族饮料第一品牌”。但“东方魔水”却不属于他自己,于是在企业转制中欲一口吞下健力宝全部产权,却因操之过急和胃口太大,不仅欲速则不达,反而戴上了“涉嫌贪污”的帽子,李经纬在中国众多企业家中堪称经典的悲剧人物,很多媒体将其与红塔集团储时健并列,成为“晚节不保”的著名
期刊
1986—1998姜伟20大失误使飞龙坠地    姜伟的“总裁自省20大失误”曾被誉为中国企业界的经典之作。他反省自己不可谓不深刻,但在反省失误之际,他又新添了两大失误,一是以“休整期”来纠正失误,停滞了企业的增长,停车修车,再启动再提车,前方已被超车者堵塞。另一是,在战略反省时并未完成战略重塑,穿上新鞋走老路。    人们已经忘却了姜伟的存在。也没人幻想他又能策划出一场轰动全国的营销风暴,像史玉
期刊
1984—2006:李留恩的全球彩电玻壳王冠被砸碎    李留恩是一位悲剧色彩产业王者,他在电子工业极为薄弱的河南安阳,以20余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全球彩电玻壳老大。但是,在他已敏锐嗅到彩电工业的战略转折点即将来临之际,却未形成迎接替代之危的战略远见,这至今是一个谜。而另一家当年实力较安彩薄弱的京东方,只因其前瞻性的战略远见,只比安彩提前两年切入液晶显示领域,如今已成为中国的领跑者。安彩的战略选择只
期刊
伊利是郑俊怀一手创造的,他主宰这家企业20余载而成就大业。如果功成身退,他的荣华富贵及深远影响都能保证。但“老爷子”的间接影响力是很多著名企业家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亲历亲为习惯了。他们不甘于颐养天年,因为苦惯了。而他们共同的黄昏梦想是,当太上皇垂帘听政,遥控年轻人再创辉煌。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法理上拥有永久控制权,具体到企业就是绝对所有权。可惜,郑俊怀有这个心,没这个命。 
期刊
1989—1997:王遂舟的亚细亚“野太阳”    对商人而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但将其异化为“经济政治学”,则成为一门险恶的学问。王遂舟是一个毫无背景的赤脚平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商业领域,升起了郑州亚细亚这颗“野太阳”,他因改革趋势需要而成全国性改革典型,他也因政治需要异化而成新型另类“红顶商人”,从在商言商变为“在商言政”,逐渐偏离为商逐利的准则,变为不惜代价追逐政治肯定。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