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停了,我准备告辞。出了小院,骑上自行车,回到泥泞的小路上,偶尔,一头猪或一只狗走过泥泞,它们个个都是瘦瘦的。
同样的阴雨连绵、同样的浓绿、同样的茅草屋、同样有头黑猪懒洋洋地走过。这一切,突然让我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动。
奇怪的组合、倒错的时光,让人迷失在这古怪的感觉中,这是时间的混合体。
古巴,一个由16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国家,一个全部由“乘船而来”的居民组成的国家,一个奇特的混合体。500年前,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发现了古巴岛,并将这一消息带回了欧洲,在此之前,印地安人早已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随后,这里成了欧洲人的新家园。
提到古巴这个遥远而熟悉的名字,人们会联想到那里出产的上好雪茄。还有叼着雪茄烟、身着军装、满脸大胡子的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我有幸在加拿大之行的尾声探访了这个孤悬海外的岛国。造物主真是神奇,从大雪纷飞的多伦多到春意盎然的圣地亚哥,之间只有约四个小时的飞行时间。
我没有按大多数人的惯例去古巴首都哈瓦那,而是到了东部地区的奥尔金和古巴圣地亚哥。因为这两个地方最能代表古巴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古巴人的性格,也最具探险和寻梦色彩。从渐渐下降的飞机窗向外看,仿佛有一只深绿色的“鳄鱼”游动在无边的蓝色海水之中。也正因此,古巴也才有了“加勒比海绿色鳄鱼”美称。
五百年的海岸狂欢
在印第安语言中,“古巴”一词即陆地的意思,这是五百多年前的奇迹。
500年后的今天,古巴海滩的椰子树在微风吹拂下轻轻地晃动着,海浪把海滩上洁白的细沙冲刷得一尘不染。虽然哥伦布开拓和扩展的路就在脚下,但是物是人非,这里几乎没有原住居民,满山谷都种植着绿油油的甘蔗,虽然甘蔗跟本不是古巴岛原有的植物品种……
蔗糖、雪茄烟、朗姆酒并称古巴三宝。如今,蔗糖产业已经是昨日黄花,但是雪茄烟和朗姆酒却风采依旧,一个香飘万里,一个齿颊留香。
午后时分,当加勒比海的阳光轻柔地洒在碧蓝的海面,手擎一杯由朗姆酒调制的“莫西托”鸡尾酒,口中叼一只古巴雪茄,靠在海边的躺椅上,海风轻抚全身,眺望海面上那点点波光、白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海滩上晃动的人影、树下读书的老人、海里畅游的男女、海滩上享受阳光的游客,恍惚中,一切都停止了,分不清哪些是幻觉,哪些是现实,阳光、海水、沙滩伴着朗姆酒和雪茄烟,这才是真正属于古巴的旅行。
傍晚,太阳开始下沉。墨绿色的大自然以及蓝色的海景上空洒满霞光,海滩披上了晚装。此时,把自己埋在沙滩上,仰面欣赏日落时天空的万千变化,同时享受海滩的宁静、美丽和清新。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受,恍惚间,眼前仿佛浮现出五百多年前哥伦布首航美洲抵达古巴海岸的情景。
海滩归来,品过各种千奇百怪叫不上名字的海鲜之后,充满加勒比风情的伴宴歌舞开始了,健壮的古巴小伙、漂亮的女孩跳着热情奔放的古巴土风舞,舞者衣着暴露、动作大胆,在节奏急促的古巴音乐伴奏下,点上一只古巴雪茄,喝上一口朗姆酒,跳上一段桑巴,直到大汗淋漓,感觉像是狂欢节。
一天的乡村感悟骑行
享受了几天天堂般的生活,“自由散漫的思想”开始作怪了,想看一看普通古巴人的生活。
一个阴雨的午后,我骑着从旅馆租借的自行车,背上相机上路了。这里出租的自行车全部涂成了醒目的黄色,既避免了丢失,又便于管理。
刚刚下过雨,路上满是泥泞。红色的泥巴黏黏的,粘在车轮上,我吃力地向前骑行,不知不觉之中又下雨了,路越来越难走。烟雨蒙蒙的绿意之间,现出几栋茅屋草房,是一个纯粹的古巴小村庄。小路左边是一道半米高的小篱笆墙,墙里是一个小院,院当中是一座小草房,木板墙上刷着浅蓝色的油漆,有几个人坐在门口,笑着向我招手。我支好自行车,走进了这户小院。屋内光线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更别说装饰品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这里是另一个世界,没有雪茄、没有朗姆酒、没有海鲜、更没有舞蹈与狂欢。惟一有现代化气息的标志是一台21英寸的黑白电视。
有两个邻居从另外一个小茅屋过来看热闹。这个小村庄大约有十来户人家,大部分靠种甘蔗为生,土地是国家所有的,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国家所有,生产用的工具也是国有的,收获的甘蔗当然也是交给国家,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加工。
古巴全国都实行供给制度,个人占有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极少。交谈中,门外隐约响起了马蹄声,由远而近,应声而来的是一个彪形大汉,头戴一顶牛仔帽,上穿一件暗红色衬衫,骑着一匹枣红马,有如一个潇洒的西班牙斗牛士。他的到来为这小小的聚会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氛,他们热情地打招呼,我听不懂,但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这个人的尊重。他可以说几句英语,原来,他是这附近几个自然村的书记兼村长,自毕业后分配到这里担任领导工作已经近十年了。他热情地为我介绍了这里的一些情况,末了,还邀请我骑他的马(国家的马)到家里去作客,我委婉地拒绝了。
雨停了,我回到泥泞的小路上,偶尔,一头猪或一只狗走过泥泞,它们各个都是瘦瘦的。人们懒洋洋地坐在门口、窗前,抽着劣质的雪茄,不解地望着我这个孤独的异乡人。古巴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雪茄,但是普通古巴人抽不起,他们只能抽一些品质较差的雪茄或是抽烟草。茅屋窗口一个含着烟斗的老人热情地向我打招呼.雨后的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整个小村都泛着绿色的水气,好像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回望这个雨中的小村,今生,我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来这里了。突然觉得这里和云南的佤族山寨很像,同样的阴雨连绵、同样的浓绿、同样的茅草屋、同样有头瘦瘦的黑猪懒洋洋、慢腾腾地走过我的面前。这一切,突然让我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动。
不驯服的东方省
几天后的中午,我乘坐旅游大巴,从奥尔金奔向圣地亚哥。
马埃斯特腊山和加勒比海环抱着古巴圣地亚哥位于古巴岛东部,是仅次于首都哈瓦那的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海港,倾斜的街道是圣地亚哥的一大特色。
圣地亚哥于1514年建镇,是古巴第一个首都。圣地亚哥也是古巴的“英雄城”:1510年西班牙远征者到达古巴最东部的南海岸开始征服岛上的土著人时,遭到以阿图埃伊酋长为首的土著印第安人的反抗。19世纪的三次独立战争也是在东方省开展的,在古巴共和国时期的几个阶段,甚至在反抗种植园奴隶制度的斗争中,这里都发生过人民起义。古老的东方省人民以其叛逆精神而著称,因此这块土地也被称为“不驯服的东方省”。
沿着圣地亚哥的街道行走,就知道古巴的历史。黄昏时分,缓缓地走在老城区殖民时代就已建成的窄窄的街巷,仿佛回到了十八世纪,那西班牙舰队海上称雄的时代,回到了那旧日的一个太阳快要落入海平面的黄昏。很多街道上还有有轨电车的轨道,只是电车早已经废弃停运。惟一增加的是墙壁上红旗飘飘的宣传画、大幅的标语以及卡斯特罗等革命领袖的画像。奇怪的组合、倒错的时光,让人迷失在这古怪的感觉中,这是时间的混合体。
城中有座平常的黄色小楼,一部分是学校,另一部分是古巴革命纪念馆。1953年7月26日,这里发生了一件改变古巴历史的重大事件,当年这里是古巴第二大兵营—蒙卡达兵营。以卡斯特罗为首的135名古巴独立战士趁圣地亚哥传统狂欢节之机进攻了这里,从此开始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如今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还清晰地保留着当年的弹孔,当年同卡斯特罗并肩作战的伙伴,如今多已作古,拉美雄鹰切·格瓦拉已将鲜血洒在玻利维亚。
位于塞斯佩德斯街心广场边的大教堂始建于16世纪,1932年第三次重建,它俯瞰整个广场,目睹了圣地亚哥城市的变迁。
出圣地亚哥城向东南走不足八公里,便是圣佩德罗·德拉罗卡·德尔莫罗城堡,它是圣地亚哥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圣地亚哥海湾就处于它的控制之下。到了圣地亚哥,不爬上城堡一览海湾风景,就像到了北京没有到八达岭长城一样。 这座城堡自16世纪开始建造,先后历经两百多年才最终完成。许多历史和建筑学家认为它的纪念价值和扼守圣地亚哥海湾入口处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西班牙殖民帝国在“新世界”的一座非同寻常的城堡,也是一座历史纪念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圣地亚哥乃至古巴东部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古堡内除了按原样陈列的大炮、弹药以外,还建有一座海盗博物馆,从中可以一窥盛极一时的加勒比海盗神秘的内幕。
奇特混和的古老土地
圣地亚哥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有城外的圣胡安山、史前动物山谷和法国咖啡园遗址。
海拔 1234米的圣胡安山是圣地亚哥最高的山峰,从山脚顺公路可驱车直达山顶。山上植被丰富,山顶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重75000 吨,历经数不清的岁月风霜,仍威严屹立,静观世间沧桑,堪称一奇景。爬到巨石之上,可以俯瞰整个圣地亚哥,嗅着加勒比海的清风吹来的淡淡海味,回想这片岛国的历史,此时,如果你不变成一位诗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位哲学家。
位于依沙贝利亚的咖啡种植园是在18世纪由法国移民首先建立的,18世纪,海地爆发革命,法国殖民者纷纷从海地移居古巴。引进了新的农耕技术,并在这里开始大面积种植咖啡,同时也将法国文化带到了这个小岛。如今这里早已是人去楼空,革命胜利后,在原来遗址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所博物馆,展出一些当年咖啡种植园的遗物。
走进当年法国殖民者的房间,一切都是原样,墙角那架古老的钢琴仿佛还向外流淌着圣歌的旋律,墙上整齐排放的猎枪,枪口还残留着昨日狩猎留下的火药味,屋中央的桌椅一尘不染,只是一切都是空的,似乎主人刚刚离去,片刻就会回来,优雅地为客人斟上一杯自产的咖啡,与你讨论哲学与艺术,讨论东方文明与西方的征服者……但这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躯壳。
史前动物山谷里植物繁茂,在这青山绿草间,有早已在史前就已消失的200种动物的复制品,据说,美国巨片《侏罗纪公园》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此。
提到取道美国,特别提醒想去古巴的朋友,如果护照上有古巴签证,在美国入境时可能会有麻烦,最好是在办理签证时提出所谓的“另纸签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就是古巴,加勒比海的“伊甸园”,一个奇特的混合体,音乐、歌舞、诗歌、宗教、语言、人种,一切都有一种混合的味道。古老与现代、农村与城市、商品经济的萌芽与计划经济的痕迹无处不在,五星酒店里的山珍海味、酒池肉林与普通商店里的凭本供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德国奔驰与18世纪的四轮马车、殖民时代的旧梦与社会主义的现实,这一切都在这里混合,组成了一组奇特的画面,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这里的自然环境,这里始终是一片神仙乐土、世外桃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希望将来也是如此。
户外探险》提示
古巴驻北京大使馆
地址: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南街1号
电话:86-10-6532-1714 传真:86-10-6532-2870
办公时间: 每星期一、三、五 上午8∶30~11∶30
古巴驻上海大使馆
地址:上海娄山关路55号,新虹桥大厦501
邮编: 200336电话:86-21-6275-3078 传真:86-21-6275-3147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www.conscubash.com
办公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9∶00~中午12∶00下午2∶00~下午4∶30
申办旅游签证的手续:
1.个人申办由本人亲自申请;团体由单位代表持单位介绍信申请;
2.申请人持有效护照、照片一张并填写申请表;并须提交往返古巴机票原件;
3.签证费为25美元;加急签证费50美元;
4.签证工作日为五天;
5.旅游签证允许在古巴不间断停留一个月;如需延长旅游签证,可以在下榻饭店办理。
6.旅游签证从签发之日起,有效期六个月;
7.此签证只允许个人或团体去古巴旅游,不允许从事商业活动。
交通:
国际飞行:北京没有直接航线,可以取道加拿大温哥华或多伦多飞哈瓦那或古巴的圣地亚哥。
古巴国内交通:
出租车,专门给海外游客用的,价格比较贵,大约相当于三美元,可以讲价,如果坐当地人的交通工具,如马车、卡车等就非常便宜,但是很挤,而且有些会不让外国人乘坐,原因是古巴有规定,游客不能使用当地人的交通工具。
城市间的交通:基本是汽车,有专门为外国人(旅游者)准备的豪华巴士,可以由旅行社订票,也可以自己订,基本上是从中国进口的,另外一种是不对旅游者开放的当地人的交通工具,很慢,很满,站站停,时间没有保证。公路路况比较差,相当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
火车:从哈瓦那至圣地亚哥有,被当地人称为法国火车,因为是法国提供的车厢,全长850公里,贵,但很舒服。
食宿:
有街头小吃,但是很少,旅馆的饮食比较好。蔬菜极少,无论在饭店还是在快餐店,甚至在菜市场都看不到多少蔬菜。好像这里老百姓根本就不怎么吃蔬菜。
对游客开放的星级宾馆条件比较好,但是,价格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古巴几乎没有小的青年旅馆,但是有私人房屋出租,但是对入住要求很严,每个游客都要登记护照,一个房间(可以有几张床)一天的费用15美元~30美元。
关于语言问题:古巴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普通人基本不会讲英语,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障碍,好在古巴人比较好客,比较好接近。
关于货币:对海外游客,在古巴要使用一种比索外汇卷,大约与欧元等价,除了美元以外,其他货币都可以兑换外汇卷,如果是使用美元兑换,要多付10%的交易税,原则上普通古巴人使用的比索游客不能使用,但是可以通融,用这种比索购物非常便宜。可能相差20倍。
其他信息:
古巴那坎旅游集团北京代表处:
北京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6号楼303室网址:www.cubanacan.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