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增强幼儿体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儿园体育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检验成效。基于我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的相关内容,我们对全园幼儿进行长期追踪式的体质测评,不断改进和优化测试方式,力求测试结果适宜有效,从而科学地评价幼儿体质,促进我园体育活动的自我诊断和优化。
【关键词】幼儿体质测评;体育活动;幼儿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11-0045-04
【作者简介】李苏云(1969-),女,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增强幼儿体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目前,幼儿园每日开展的体育活动就形式来说具有丰富性和游戏性,然而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采用抽取体育锻炼中的某些项目进行测评,如大班是跳绳,小班是拍球,大多以计数的方式,评估幼儿体育锻炼的效果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成效。然而,仅通过评估某种技能的掌握,是否能真正反映幼儿体育锻炼的成效?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对幼儿体质状况作出科学的描述?
鉴于以上思考,我园从2011年起开始研究以定期的幼儿体质测评结果为依据,不断改进体育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一是引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学习和运用标准化的测评方式;二是实施测评,对全园每名幼儿定期组织测试,所获数据与国家制定的标准对照分析,同时探索优化测评的有效方法,如增加情境性、细化测评的过程等;三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我园日常的体育锻炼,主要通过精选锻炼项目、合理投放器材等方式,有计划地调整运动强度,达到促进幼儿体质全面增强的目的。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11月颁布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强调,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国民个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测试与评定,从而科学指导健身活动的开展,发挥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积极作用。我园在学习了《标准》中的幼儿部分内容之后,将幼儿部分的内容纳入我园每学期的《幼儿发展评估》,力求通过数据了解幼儿体质发展情况,为幼儿的发展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一)体质测评的方式
《标准》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特征,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四个部分(3~69岁)。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标准》中的幼儿部分,体质测试分为身体形态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两部分,其中形态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素质指标包括10米往返跑、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六项[1]。评定标准分为单项指标评分和综合评级,单项指标评分采用5分制,综合评定采用各单项指标得分按等权相加的方式制定,满分40分。其中,10米往返跑、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是以计时测试速度;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是测试距离。
(二)幼儿体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定期开展的体质测评数据,我们发现,在这种测评方式下,幼儿与成人的体质测试呈现出的仅仅是测量数值的不同,而测试方式完全相同。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差异,测试中易出现影响测试数据的一些问题,导致体质评定结果产生偏差。
问题1:对指导语不理解。如10米往返跑中,部分幼儿在折返处停顿,然后重新奔跑,导致奔跑不连贯。此外,教師站在终点线处按下计时器,幼儿并不知道要冲过终点,通常会在终点线前提前减速。
问题2:没掌握基本动作。如网球掷远中,幼儿手臂向下挥动投出球时,球会砸向地面导致投掷距离较短,正确的方法应是手臂向上挥动抛出球。由于投球的动作不同,导致幼儿之间投出的距离差异很大,有的幼儿甚至将球投到了身后。
问题3:易受环境干扰。如同伴的行为,错误模仿,对场地、器械、测试人员的陌生感等,导致测试时幼儿的专注性不够。
(三)优化幼儿体质测试的方法
1. 指导语儿童化。如坐位体前屈项目,幼儿在器械上会不自觉地屈腿,习惯用手臂向前用力,不知道用腰部力量带动手臂向前推。教师可以利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儿歌“小脚找脚印,指尖找点点,伸直慢慢向前推”,帮助幼儿理解项目的动作要领,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2. 增加游戏情境。如10米往返跑,针对幼儿奔跑不连贯的问题,我们将不倒翁充气娃娃作为往返点,让幼儿在推动不倒翁后立即返回,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往返跑的要点。在立定跳远中,部分幼儿不理解跳向远处的含义,我们将动作要点进行整合,制定出“小青蛙跳荷叶”,即设置一个目标,努力向前跳。
3. 减少干扰因素。在测试过程中,器械、场地、测试时间等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尽力排除干扰因素,如提前让幼儿熟悉场地和器械,测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包括师幼站位、等待区划分、记录方式等。
(一)小班幼儿优秀率最低,中班到大班幼儿体质状况呈现逐步良好趋势
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体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小班幼儿体质测试优秀率为14.87%,中班优秀率为25.16%,大班优秀率为28.4%;小班的不合格率为8.78%,中班的不合格率为4.64%,大班的不合格率为1.18%。可见,小班幼儿优秀率最低,不合格率最高,身体素质发展较弱;从中班到大班,幼儿体质状况呈现逐步良好趋势。
(二)幼儿下肢力量较好,上肢和腰腹肌力量较薄弱
将小中大班幼儿身体素质的六个项目进行比较,发现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三个项目的优秀率最高,分别为57.48%、61.11%、74.79%,说明幼儿的下肢力量较好。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项目的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0.04%、20.51%,说明幼儿的上肢和腰腹肌力量比较薄弱(如表2所示,下页)。
综合体质测试结果和我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发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共性问题:一是设置的体锻内容不平衡,忽视了幼儿动作发展的全面性,重下肢轻上肢。而且户外体育项目设置的随意性大,呈现出“有什么器械就铺满操场”的现象,缺少对不同器械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如双脚跳,常用器械是圈,但是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圈的大小,忽视了幼儿跳动的距离;二是教师对动作要领指导不足,教师对体锻活动中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动作缺乏关注,如投球入筐游戏,教师没有设置离筐的距离,也没有设置起始点标记,部分幼儿会站在离筐很近的距离进行投掷;三是重视安全性的要求,对运动量没有要求。教师普遍忽视对速度、运动密度等的计划,难以保证运动强度,自然就无法保证运动量。
体质测试的最终目的是完善幼儿园体育教育,提升幼儿身体素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对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等方面提出要求。深圳大学陆克俭教授也提出,“幼儿园缺少精心设计和组織的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活动,大多数为松散、玩乐的游戏活动”[2]。教师普遍把体育活动的重点放在游戏的娱乐性或玩法上,忽视了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增强幼儿体质的目标。
(一)调整晨间锻炼
以往,我园的体育活动以小型多样体育器械为主,活动形式以自由选择为主,然而体育锻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随意性较大。现在我们以体质测评结果为依据,以幼儿体质增强为基本理念,对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审视。以大班晨间锻炼为例,我们在小型多样体育器械活动基础上,补充了攀爬、投掷等内容,拓展了集体性、对抗性的游戏形式,优化活动组织过程,提高运动的强度和密度,以期达到帮助幼儿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如表3所示)。
(二)制定逐月计划
随着游戏场地和运动器械的改造和优化,晨间锻炼也需要根据场地和器械进行完善。我们对每个锻炼项目制定了逐月计划,注重幼儿体质的持续性发展。如跳跃项目,10月份的计划是“单腿起跳,跨过15 厘米的六个障碍”,11月份计划是“助跑跨跳过高30厘米、宽15厘米的六个障碍”,12月份计划是“助跑跨跳过高40厘米、宽15厘米的七个障碍”。
(三)实施成效
我们通过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和跨园对比三种方式,科学评价我园幼儿的体质测评情况。其中,纵向对比是指幼儿在园三年(2017~2019年)从小班到大班的体质测评结果对比,横向对比是不同时期的幼儿在同一个年龄班的对比,跨园对比是指我园与其他同级别幼儿园的体质测试数据对比。
1. 纵向对比。通过纵向对比数据,我园2017级小班幼儿在2019年步入大班后,体质测评的达标率由原来的87.64%上升至95.37%,优秀率从6.74%上升至25.17%,达标率和优秀率都有所提高。具体来看,2017级小班幼儿在2019年步入大班后,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四项的达标率都有所提高,10米往返跑、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四项优秀率都有提升,其中双脚连续跳优秀率从21.35%上升至72.85%。
2. 横向对比。我们还将2017级中班和2019级中班的体质测评数据进行了横向对比,2019级中班幼儿在10米往返跑、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等四个项目的达标率高于2017级中班幼儿;此外,2019级中班幼儿的双脚连续跳的优秀率高于2017级中班幼儿。
3. 跨园对比。2018年我园通过与同一地区同一等级的一家幼儿园(以下简称S园)体质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园幼儿尤其是中大班幼儿的体质测试成绩普遍优于同一水平幼儿园(此数据由南京市玄武区体育局提供)。我园中班优秀率略高于S园,大班优秀率显著高于S园(如图1所示);我园大班幼儿在10米往返跑、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网球掷远的达标率全部高于S园(如表4所示)。
通过幼儿体质测评可以准确地了解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成效,科学的体育锻炼又能够促进测评结果的质量提升,最终优化幼儿园健康领域的体育教育教学,增强幼儿体质。我们将继续坚持定期测评,保持动态管理,始终行进在探索幼儿体育教育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陆克俭.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1):15-17.
本文系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主题式体育活动构建与实施构建的研究”(课题编号:L/2016/106)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李苏云,[email protected]
(助理编辑 姬小园)
【关键词】幼儿体质测评;体育活动;幼儿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11-0045-04
【作者简介】李苏云(1969-),女,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增强幼儿体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目前,幼儿园每日开展的体育活动就形式来说具有丰富性和游戏性,然而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采用抽取体育锻炼中的某些项目进行测评,如大班是跳绳,小班是拍球,大多以计数的方式,评估幼儿体育锻炼的效果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成效。然而,仅通过评估某种技能的掌握,是否能真正反映幼儿体育锻炼的成效?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对幼儿体质状况作出科学的描述?
鉴于以上思考,我园从2011年起开始研究以定期的幼儿体质测评结果为依据,不断改进体育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一是引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学习和运用标准化的测评方式;二是实施测评,对全园每名幼儿定期组织测试,所获数据与国家制定的标准对照分析,同时探索优化测评的有效方法,如增加情境性、细化测评的过程等;三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我园日常的体育锻炼,主要通过精选锻炼项目、合理投放器材等方式,有计划地调整运动强度,达到促进幼儿体质全面增强的目的。
一、优化幼儿体质测试方式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11月颁布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强调,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国民个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测试与评定,从而科学指导健身活动的开展,发挥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积极作用。我园在学习了《标准》中的幼儿部分内容之后,将幼儿部分的内容纳入我园每学期的《幼儿发展评估》,力求通过数据了解幼儿体质发展情况,为幼儿的发展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一)体质测评的方式
《标准》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特征,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四个部分(3~69岁)。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标准》中的幼儿部分,体质测试分为身体形态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两部分,其中形态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素质指标包括10米往返跑、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六项[1]。评定标准分为单项指标评分和综合评级,单项指标评分采用5分制,综合评定采用各单项指标得分按等权相加的方式制定,满分40分。其中,10米往返跑、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是以计时测试速度;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是测试距离。
(二)幼儿体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定期开展的体质测评数据,我们发现,在这种测评方式下,幼儿与成人的体质测试呈现出的仅仅是测量数值的不同,而测试方式完全相同。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差异,测试中易出现影响测试数据的一些问题,导致体质评定结果产生偏差。
问题1:对指导语不理解。如10米往返跑中,部分幼儿在折返处停顿,然后重新奔跑,导致奔跑不连贯。此外,教師站在终点线处按下计时器,幼儿并不知道要冲过终点,通常会在终点线前提前减速。
问题2:没掌握基本动作。如网球掷远中,幼儿手臂向下挥动投出球时,球会砸向地面导致投掷距离较短,正确的方法应是手臂向上挥动抛出球。由于投球的动作不同,导致幼儿之间投出的距离差异很大,有的幼儿甚至将球投到了身后。
问题3:易受环境干扰。如同伴的行为,错误模仿,对场地、器械、测试人员的陌生感等,导致测试时幼儿的专注性不够。
(三)优化幼儿体质测试的方法
1. 指导语儿童化。如坐位体前屈项目,幼儿在器械上会不自觉地屈腿,习惯用手臂向前用力,不知道用腰部力量带动手臂向前推。教师可以利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儿歌“小脚找脚印,指尖找点点,伸直慢慢向前推”,帮助幼儿理解项目的动作要领,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2. 增加游戏情境。如10米往返跑,针对幼儿奔跑不连贯的问题,我们将不倒翁充气娃娃作为往返点,让幼儿在推动不倒翁后立即返回,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往返跑的要点。在立定跳远中,部分幼儿不理解跳向远处的含义,我们将动作要点进行整合,制定出“小青蛙跳荷叶”,即设置一个目标,努力向前跳。
3. 减少干扰因素。在测试过程中,器械、场地、测试时间等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尽力排除干扰因素,如提前让幼儿熟悉场地和器械,测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包括师幼站位、等待区划分、记录方式等。
二、幼儿体质水平发展观察与诊断
(一)小班幼儿优秀率最低,中班到大班幼儿体质状况呈现逐步良好趋势
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体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小班幼儿体质测试优秀率为14.87%,中班优秀率为25.16%,大班优秀率为28.4%;小班的不合格率为8.78%,中班的不合格率为4.64%,大班的不合格率为1.18%。可见,小班幼儿优秀率最低,不合格率最高,身体素质发展较弱;从中班到大班,幼儿体质状况呈现逐步良好趋势。
(二)幼儿下肢力量较好,上肢和腰腹肌力量较薄弱
将小中大班幼儿身体素质的六个项目进行比较,发现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三个项目的优秀率最高,分别为57.48%、61.11%、74.79%,说明幼儿的下肢力量较好。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项目的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0.04%、20.51%,说明幼儿的上肢和腰腹肌力量比较薄弱(如表2所示,下页)。
综合体质测试结果和我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发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共性问题:一是设置的体锻内容不平衡,忽视了幼儿动作发展的全面性,重下肢轻上肢。而且户外体育项目设置的随意性大,呈现出“有什么器械就铺满操场”的现象,缺少对不同器械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如双脚跳,常用器械是圈,但是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圈的大小,忽视了幼儿跳动的距离;二是教师对动作要领指导不足,教师对体锻活动中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动作缺乏关注,如投球入筐游戏,教师没有设置离筐的距离,也没有设置起始点标记,部分幼儿会站在离筐很近的距离进行投掷;三是重视安全性的要求,对运动量没有要求。教师普遍忽视对速度、运动密度等的计划,难以保证运动强度,自然就无法保证运动量。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自我改善
体质测试的最终目的是完善幼儿园体育教育,提升幼儿身体素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对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等方面提出要求。深圳大学陆克俭教授也提出,“幼儿园缺少精心设计和组織的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活动,大多数为松散、玩乐的游戏活动”[2]。教师普遍把体育活动的重点放在游戏的娱乐性或玩法上,忽视了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增强幼儿体质的目标。
(一)调整晨间锻炼
以往,我园的体育活动以小型多样体育器械为主,活动形式以自由选择为主,然而体育锻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随意性较大。现在我们以体质测评结果为依据,以幼儿体质增强为基本理念,对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审视。以大班晨间锻炼为例,我们在小型多样体育器械活动基础上,补充了攀爬、投掷等内容,拓展了集体性、对抗性的游戏形式,优化活动组织过程,提高运动的强度和密度,以期达到帮助幼儿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如表3所示)。
(二)制定逐月计划
随着游戏场地和运动器械的改造和优化,晨间锻炼也需要根据场地和器械进行完善。我们对每个锻炼项目制定了逐月计划,注重幼儿体质的持续性发展。如跳跃项目,10月份的计划是“单腿起跳,跨过15 厘米的六个障碍”,11月份计划是“助跑跨跳过高30厘米、宽15厘米的六个障碍”,12月份计划是“助跑跨跳过高40厘米、宽15厘米的七个障碍”。
(三)实施成效
我们通过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和跨园对比三种方式,科学评价我园幼儿的体质测评情况。其中,纵向对比是指幼儿在园三年(2017~2019年)从小班到大班的体质测评结果对比,横向对比是不同时期的幼儿在同一个年龄班的对比,跨园对比是指我园与其他同级别幼儿园的体质测试数据对比。
1. 纵向对比。通过纵向对比数据,我园2017级小班幼儿在2019年步入大班后,体质测评的达标率由原来的87.64%上升至95.37%,优秀率从6.74%上升至25.17%,达标率和优秀率都有所提高。具体来看,2017级小班幼儿在2019年步入大班后,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四项的达标率都有所提高,10米往返跑、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四项优秀率都有提升,其中双脚连续跳优秀率从21.35%上升至72.85%。
2. 横向对比。我们还将2017级中班和2019级中班的体质测评数据进行了横向对比,2019级中班幼儿在10米往返跑、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等四个项目的达标率高于2017级中班幼儿;此外,2019级中班幼儿的双脚连续跳的优秀率高于2017级中班幼儿。
3. 跨园对比。2018年我园通过与同一地区同一等级的一家幼儿园(以下简称S园)体质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园幼儿尤其是中大班幼儿的体质测试成绩普遍优于同一水平幼儿园(此数据由南京市玄武区体育局提供)。我园中班优秀率略高于S园,大班优秀率显著高于S园(如图1所示);我园大班幼儿在10米往返跑、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网球掷远的达标率全部高于S园(如表4所示)。
通过幼儿体质测评可以准确地了解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成效,科学的体育锻炼又能够促进测评结果的质量提升,最终优化幼儿园健康领域的体育教育教学,增强幼儿体质。我们将继续坚持定期测评,保持动态管理,始终行进在探索幼儿体育教育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陆克俭.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1):15-17.
本文系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主题式体育活动构建与实施构建的研究”(课题编号:L/2016/106)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李苏云,[email protected]
(助理编辑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