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制备等粒径、不同强度的水泥球颗粒模拟堆石料,进行室内三轴加载试验。依据试验前后颗粒破碎后的粒径分布,采用Tyler等建立的分形模型,研究堆石料颗粒破碎的分形特性,并
【机 构】
: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215301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制备等粒径、不同强度的水泥球颗粒模拟堆石料,进行室内三轴加载试验。依据试验前后颗粒破碎后的粒径分布,采用Tyler等建立的分形模型,研究堆石料颗粒破碎的分形特性,并与Hardin相对颗粒破碎率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分形维数表征颗粒破碎程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得到的结果相似,试验采用的4种水泥含量的试样颗粒在颗粒破碎后的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分形特性。同一水泥含量下,随着围压的升高,堆石料分形维数逐渐增大;高围压下,颗粒破碎严重,中间粒径和细粒含量较多,级配更均匀,分形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低围
其他文献
基于水力学模型验证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分析了闸门和水体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流固耦合对闸门自振频率的影响较为显著。闸门全开时,随着相对水深的增加,闸门的自振频率逐渐减小,基频
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局部极小值、学习算法收敛速度慢、网络结构难以确定等缺点,因此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分析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将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
为了对班戈县草地退化的演变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对1990年、2000年、2009年三个不同时相遥感数据的处理,研究了藏北班戈县的草地景观及其变化特征
对自压式管道排沙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5~6 m/s为排沙系统的经济流速,出口水沙质量比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当流速增大到5 m/s后,水沙质量比减小幅度趋于平缓;②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