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对延安地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如何建立全市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测和预报水土流失进行分析。
[关键词]延安市;水土流失;监测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41-02
水土保持监测预报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四大任务”之一,愈来愈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按照中央确立的新的治水思路,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心工作,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的变化,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1.1 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讲,监测工作还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口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也不断更新与完善。其涉及领域已经从农业、农村、农地,逐步向非农领域、城市、矿山等一切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扩展:其内容也从预防监督、治理开发扩大到监测预报、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等整个水土保持工作中。其中监测工作好比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行官和监视器,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流失程度、危害、发展趋势,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和效益状况等都要靠监测手段来完成。因此,加强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2 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所赋予的重要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水土保持条例》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对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监测机构的职责等也有明确规定。因此,监测工作是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的重要职责,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监测机构,做到依法监测。
1.3 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等宏观决策的基础
水土流失防治、规划的制订、执法部门的监督和依法行政、综合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均需要及时、准确和翔实全面的监测数据作为依据。如果缺少监测工作提供的监测信息,就难以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就会存在盲目性,“数字化水保”就难以实现。
2 延安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延安市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刚刚起步。近年来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全市少数县根据不同需求结合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日相继建立了一些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径流小区、径流场等,亦获得了一定的观测资料,为进行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效益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土壤侵蚀规律研究。以向阳沟小区试验场等观测小区,以及我市16Ol座中型淤地坝泥沙淤积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利用人工降雨在全市林地和坡耕地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获得了土壤侵蚀与降雨、坡度、植被等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批单因子和多因子的数学模型,为全市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提供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方法。
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研究。分别利用了延河、洛河、南川河等河流的径流泥沙资料和上游水土保持状况,完成了诸河流泥沙动态变化研究,对上游水土保持治理成果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评价。
3 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全市重点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现状进行调查
从1986年到20O1年,结合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我市已进行了3次大范围土壤侵蚀调查。利用新版万分之一地形图解译方法从目视解译到以地理信息软件(ARC/INF0)为背景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判读,其成果一次比一次更科学。初步应用3s技术,初步建立了全市一个小流域的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模型。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水平,搞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也应该看到,与其他监测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定差距。在机构建设上,虽然延安市监测分站成立较早,但人员配备和软硬件环境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监测工作的要求。全市在8O年代建立的一批水土保持观测站点,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由于资金有限,大多数的站点已不能正常工作。几乎所有站点的观测工作相继停止,很难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因此,为完善全市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精确定量、定位监测,必须加快全市各级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的步伐。
4 监测工作总体设想
4.1 搞好监测网络建设
宏观决策是通过数据来实现的,而数据是通过监测网络获得的。监测网络建设要以市监测分站为核心,根据不同区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河流、水库、国家重点治理区和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区、泥石流和风沙区等,分别设立区域监测站、流域监测站、类型区监测站、河流监测站、水库上游监测站、重点项目监测站、特殊区域监测站。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可研报告”和“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完善1个市监测分站,l2个监测站,2O一3O个固定和临时监测点,构成全市监测网络系统,纳入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4 2 信息处理系统建设
该系统应是水土保持智能决策系统 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围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治理开发、监测预报、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水文气象、地理信息、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基础数据信息。各类数据可形成独立的子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通过相关程序进行链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信息处理系统应具有监测信息的读写、录入、接收、统计、计算、分析和传递、反馈、检索等功能。通过对比分析,反映出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成果,将作为制定政策、公告的依据。 4 3 围绕重点项目开展监测工作
市县各级监测机构要紧紧围绕辖区内重点项目,开展监测工作。市监测分站主要是对全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进行宏观监控,分析归类,建立完善全市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其监测重点区域及项目为:(1)市属大型水库,以及延河、洛河、清涧河、无定河及其主要支流,泥沙变化、径流、水质富营养化演变及其上游水土保持情况监测。(2)国家重点治理区延河、洛河流域治理成果、泥沙、径流、河床演变及效益的监测。(3)风蚀区监测。以安塞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的北部边界,逐步向南推进,监测土壤质地、肥力和水份的变化,分析风蚀沙化区的发展动态:监视大气粉尘及沙尘天气动态。(4)泥石流易发区监测。重点是延安市区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主要监测泥石流产生机理、发生频率、形式、规模、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研究。(5)全市开发建设项目宏观监测。全市在建开发建设项目(相对人)基本情况、建设内容、项目分类、占地面积、破坏面积、弃土弃渣、规模属性、位置、流失情况,以及恢复治理情况等长期宏观监测。(6)大型开发建设项目重点监测。对短期大型开发建设项目,诸如高速公路、铁路和水利大型开发建设,要重点监测其破坏及恢复治理情况。
4.4 监测技术方法探讨
针对监测内容和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是以3s技术为基础,以卫星遥总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结合GP8定位观测,建立以GIS为操作平台的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宏观掌握大、中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以不同类型区的小流域作为定位监测小区,结合人工降雨野外测试,采用大比例尺新版地形图、数字地形图作为背景值,通过不同时段的遥感信息、对比小区或人工降雨野外测验信息对比,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在不同侵蚀类型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已治理的小流域作为定位监测小区,结合人工降雨野外测试、水文站点资料、社会调查、产品产量测试等,进行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监测。
4 5 监测成果公告
监测成果公告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每5年公告一次全市市、县和区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和发展动态:每年发布全市水土流失防治状况及相关监测信息:根据需要,对主要河流、水库上游、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项目的监测结果进行不定期公告,可以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及时掌握辖区的水土流失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果,以引起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关注。
5 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自延安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上级的要求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经费投入远远不足。虽然我市成立了监测机构,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分站的运行经费和管理经费明显不足。投入机制不健全。工作经费的不足限制了我市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建设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发展,更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而靠单位自筹经费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也是相当困难的。
其次,监测技术水平落后,监测项目单一。我市承担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但是开展起来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操作技术人员虽然进行过水土保持专业培训,但是缺乏实践经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测技术落后,监测方法单一,监测内容仅仅限于水土流失量、植被覆盖度等一些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因子。
6 未来展望
随着全国监测网络的建成和完善,西部开发的推进,地球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 理论研究也将迅速发展。和土地覆被监测一样,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遥感手段将仍然是水土保持宏观监测的主要数据资料来源。GIS技术作为地球信息科技的核心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美、欧、日、印和我国都在制定新的对地观测计划,其它国家和一些商业公司的小卫星计划将提供米级分辨率的数字图像。作为本世纪的前沿遥感技术, 高光谱遥感迅速走向实用化。这些都将为水土保持监测提供更详尽可靠的基础信息。3S集成的发展, 将继续提高数据采集、信息提取、制图等方面的智能程度和工作效率, 减少人工处理量 。
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壤侵蚀特点, 全市开展区域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和分析预报是最近的未来之重要任务。为使评价和分析结果与水土流失的实际生态影响更加接近,笔者认为无论监测内容的指标体系还是水土流失评价的指标体系,都可以各大自然地理区域分别拟定,但评价的综合标准应该一致。我市地域差异甚大,经济基础薄弱,生态脆弱,当前的开发建设更需要水土保持监测研究深入探讨合理的监测管理组织方式、科学快速的监测手段, 开展大区域水土流失分析预测。我市有必要对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监测评价。南部林区虽然水土流失面积小, 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土地利用强度不大, 但也应更加强调对常态水土流失发生的面源污染动态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危害, 以及具有区域特点的土壤侵蚀的监测, 为水土流失危害和隐患评价预测提供支持。
网络化是水土保持监测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快速建设的今天,网络化则显得更为迫切,资料、图形图象数据的网络共享、传输需求将越来越重要。今天的网络化工作可以依托现有的INTERNET,在网上实现各级各类水土保持机构和社会团体、公众对水土保持监测资料不同程度的共享,以加强水土保持研究、管理及与相应部门、社会的联系交流、协作:降低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的成本、提高传输速度与质量。网络化是实现微观层次实时监测的重要基础,对宏观监测,网络化是未来管理海量数据更为必要的要求。不过目前获取大面积水土流失数据信息尚有许多技术上的限制, 如传输速度、数字压缩技术等。目前GIS发展到组件式GIS, 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基于INTERNET的WebGIS和其它分布式GIS逐渐成熟,第二代互联网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这些都可望为网络化监测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许峰,郭华东,郭索彦.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与发展之初步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1.6(4)65-69.
[2] 杨胜天,朱启疆.人机交互解译在大尺度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 (3):88—91.
[3] 赵晓丽,等.基于Rs和GI8的西藏中部地区土壤侵蚀遥感动态监测[J].水土保持学报,1999,5(2):44-70.
[4] 周成虎,骆剑承,杨晓梅,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7,184—292.
[关键词]延安市;水土流失;监测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41-02
水土保持监测预报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四大任务”之一,愈来愈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按照中央确立的新的治水思路,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心工作,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的变化,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1.1 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讲,监测工作还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口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也不断更新与完善。其涉及领域已经从农业、农村、农地,逐步向非农领域、城市、矿山等一切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扩展:其内容也从预防监督、治理开发扩大到监测预报、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等整个水土保持工作中。其中监测工作好比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行官和监视器,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流失程度、危害、发展趋势,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和效益状况等都要靠监测手段来完成。因此,加强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2 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所赋予的重要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水土保持条例》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对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监测机构的职责等也有明确规定。因此,监测工作是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的重要职责,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监测机构,做到依法监测。
1.3 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等宏观决策的基础
水土流失防治、规划的制订、执法部门的监督和依法行政、综合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均需要及时、准确和翔实全面的监测数据作为依据。如果缺少监测工作提供的监测信息,就难以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就会存在盲目性,“数字化水保”就难以实现。
2 延安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延安市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刚刚起步。近年来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全市少数县根据不同需求结合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日相继建立了一些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径流小区、径流场等,亦获得了一定的观测资料,为进行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效益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土壤侵蚀规律研究。以向阳沟小区试验场等观测小区,以及我市16Ol座中型淤地坝泥沙淤积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利用人工降雨在全市林地和坡耕地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获得了土壤侵蚀与降雨、坡度、植被等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批单因子和多因子的数学模型,为全市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提供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方法。
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研究。分别利用了延河、洛河、南川河等河流的径流泥沙资料和上游水土保持状况,完成了诸河流泥沙动态变化研究,对上游水土保持治理成果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评价。
3 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全市重点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现状进行调查
从1986年到20O1年,结合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我市已进行了3次大范围土壤侵蚀调查。利用新版万分之一地形图解译方法从目视解译到以地理信息软件(ARC/INF0)为背景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判读,其成果一次比一次更科学。初步应用3s技术,初步建立了全市一个小流域的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模型。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水平,搞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也应该看到,与其他监测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定差距。在机构建设上,虽然延安市监测分站成立较早,但人员配备和软硬件环境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监测工作的要求。全市在8O年代建立的一批水土保持观测站点,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由于资金有限,大多数的站点已不能正常工作。几乎所有站点的观测工作相继停止,很难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因此,为完善全市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精确定量、定位监测,必须加快全市各级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的步伐。
4 监测工作总体设想
4.1 搞好监测网络建设
宏观决策是通过数据来实现的,而数据是通过监测网络获得的。监测网络建设要以市监测分站为核心,根据不同区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河流、水库、国家重点治理区和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区、泥石流和风沙区等,分别设立区域监测站、流域监测站、类型区监测站、河流监测站、水库上游监测站、重点项目监测站、特殊区域监测站。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可研报告”和“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完善1个市监测分站,l2个监测站,2O一3O个固定和临时监测点,构成全市监测网络系统,纳入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4 2 信息处理系统建设
该系统应是水土保持智能决策系统 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围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治理开发、监测预报、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水文气象、地理信息、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基础数据信息。各类数据可形成独立的子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通过相关程序进行链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信息处理系统应具有监测信息的读写、录入、接收、统计、计算、分析和传递、反馈、检索等功能。通过对比分析,反映出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成果,将作为制定政策、公告的依据。 4 3 围绕重点项目开展监测工作
市县各级监测机构要紧紧围绕辖区内重点项目,开展监测工作。市监测分站主要是对全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进行宏观监控,分析归类,建立完善全市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其监测重点区域及项目为:(1)市属大型水库,以及延河、洛河、清涧河、无定河及其主要支流,泥沙变化、径流、水质富营养化演变及其上游水土保持情况监测。(2)国家重点治理区延河、洛河流域治理成果、泥沙、径流、河床演变及效益的监测。(3)风蚀区监测。以安塞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的北部边界,逐步向南推进,监测土壤质地、肥力和水份的变化,分析风蚀沙化区的发展动态:监视大气粉尘及沙尘天气动态。(4)泥石流易发区监测。重点是延安市区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主要监测泥石流产生机理、发生频率、形式、规模、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研究。(5)全市开发建设项目宏观监测。全市在建开发建设项目(相对人)基本情况、建设内容、项目分类、占地面积、破坏面积、弃土弃渣、规模属性、位置、流失情况,以及恢复治理情况等长期宏观监测。(6)大型开发建设项目重点监测。对短期大型开发建设项目,诸如高速公路、铁路和水利大型开发建设,要重点监测其破坏及恢复治理情况。
4.4 监测技术方法探讨
针对监测内容和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是以3s技术为基础,以卫星遥总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结合GP8定位观测,建立以GIS为操作平台的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宏观掌握大、中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以不同类型区的小流域作为定位监测小区,结合人工降雨野外测试,采用大比例尺新版地形图、数字地形图作为背景值,通过不同时段的遥感信息、对比小区或人工降雨野外测验信息对比,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在不同侵蚀类型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已治理的小流域作为定位监测小区,结合人工降雨野外测试、水文站点资料、社会调查、产品产量测试等,进行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监测。
4 5 监测成果公告
监测成果公告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每5年公告一次全市市、县和区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和发展动态:每年发布全市水土流失防治状况及相关监测信息:根据需要,对主要河流、水库上游、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项目的监测结果进行不定期公告,可以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及时掌握辖区的水土流失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果,以引起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关注。
5 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自延安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上级的要求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经费投入远远不足。虽然我市成立了监测机构,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分站的运行经费和管理经费明显不足。投入机制不健全。工作经费的不足限制了我市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建设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发展,更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而靠单位自筹经费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也是相当困难的。
其次,监测技术水平落后,监测项目单一。我市承担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但是开展起来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操作技术人员虽然进行过水土保持专业培训,但是缺乏实践经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测技术落后,监测方法单一,监测内容仅仅限于水土流失量、植被覆盖度等一些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因子。
6 未来展望
随着全国监测网络的建成和完善,西部开发的推进,地球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 理论研究也将迅速发展。和土地覆被监测一样,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遥感手段将仍然是水土保持宏观监测的主要数据资料来源。GIS技术作为地球信息科技的核心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美、欧、日、印和我国都在制定新的对地观测计划,其它国家和一些商业公司的小卫星计划将提供米级分辨率的数字图像。作为本世纪的前沿遥感技术, 高光谱遥感迅速走向实用化。这些都将为水土保持监测提供更详尽可靠的基础信息。3S集成的发展, 将继续提高数据采集、信息提取、制图等方面的智能程度和工作效率, 减少人工处理量 。
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壤侵蚀特点, 全市开展区域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和分析预报是最近的未来之重要任务。为使评价和分析结果与水土流失的实际生态影响更加接近,笔者认为无论监测内容的指标体系还是水土流失评价的指标体系,都可以各大自然地理区域分别拟定,但评价的综合标准应该一致。我市地域差异甚大,经济基础薄弱,生态脆弱,当前的开发建设更需要水土保持监测研究深入探讨合理的监测管理组织方式、科学快速的监测手段, 开展大区域水土流失分析预测。我市有必要对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监测评价。南部林区虽然水土流失面积小, 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土地利用强度不大, 但也应更加强调对常态水土流失发生的面源污染动态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危害, 以及具有区域特点的土壤侵蚀的监测, 为水土流失危害和隐患评价预测提供支持。
网络化是水土保持监测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快速建设的今天,网络化则显得更为迫切,资料、图形图象数据的网络共享、传输需求将越来越重要。今天的网络化工作可以依托现有的INTERNET,在网上实现各级各类水土保持机构和社会团体、公众对水土保持监测资料不同程度的共享,以加强水土保持研究、管理及与相应部门、社会的联系交流、协作:降低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的成本、提高传输速度与质量。网络化是实现微观层次实时监测的重要基础,对宏观监测,网络化是未来管理海量数据更为必要的要求。不过目前获取大面积水土流失数据信息尚有许多技术上的限制, 如传输速度、数字压缩技术等。目前GIS发展到组件式GIS, 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基于INTERNET的WebGIS和其它分布式GIS逐渐成熟,第二代互联网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这些都可望为网络化监测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许峰,郭华东,郭索彦.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与发展之初步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1.6(4)65-69.
[2] 杨胜天,朱启疆.人机交互解译在大尺度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 (3):88—91.
[3] 赵晓丽,等.基于Rs和GI8的西藏中部地区土壤侵蚀遥感动态监测[J].水土保持学报,1999,5(2):44-70.
[4] 周成虎,骆剑承,杨晓梅,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7,18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