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厨余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污水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含杂含油量大,处理难度大等特点。结合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水水质特点,对污水处理系统中排放标准、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生物池冷却系统以及碳源投加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机 构】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厨余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污水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含杂含油量大,处理难度大等特点。结合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水水质特点,对污水处理系统中排放标准、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生物池冷却系统以及碳源投加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其他文献
对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的各类产生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基本摸清了区内现阶段餐厨垃圾重点产生源、年产生总量及其变化趋势。目前,区内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约250 t/d以上,且各基层收集片区产生的餐厨垃圾在年度、季节及节假日的分布规律及行业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区内餐厨垃圾产生源采用逐点收运模式中,收运车型的载荷及派单方式是影响餐厨垃圾收运过程年运输总里程、百公里油耗、吨垃圾运输成本及吨垃圾总成本的关键因素。其中,采用3 t与5 t车型联合派单为实际最优方案,其百公里油耗、吨餐厨垃圾油耗及吨收运成本年均值分别为25
基于上海某厨余垃圾干式厌氧项目的接种过程,对比分析不同接种启动方案下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启动过程碱度、挥发性脂肪酸、氨氮以及pH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大量高浓度的接种底物可以快速获得厌氧发酵的环境,缩短发酵罐调试时间。针对本工程,厨余垃圾干式厌氧系统可以稳定运行时,pH为7.8~8.4,碱度为12000~14000 mg/L,挥发性脂肪酸在4000 mg/L左右,氨氮在4000 mg/L以下。
在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大背景下,原来混入环卫系统进行处理的部分园林垃圾均需进行单独的收运和处理,加上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园林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资源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总结园林绿化养护经验和园林垃圾收运处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5种主要收运模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绿地分类标准和园林垃圾产生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园林垃圾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模式的分界限,即园林垃圾日均产生量2 t(高峰期日均产生量约5 t)以内,或面积小于50 hm2的绿地,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园林垃圾日均产生量
1研究亮点*研究建立了模拟农村改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并分析了农村改厕的因果循环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了中国农村改厕的经验。2背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卫生基础设施,人类排泄物无法得到安全处置,这将增加农村地区粪-口传播的风险。近年来,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开展以保护环境、预防疾病、改善基础设施、普及卫生厕所和粪肥还田为基本方向的农村改厕运动。
对成都市果蔬垃圾处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剖析了成都市果蔬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以5 t/d果蔬垃圾处理规模为例,对“混入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破碎脱水+焚烧处理”“破碎脱水+堆肥处理”和“单独收运堆肥处理”4种技术路线的建设运行成本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现阶段成都市果蔬垃圾处理应优先选择“破碎脱水+焚烧处理”的技术路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随着北京市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公厕数量增加,公厕品质明显提升。醒目的标识、整洁的环境、冬暖夏凉的空间,公厕已不单单是满足生理代谢的简陋场所,还兼有卫生整理、休息、文化、商业和审美等功能。但由于公厕主要是政府建设,在公厕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介绍德国柏林公厕的现状、柏林公厕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类型与规范,总结了柏林市公厕管理经验,解析其成功之处,为北京市的公厕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由于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和邻避效应等因素,填埋场选址和建设越来越困难。如何利用现有填埋场增加库容,延长使用时间,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填埋场实际运行经验,介绍了多种填埋场扩容方式及其适用性。通过某平原型填埋场扩容工程实例,采取控制边坡坡度和土工加筋等多种措施,计算扩容堆体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扩容,填埋场增加了库容7.76×105m3,延长了使用时间。
为实现“四分类”中厨余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徐州市将厨余垃圾细分为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项推进厨余垃圾分类体系在市区全覆盖。先后推动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市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对于难度较大的家庭厨余垃圾,徐州市在对本地生活垃圾组分分析、对全市1555个居民小区普查和宣传的基础上,探索并实施了收集点定时开放、定点收集、定人监督,家庭厨余垃圾每日2次驳运1次转运,白色透明垃圾袋盛放的家庭厨余垃圾直接投放等
近海漂浮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为助力我国科学有效地构建海上环卫体系治理近海漂浮垃圾,对辽东湾、山东沿海、东中国海沿线等典型区域近海漂浮垃圾污染物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我国典型海域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数量在1~104个/km2,小块和中块漂浮垃圾数量在48~15551个/km2,二者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50个/km2和4027个/km2。人类海岸活动是海面漂浮垃圾的主要来源,垃圾构成多以塑料和泡沫塑
城市收缩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趋势,这一趋势也会对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在收缩型城市实现生活垃圾的可持续管理,对我国49座收缩型城市的特征及其垃圾产生规律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其一般规律。进一步剖析了典型收缩型城市鞍山和海城的特征,发现其人口持续减少但经济仍稳定增长,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75~1.00 kg/d,源头分类和全量焚烧体系正在建设中。结合这些典型案例与发达城市的发展规律,预计收缩型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还将继续增加,并在2030—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人均产生量约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