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组织RASSFIA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fwe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ASSF1A是2000年报道从3号染色体短臂克隆出来的肺癌新型候抑癌基因,有关其在人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的转录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就34例肝细胞癌病人癌与癌旁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其他文献
在肝移植发展的早期,移植学家认为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术后易复发.影响移植肝的血供导致移植物失功,故将其列为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
期刊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符合解剖生理的猪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选四川当地杂种长白猪46头(体重25~32 kg),分为供受体两组(n=20),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三指肠移植手术.供体全身肝素化,用UW液从腹主动脉灌注、门静脉流出,压力80~100 cmH2O.切取供体的胰十二指肠,修剪供体、供体髂总动脉及髂内、外动脉分别与移植胰腺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Y"型吻合.切除受体胰腺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胆管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胆管炎的病因、病理、再次手术方法和效果.结果 13例行原位拆建术,10例效果优良,3例好转;4例改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3例优良,1例好转;空肠间置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效果优良;胃窦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1例,好转.结论 合理的再次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顽固性胆
临床资料:病人,女,60岁,住院号:404716.因"反复上腹疼痛10余天"入院.疼痛无放射性,无畏寒、发热,无黄疸,已绝经,无小腹胀痛,无阴道流血。
期刊
病人,女,32岁.右上腹隐痛不适伴右肩胛区牵涉痛3月余入院,不伴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部无阳性体征.胸片:双肺无异常发现.肝功正常.B型超声: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光滑,囊内分别见1.4cm×0.6cm、1.0cm×0.5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余腹腔无异常发现.诊断为胆囊结石。
期刊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中和术后早期经不同方式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血清HBsAg水平和HBsAb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在联合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于术中和术后6 d内经不同方式给予HBIG,于术后7 d内动态检测血清HBsAg和HBsA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 d内静脉组和序贯组血清HBsAg水平的日均下降速度显著快于肌注组(P<0.05);术后4 d内静脉组和序贯组血
胰头和十二指肠在解剖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对位于胰头的病变,一般常规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但对于良性病变,由于切除了远端胃、全部十二指肠及正常胰腺组织,手术显得过大,损伤了正常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的内分泌和消化功能.自Beger于1972年实施应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治疗慢性胰腺炎以来,其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该文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笔者的经验,对我国目
期刊
肠道细菌易位是胰腺炎发生感染、促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但对SAP时细菌易位途径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该研究旨在探讨肠道淋巴通道途径在SAP致肠道细菌易位中的作用。
期刊
从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对入院的胆囊结石做B超发现肝组织回声异常的141例病人,手术中(征得病人同意)常规做了肝叶活检,针对B超,实验室检查,结合术中肉眼观察与病理结果,发现了不同的肝组织病变,现将资料汇报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磁性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5-fluorouracil magnetic albumin microspheres,5-FU-MAMS)联合恒定外磁场体内外对人胰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胰腺癌PC-3细胞及建立裸鼠人胰腺癌模型,磁场作用下,观察5-FU-MAMS体内外对人胰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5-FU-MAMS在外加磁场的磁导向作用下,体外5-FU-MAMS能显著抑制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