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知识迁移手段,对物流概念进行整体和逐级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物流整体概念。在探讨有效导入、辨析物流概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基础上,引入思维导图思维模式加强概念的记忆效果。
中职物流专业物流概念教学整体概念据调查,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概念完整掌握的比例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对中职物流专业基础课中物流概念的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物流概念教学效果较差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各学校中职物流专业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往往将物流基础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与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同期开出。新生刚结束九年义务制教育,对语数英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教学过程中适应起来非常快。相反对专业基础课来说,他们既没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没有社会实践的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
(二)教师方面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每年以远高于GDP的增速的发展速度快速扩张,催生出旺盛的从业需求,进而引发了中高职、本科院校物流类专业的开办热潮。大部分从事物流教学的一线教师,基本上未从事过物流行业相关实踐,甚至从未参加过物流类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授课教师对物流业务理解不深,自然难以对物流的概念有整体上的认识,在教材处理中存在着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现象。
二、物流整体概念分析
物流作为新鲜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物流是个整合的概念,它将以往长期存在的相互分离的运输、仓储、装卸等职能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看待,将所有的外部条件输入看成是系统输入,输出的是符合客户需求的同时,总体成本最低的服务。第二,具有信息化特点。物流概念的提出及系统优化的过程均离不开高速发展和扩张应用的信息技术。第三,具有时空范围广,跨越大的特征。物流从时间角度来讲,运输、仓储、配送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空间要求,都在创造时间、空间价值。物流的概念内涵丰富广博。
应用知识迁移的手段,我们发现,物流这一概念可以运用《市场营销》中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方式来进行立体诠释。
物流整体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核心层
核心层是物流整体概念最基本的层次,它描述的是物流这一服务的核心内容,即为物流活动需求方提供最基本的功用。满足他们最核心的需求,它可以是仓储,或者是运输,抑或是流通加工等,或者是这些业务的衔接和集合。实际上,核心内涵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服务”。
(二)有形层
有形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所承诺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各个标准体系。它定义了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各种细部特征。不同的物流产品在满足需求者的过程中可以在此层次被比对和选择。
(三)附加层
附加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物流服务过程中,除去服务承诺的部分以外,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办法为需求者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部分。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我们可以依次分析中国、美国两个不同经济体对物流概念的区别。
三、物流概念的教学方法思考
(一)概念的导入
1.案例导入法
例如,2013年10月某日,上海市南京路上某金店在打开当天收到的三个包裹时,发现其中的一个装有价值20余万的包裹竟然空无一物,让我们来分析下最有可能的窃贼是出现在哪个环节的哪个人?
通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电商快递业着手,引入涉及整个物流运输、仓储、装卸、配送诸环节的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粗线条的流程描述,使学生能对一般的物流职能和环节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定义扫清概念上的障碍。
2.概念分拆法
例如,物可以扩展为物体、物块、物料、物资等;流可以扩展为流动、流向、流转。在黑板上列举以上新词,然后让学生在课中对照物流定义,选择最为合适的扩展词语。
紧扣“物流”这一主谓结构词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将字扩展为词,让学生充分讨论、任意搭配,然后再进行概念讲解,除去错误搭配,形成最佳组合。
(二)概念的辨析
在物流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第一就是概念中“实体流动”即是运动状态,也可以是静止状态,进一步可对应出“运动状态―运输或配送”、“静止状态―存储”,两种状态均为物流的重要职能;第二是概念中的“信息处理”,很容易被误认为不属于物流范畴。此问题可通过物流概念层级中有形层中关于“有机结合”的特征进行解说。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有效提升各环节联系,如能结合案例来剖析,效果更好。
(三)概念的记忆
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法,实现物流概念整体学习和全面记忆。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物流整体概念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物流概念认知的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认识物流概念”――“物流的作用”――“物流的分类”……逐一扩充的形式,将物流的基础知识扩充绘制成若干张思维导图,从而从整体上认知并掌握物流概念以及其他定义。
具体的做法是:
1.确定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图样示例。通过浏览展示的形式,将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案例介绍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手工绘图过程中的要点。
2.明确项目的主题。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将活动的主题定为“物流的整体概念”。
3.确定下级结点内容。根据不同的分层标准,可选择“核心―有形―无形”、“区域―国内―国际”等不同的结点划分方式。
4.逐级展开,进一步丰富下级结点内容,扩充导图的内容。
5.美化导图效果。对导图进行细节处理,增加美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件.200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丁立言,张铎.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傅锡原.现代物流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邓利芬.中职学校“专业基础课”有效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4(6):61-62.
中职物流专业物流概念教学整体概念据调查,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概念完整掌握的比例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对中职物流专业基础课中物流概念的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物流概念教学效果较差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各学校中职物流专业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往往将物流基础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与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同期开出。新生刚结束九年义务制教育,对语数英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教学过程中适应起来非常快。相反对专业基础课来说,他们既没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没有社会实践的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
(二)教师方面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每年以远高于GDP的增速的发展速度快速扩张,催生出旺盛的从业需求,进而引发了中高职、本科院校物流类专业的开办热潮。大部分从事物流教学的一线教师,基本上未从事过物流行业相关实踐,甚至从未参加过物流类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授课教师对物流业务理解不深,自然难以对物流的概念有整体上的认识,在教材处理中存在着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现象。
二、物流整体概念分析
物流作为新鲜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物流是个整合的概念,它将以往长期存在的相互分离的运输、仓储、装卸等职能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看待,将所有的外部条件输入看成是系统输入,输出的是符合客户需求的同时,总体成本最低的服务。第二,具有信息化特点。物流概念的提出及系统优化的过程均离不开高速发展和扩张应用的信息技术。第三,具有时空范围广,跨越大的特征。物流从时间角度来讲,运输、仓储、配送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空间要求,都在创造时间、空间价值。物流的概念内涵丰富广博。
应用知识迁移的手段,我们发现,物流这一概念可以运用《市场营销》中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方式来进行立体诠释。
物流整体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核心层
核心层是物流整体概念最基本的层次,它描述的是物流这一服务的核心内容,即为物流活动需求方提供最基本的功用。满足他们最核心的需求,它可以是仓储,或者是运输,抑或是流通加工等,或者是这些业务的衔接和集合。实际上,核心内涵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服务”。
(二)有形层
有形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所承诺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各个标准体系。它定义了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各种细部特征。不同的物流产品在满足需求者的过程中可以在此层次被比对和选择。
(三)附加层
附加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物流服务过程中,除去服务承诺的部分以外,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办法为需求者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部分。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我们可以依次分析中国、美国两个不同经济体对物流概念的区别。
三、物流概念的教学方法思考
(一)概念的导入
1.案例导入法
例如,2013年10月某日,上海市南京路上某金店在打开当天收到的三个包裹时,发现其中的一个装有价值20余万的包裹竟然空无一物,让我们来分析下最有可能的窃贼是出现在哪个环节的哪个人?
通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电商快递业着手,引入涉及整个物流运输、仓储、装卸、配送诸环节的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粗线条的流程描述,使学生能对一般的物流职能和环节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定义扫清概念上的障碍。
2.概念分拆法
例如,物可以扩展为物体、物块、物料、物资等;流可以扩展为流动、流向、流转。在黑板上列举以上新词,然后让学生在课中对照物流定义,选择最为合适的扩展词语。
紧扣“物流”这一主谓结构词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将字扩展为词,让学生充分讨论、任意搭配,然后再进行概念讲解,除去错误搭配,形成最佳组合。
(二)概念的辨析
在物流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第一就是概念中“实体流动”即是运动状态,也可以是静止状态,进一步可对应出“运动状态―运输或配送”、“静止状态―存储”,两种状态均为物流的重要职能;第二是概念中的“信息处理”,很容易被误认为不属于物流范畴。此问题可通过物流概念层级中有形层中关于“有机结合”的特征进行解说。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有效提升各环节联系,如能结合案例来剖析,效果更好。
(三)概念的记忆
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法,实现物流概念整体学习和全面记忆。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物流整体概念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物流概念认知的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认识物流概念”――“物流的作用”――“物流的分类”……逐一扩充的形式,将物流的基础知识扩充绘制成若干张思维导图,从而从整体上认知并掌握物流概念以及其他定义。
具体的做法是:
1.确定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图样示例。通过浏览展示的形式,将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案例介绍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手工绘图过程中的要点。
2.明确项目的主题。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将活动的主题定为“物流的整体概念”。
3.确定下级结点内容。根据不同的分层标准,可选择“核心―有形―无形”、“区域―国内―国际”等不同的结点划分方式。
4.逐级展开,进一步丰富下级结点内容,扩充导图的内容。
5.美化导图效果。对导图进行细节处理,增加美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件.200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丁立言,张铎.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傅锡原.现代物流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邓利芬.中职学校“专业基础课”有效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4(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