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4日,中国吉利集团(由企业家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德国戴姆勒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此次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
戴姆勒与大众、宝马并称“德国三大车企”,拥有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戴姆勒卡车、戴姆勒客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业务部门。2017年,戴姆勒集团全球总销量达330万辆,同比增长9%;全年净利润达109亿欧元,同比增长24%,研发投入达87亿欧元。吉利控股集团则是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近年在全球不断开展并购,除了吉利汽车以外,现拥有沃尔沃汽车(瑞典)、宝腾汽车(马来西亚)、路特斯汽车(英国)、伦敦电动汽车(英国)等国际品牌。
收购戴姆勒的股份,是李书福引领的吉利汽车“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虽然吉利此前收购了不少海外公司,但沃尔沃只是一个二线豪华轿车品牌,路特斯是已经被市场边缘化的小众跑车品牌,宝腾的市场形象和技术实力更属于二流。而戴姆勒拥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旗下奔驰汽车闻名遐迩,其分量远超沃尔沃等品牌。因此,近年来吉利对戴姆勒频频示好,如今也算如愿以偿。
德国汽车质量享誉世界,李书福又为何偏偏选中戴姆勒呢?这主要是因为戴姆勒的股权非常分散,此前第一大股东科威特投资局、第二股东美国黑石集团仅分别持有6.8%、6%的股份。以9.69%的持股量和9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来说,李书福即使是通过从二级证券市场买入股份,也能成为戴姆勒的重要股东。相比之下,宝马、大众都是家族企业,其中科万特家族掌控宝马集团46%的股份已长达数十年,皮耶希家族也于十年前控制了大众集团超过半数的股份,二者抵御外界收购的能力十分强大。
与此同时,李书福在业界拥有不错的口碑,也有助于此次交易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了吉利汽车,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对于汽车行业的热情毋庸置疑;另一方面,李书福对于沃尔沃、路特斯等老牌欧洲车企的成功收购和改造,让他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戴姆勒日前在声明中就指出,“李书福是一位富有见地的中国企业家,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能与公司建设性地探讨产业转型。”
總体上,李书福参股戴姆勒是一件双赢的交易。对于吉利来说,成为戴姆勒股东后,既可以与后者建立更密切的合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参与董事会运作了解国际车企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对于戴姆勒来说,在引入吉利的投资后,有望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与宝马以及大众公司旗下的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展开竞争。
戴姆勒与大众、宝马并称“德国三大车企”,拥有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戴姆勒卡车、戴姆勒客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业务部门。2017年,戴姆勒集团全球总销量达330万辆,同比增长9%;全年净利润达109亿欧元,同比增长24%,研发投入达87亿欧元。吉利控股集团则是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近年在全球不断开展并购,除了吉利汽车以外,现拥有沃尔沃汽车(瑞典)、宝腾汽车(马来西亚)、路特斯汽车(英国)、伦敦电动汽车(英国)等国际品牌。
收购戴姆勒的股份,是李书福引领的吉利汽车“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虽然吉利此前收购了不少海外公司,但沃尔沃只是一个二线豪华轿车品牌,路特斯是已经被市场边缘化的小众跑车品牌,宝腾的市场形象和技术实力更属于二流。而戴姆勒拥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旗下奔驰汽车闻名遐迩,其分量远超沃尔沃等品牌。因此,近年来吉利对戴姆勒频频示好,如今也算如愿以偿。
德国汽车质量享誉世界,李书福又为何偏偏选中戴姆勒呢?这主要是因为戴姆勒的股权非常分散,此前第一大股东科威特投资局、第二股东美国黑石集团仅分别持有6.8%、6%的股份。以9.69%的持股量和9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来说,李书福即使是通过从二级证券市场买入股份,也能成为戴姆勒的重要股东。相比之下,宝马、大众都是家族企业,其中科万特家族掌控宝马集团46%的股份已长达数十年,皮耶希家族也于十年前控制了大众集团超过半数的股份,二者抵御外界收购的能力十分强大。
与此同时,李书福在业界拥有不错的口碑,也有助于此次交易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了吉利汽车,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对于汽车行业的热情毋庸置疑;另一方面,李书福对于沃尔沃、路特斯等老牌欧洲车企的成功收购和改造,让他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戴姆勒日前在声明中就指出,“李书福是一位富有见地的中国企业家,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能与公司建设性地探讨产业转型。”
總体上,李书福参股戴姆勒是一件双赢的交易。对于吉利来说,成为戴姆勒股东后,既可以与后者建立更密切的合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参与董事会运作了解国际车企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对于戴姆勒来说,在引入吉利的投资后,有望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与宝马以及大众公司旗下的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