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我国的建筑数量以及质量逐渐提升,然而在这之中还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相关问题。
关键词:房建;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建企业,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并着力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从而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解决施工技术管理问题,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其中在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方面的比较尤为突出。一些施工企业尽管物资力量雄厚,但由于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使得其在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管理作为一个企业永恒不变的话题,可以说关系到其未来的成败与兴衰,若想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抓好这个关键。建筑企业更是如此,其管理的内容不仅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更涉及到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进行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才能推动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进一步降低工程的预算及成本,继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并且通过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还能将企业的生产、管理面貌逐步进行改变,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2.1、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地基大多已经形成多桩型施工技术系列,在成桩的施工技术方面也得到了较大地改善,将要达到国际水平的施工技术。针对混凝土的预制桩及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具有噪音大,土层容易被扰动的特点,但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目前已经能很好地运用。然而,混凝土灌注桩本身具有适合任何土层、承载力较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灌注桩过程中可以采用任何土层或岩层,成桩的桩的直径和桩身的长度也可以随意的进行控制,对桩的承载力也不做要求,因此,混凝土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地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但进行灌注桩的施工过程,时常会出现钢筋上浮、桩身颈缩、泥化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混凝土灌注桩颈缩、泥化的现象,从而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2.2、进行基坑支护技术,其是建筑基础工程环节中施工技术中比较关键的技术,由于基坑支护技术研究实施地比较晚,施工操作中所涉及的设计计算和监测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发展阶段的一个过程。对于深基坑的住户来说,基坑支护技术是属于信息化智能技术施工、防水技术、地基挖掘、支护及检测等统一结合的整体,属于较难施工,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深基坑的住户要求选择较高的支护方案。针对目前的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基坑支护技术已得到很好地应用,例如,开凿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程、钢排桩施工等等。
2.3、建筑工程的建设,其混凝土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第一,混凝土的物料、高强度的混凝土及预拌混泥土等方面的发展,如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从原来功能不是很强的减水剂发展成防水防冻、抗渗透等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第二,混凝土模板的发展,采用新工艺的开发支模方法,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目前已研发出一种先进的开发支模技术,其包括全钢模板技术、水平模板技术及竖向模板技术等。
3、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探究
3.1、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3.1.1、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在房屋建筑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根本意义是要让建筑结构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整体性,并不是简单的将建筑施工结构整体分割为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模块,如何划分结构,需要进行科学的考量。比如,层数在22层以下的建筑,其楼板和基础中受力钢筋不能分割,否则就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结构,对建筑施工安全也产生了威胁。如果是建筑物后浇带跨度很大的情况,就必须对受力的钢筋实施断开、切割处理,等后浇带进行浇筑时实施焊接联接处理,这样处理后,可以有效巩固楼板结构,使之不会因其两头受力过大导致结构下垂弯曲。这种情况下的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通常要控制在7米以上。关于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问题,要以施工图纸为准,当施工图纸有留设时,就必须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施工。相对而言,施工构建的间距,可以不按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3.1.2、选择合理的时间以及断面形式
進行断面形式选择时,要参照混凝土结构断面实施,二者保持一致,从而防止应力集中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变形,也有效避免了浇筑后浇带后直缝问题。在后浇带施工的时间选择方面,由于混凝土结构完成构建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对于层数低于22层的高层建筑和裙楼结构以及基础来讲,后浇带浇筑施工要在沉降完成后进行。由于裙楼和层数低于22层的高层建筑同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而裙楼施工总量明显小于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施工总量,从而出现现裙楼提前竣工时建筑主体尚未完工的情况。这样一来,先竣工的裙楼形成沉降的时间要早于后竣工的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形成沉降的时间,且裙楼产生的沉降会小于建筑主体部分产生的沉降。考虑到这一情况,后浇带的施工,要在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沉降全部完成后才予以实施。由于不同施工材料、不同季节都会对施工产生影响,所以后浇带施工时间可能会有所推迟,具体情况会在该项目的建筑施工图纸上进行详细说明。
3.2、深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基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体系设计、施工以及土方开挖都要求各技术人员严密协作。基坑支护体系是在地下工程施工时建立的临时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撑和外锚,可以防止围护结构变形,对墙体的弯矩进行控制。内支撑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和钢管等。基坑的形状各异,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圆环式深基坑可以承受周围各个方向的作用力,具有稳定、提高空间利用率等优点。深基坑支护一般会涉及土钉墙,土钉墙主要在软土地区进行,具有易操作、价格便宜的优点,如果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对施工环境及其他环境因素没有很高要求,可以使用土钉墙。深基坑支护技术对逆作法技术的应用也较为频繁,主要应用于多层结构地下室的房屋建筑中,此项技术能够在较大程度的缩减施工成本的同时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标。此项技术不仅应用于多层结构地下室的房屋建筑,还应用于地铁、车站等具有地下结构的工程中。
3.3、房屋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的防水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房屋最终的使用年限及质量验收、居住的舒适度,在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际建筑过程中,混凝土与水泥砂浆在一定程度的条件下会膨胀或收缩,防水材料也会有相类似的反应。这极易导致水落口与过水孔及其他关联的接口处出现裂缝,防水的最佳效果无法实现,甚至可能存积雨水。此外,在房屋的檐口、天沟等重要的排水位置,可以施工的立体空间较为狭窄,在加上干湿变化较为明显,防水效果必将受到影响。现代房屋建筑的主要防水工程是配套使用涂膜防水设施,加强对天沟、檐口等重要部位防水性能的养护。最后,房屋建筑的顶面,完全受到自然现象的的影响,常年处于风吹日晒的状况下,最易出现裂缝、变形、渗透、积水等现象。通常而言,房屋建筑的屋顶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出现裂缝的概率最大。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了配筋,一般在六米出会有一条裂缝;如没有采用配筋,则一米处出现。在雨水较为频繁的季节,雨水会顺着裂缝的方向深入到建筑体内,甚至直接绕过顶层的防水层,导致居住顶层的业主可以直观地看到屋顶的渗水部位。为减少和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建筑过程中,尽量采用柔性材料增强屋顶的防水效果。
4、结语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受到建筑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关注。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和立场下,要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监管。针对技术难点问题,要结合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重点分析和研究,注重建筑各个环节的质量验收和监测,保障高质量的建筑项目,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旭.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0:187-188.
[2]吴孟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城市建筑,2013,16:87.
[3]朱志鹏.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42-43.
[4]王举成.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华章,2012,22:356.
关键词:房建;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建企业,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并着力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从而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解决施工技术管理问题,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其中在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方面的比较尤为突出。一些施工企业尽管物资力量雄厚,但由于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使得其在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管理作为一个企业永恒不变的话题,可以说关系到其未来的成败与兴衰,若想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抓好这个关键。建筑企业更是如此,其管理的内容不仅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更涉及到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进行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才能推动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进一步降低工程的预算及成本,继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并且通过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还能将企业的生产、管理面貌逐步进行改变,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2.1、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地基大多已经形成多桩型施工技术系列,在成桩的施工技术方面也得到了较大地改善,将要达到国际水平的施工技术。针对混凝土的预制桩及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具有噪音大,土层容易被扰动的特点,但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目前已经能很好地运用。然而,混凝土灌注桩本身具有适合任何土层、承载力较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灌注桩过程中可以采用任何土层或岩层,成桩的桩的直径和桩身的长度也可以随意的进行控制,对桩的承载力也不做要求,因此,混凝土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地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但进行灌注桩的施工过程,时常会出现钢筋上浮、桩身颈缩、泥化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混凝土灌注桩颈缩、泥化的现象,从而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2.2、进行基坑支护技术,其是建筑基础工程环节中施工技术中比较关键的技术,由于基坑支护技术研究实施地比较晚,施工操作中所涉及的设计计算和监测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发展阶段的一个过程。对于深基坑的住户来说,基坑支护技术是属于信息化智能技术施工、防水技术、地基挖掘、支护及检测等统一结合的整体,属于较难施工,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深基坑的住户要求选择较高的支护方案。针对目前的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基坑支护技术已得到很好地应用,例如,开凿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程、钢排桩施工等等。
2.3、建筑工程的建设,其混凝土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第一,混凝土的物料、高强度的混凝土及预拌混泥土等方面的发展,如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从原来功能不是很强的减水剂发展成防水防冻、抗渗透等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第二,混凝土模板的发展,采用新工艺的开发支模方法,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目前已研发出一种先进的开发支模技术,其包括全钢模板技术、水平模板技术及竖向模板技术等。
3、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探究
3.1、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3.1.1、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在房屋建筑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根本意义是要让建筑结构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整体性,并不是简单的将建筑施工结构整体分割为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模块,如何划分结构,需要进行科学的考量。比如,层数在22层以下的建筑,其楼板和基础中受力钢筋不能分割,否则就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结构,对建筑施工安全也产生了威胁。如果是建筑物后浇带跨度很大的情况,就必须对受力的钢筋实施断开、切割处理,等后浇带进行浇筑时实施焊接联接处理,这样处理后,可以有效巩固楼板结构,使之不会因其两头受力过大导致结构下垂弯曲。这种情况下的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通常要控制在7米以上。关于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问题,要以施工图纸为准,当施工图纸有留设时,就必须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施工。相对而言,施工构建的间距,可以不按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3.1.2、选择合理的时间以及断面形式
進行断面形式选择时,要参照混凝土结构断面实施,二者保持一致,从而防止应力集中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变形,也有效避免了浇筑后浇带后直缝问题。在后浇带施工的时间选择方面,由于混凝土结构完成构建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对于层数低于22层的高层建筑和裙楼结构以及基础来讲,后浇带浇筑施工要在沉降完成后进行。由于裙楼和层数低于22层的高层建筑同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而裙楼施工总量明显小于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施工总量,从而出现现裙楼提前竣工时建筑主体尚未完工的情况。这样一来,先竣工的裙楼形成沉降的时间要早于后竣工的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形成沉降的时间,且裙楼产生的沉降会小于建筑主体部分产生的沉降。考虑到这一情况,后浇带的施工,要在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沉降全部完成后才予以实施。由于不同施工材料、不同季节都会对施工产生影响,所以后浇带施工时间可能会有所推迟,具体情况会在该项目的建筑施工图纸上进行详细说明。
3.2、深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基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体系设计、施工以及土方开挖都要求各技术人员严密协作。基坑支护体系是在地下工程施工时建立的临时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撑和外锚,可以防止围护结构变形,对墙体的弯矩进行控制。内支撑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和钢管等。基坑的形状各异,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圆环式深基坑可以承受周围各个方向的作用力,具有稳定、提高空间利用率等优点。深基坑支护一般会涉及土钉墙,土钉墙主要在软土地区进行,具有易操作、价格便宜的优点,如果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对施工环境及其他环境因素没有很高要求,可以使用土钉墙。深基坑支护技术对逆作法技术的应用也较为频繁,主要应用于多层结构地下室的房屋建筑中,此项技术能够在较大程度的缩减施工成本的同时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标。此项技术不仅应用于多层结构地下室的房屋建筑,还应用于地铁、车站等具有地下结构的工程中。
3.3、房屋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的防水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房屋最终的使用年限及质量验收、居住的舒适度,在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际建筑过程中,混凝土与水泥砂浆在一定程度的条件下会膨胀或收缩,防水材料也会有相类似的反应。这极易导致水落口与过水孔及其他关联的接口处出现裂缝,防水的最佳效果无法实现,甚至可能存积雨水。此外,在房屋的檐口、天沟等重要的排水位置,可以施工的立体空间较为狭窄,在加上干湿变化较为明显,防水效果必将受到影响。现代房屋建筑的主要防水工程是配套使用涂膜防水设施,加强对天沟、檐口等重要部位防水性能的养护。最后,房屋建筑的顶面,完全受到自然现象的的影响,常年处于风吹日晒的状况下,最易出现裂缝、变形、渗透、积水等现象。通常而言,房屋建筑的屋顶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出现裂缝的概率最大。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了配筋,一般在六米出会有一条裂缝;如没有采用配筋,则一米处出现。在雨水较为频繁的季节,雨水会顺着裂缝的方向深入到建筑体内,甚至直接绕过顶层的防水层,导致居住顶层的业主可以直观地看到屋顶的渗水部位。为减少和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建筑过程中,尽量采用柔性材料增强屋顶的防水效果。
4、结语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受到建筑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关注。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和立场下,要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监管。针对技术难点问题,要结合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重点分析和研究,注重建筑各个环节的质量验收和监测,保障高质量的建筑项目,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旭.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0:187-188.
[2]吴孟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城市建筑,2013,16:87.
[3]朱志鹏.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42-43.
[4]王举成.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华章,2012,2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