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尺度

来源 :民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尺度”的缺失。新时代民族文化进校园应同时满足四个基本的教育尺度:知识科学尺度、公民身份尺度、文化民主尺度和个体心理尺度。知识科学尺度,即知识内容上保持地方性知识和普遍性科学精神的通融,批判性地对地方性知识进行文化选择;公民身份
其他文献
近期一个热词是“996”。996是指某些上班族每天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是违反我国劳动法的,现在多用来形容成年人生存状况之艰难。而在我看来,还是孩子的中小学生比成年人更辛苦,他们起早贪黑,除了去学校上学,放学还有刷不完的题,周末还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成年人是996,孩子们则可能是“715”,即每周学习7天,每天学习15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甚至连觉都睡不够。成年人的9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下中小学办学实践中的重要关注点。重庆市南华中学秉持“以文化人,以武树人”的育人理念,依托全国首批“武术之乡”的区域优势,开发传统武术校本课程,打造重庆市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探索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的有效机制,开拓了一条“以武强校”的学
期刊
劳动教育是当下教育改革的热词。虽然它不是什么新词,但是给许多教育者久违的感觉。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后,许多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尤其重视劳动教育的落实。我校也一样,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制定了《北京小学劳动教育行动纲要》。我们一边研究探索,一边改革实践。  正因为关注劳动教育,所以我也特别留意不同学校的做法,以期从中学习提高。在不断
期刊
摘要教师培训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通过制定区域0-3年教师专业标准,设计定义0-3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计划,勾勒新教师专业成长坐标系,使教师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教师发展专业标准进行的评价结果多元反馈,使精准指导成为可能,使新教师培养形成完整闭环。  关键词 新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标准;0-3年教师;教师评价;“起航奖”;西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2020年9月,我参加了陶西平先生追思会,心情很激动。当时,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我们为什么要缅怀和纪念陶西平?  我的回答是:因为他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我们大家都承认,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但同时我们也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引领,人民也只能在黑暗中继续摸索。陶西平就是京城校长们心中的那位英雄—时代的英雄!几十年来,他引领着京城乃至全国的校长和教师们,书写着京城乃至全国现代教育的历史。郁达夫在鲁迅纪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