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远期疗效。方法:将 98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手法组,前者49例,主要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后者49例,主要采用小夹板外固定。观察治疗后两组在半年到4年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用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进行评分。结果:手术组术后疗效比手法组疗效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种治疗方法的骨折愈合情况无显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在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中,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比小夹板外固定术疗效较好,但后者比前者骨折临床愈合率要高。所以我们应根据患肢骨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小夹板外固定术
儿童尺桡骨骨折是发生在儿童上的较常见损伤,治疗上不同于单纯的关节内骨折和干部骨折。目前,常见治疗方法有经皮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1]。现选取我院2004年6月到2012年2月共98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选98病例年龄均小于14岁,病程小于3天。手术组:患者共49例,男女各为30例和19例,年龄7~13岁,平均9.2岁;手法组:患者共49例,男女各为28例和21例,年龄8~13岁;平均年龄9.7岁,统计得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P<0.05)。
1.2排除标准:(1) 无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粉碎骨折,无上肢血管及神经损伤;(2) 未使用药物;(3) 资料不全或无法判定远期疗效等评价者;(4) 无恶性肿瘤、严重肺部或心血管损害等疾病。
1.3方法:手术组:先臂丛麻醉,取仰卧位,消毒,进行无菌操作。术者和助手先利用对抗牵引对尺桡骨骨折进行复位。选用合适骨髓腔直径的克氏针。桡骨骨折,进针处为桡骨远端背侧Lister结节偏桡侧,然后将克氏针在X线机透视引导下进入骨髓腔,在髓腔内沿桡侧纵轴向近侧缓慢打入至桡骨头下方,手法整复固定骨折。尺骨骨折,以尺骨鹰嘴后上方为进针处,然后将克氏针沿骨髓腔纵向到达骨折近段处,再通过X线机透视引导下沿尺骨干的髓腔到达骨折远端,注意避开骺板,同时不能超过尺骨远端骺板,手法整复固定骨折[2]。均在皮外留部分针尾,折弯后敷料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患肢石膏固定于功能位5周,手法组:采取正骨手法整复治疗方法。臂丛麻醉,X光机引导下行手法复位。先由2名助手进行约5min对抗持续牵引,然后由术者行夹挤分骨整复术治疗,维持夹挤分骨屈肘角度为90°。2名助手分别握住腕掌部与肘上方对抗牵引,对旋转移位、成角与重叠进行纠正。复位固定满意后,每隔1周定期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椐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分,包括功能和疼痛两部分,具体评分划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运用X2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并以(x±s) 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临床愈合率明显低于手法组,延迟愈合率则高于手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2.2两组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具体结果详见表2)
3討论
儿童尺桡骨骨折常常软组织损伤较严重,使血供受阻,恢复要求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原则为尽早尽量恢复患肢前臂的旋转功能。但因为儿童骨骼有很大的生长可塑性,所以一般认为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首选方法是保守治疗[4]。小夹板外固定术,方法简单、经济、无创伤、患者痛苦小,特别是针对于上肢骨折未损伤关节或分离不严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手法复位的方法。但因为小夹板不能将腕关节和前臂的旋转活动进行限制,常错位愈合而影响患肢功能。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具有保护血供、创伤小、操作不难、稳定性高、取内固定简单,临床安全性高等优点[5],但仍有局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从本次研究来看,手术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但手术组临床愈合率明显低于手法组,延迟愈合率则高于手法组。
从以上看来,我们应根据患肢骨折的损伤程度,骨折部位、种类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早尽快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痛苦,以及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谭小平. 经皮闭合穿针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6):40-41
[2] 曾文卿,杨维东.正骨手法整复对尺桡骨斜形骨折复位固定疗效观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2):9-11.
[3] 张德发.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47..
[4]王奕来.尺桡骨骨折156例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9):25-26
[5] 简峰,江涛,周路羽.两种方法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66-67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小夹板外固定术
儿童尺桡骨骨折是发生在儿童上的较常见损伤,治疗上不同于单纯的关节内骨折和干部骨折。目前,常见治疗方法有经皮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1]。现选取我院2004年6月到2012年2月共98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选98病例年龄均小于14岁,病程小于3天。手术组:患者共49例,男女各为30例和19例,年龄7~13岁,平均9.2岁;手法组:患者共49例,男女各为28例和21例,年龄8~13岁;平均年龄9.7岁,统计得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P<0.05)。
1.2排除标准:(1) 无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粉碎骨折,无上肢血管及神经损伤;(2) 未使用药物;(3) 资料不全或无法判定远期疗效等评价者;(4) 无恶性肿瘤、严重肺部或心血管损害等疾病。
1.3方法:手术组:先臂丛麻醉,取仰卧位,消毒,进行无菌操作。术者和助手先利用对抗牵引对尺桡骨骨折进行复位。选用合适骨髓腔直径的克氏针。桡骨骨折,进针处为桡骨远端背侧Lister结节偏桡侧,然后将克氏针在X线机透视引导下进入骨髓腔,在髓腔内沿桡侧纵轴向近侧缓慢打入至桡骨头下方,手法整复固定骨折。尺骨骨折,以尺骨鹰嘴后上方为进针处,然后将克氏针沿骨髓腔纵向到达骨折近段处,再通过X线机透视引导下沿尺骨干的髓腔到达骨折远端,注意避开骺板,同时不能超过尺骨远端骺板,手法整复固定骨折[2]。均在皮外留部分针尾,折弯后敷料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患肢石膏固定于功能位5周,手法组:采取正骨手法整复治疗方法。臂丛麻醉,X光机引导下行手法复位。先由2名助手进行约5min对抗持续牵引,然后由术者行夹挤分骨整复术治疗,维持夹挤分骨屈肘角度为90°。2名助手分别握住腕掌部与肘上方对抗牵引,对旋转移位、成角与重叠进行纠正。复位固定满意后,每隔1周定期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椐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分,包括功能和疼痛两部分,具体评分划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运用X2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并以(x±s) 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临床愈合率明显低于手法组,延迟愈合率则高于手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2.2两组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具体结果详见表2)
3討论
儿童尺桡骨骨折常常软组织损伤较严重,使血供受阻,恢复要求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原则为尽早尽量恢复患肢前臂的旋转功能。但因为儿童骨骼有很大的生长可塑性,所以一般认为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首选方法是保守治疗[4]。小夹板外固定术,方法简单、经济、无创伤、患者痛苦小,特别是针对于上肢骨折未损伤关节或分离不严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手法复位的方法。但因为小夹板不能将腕关节和前臂的旋转活动进行限制,常错位愈合而影响患肢功能。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具有保护血供、创伤小、操作不难、稳定性高、取内固定简单,临床安全性高等优点[5],但仍有局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从本次研究来看,手术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但手术组临床愈合率明显低于手法组,延迟愈合率则高于手法组。
从以上看来,我们应根据患肢骨折的损伤程度,骨折部位、种类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早尽快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痛苦,以及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谭小平. 经皮闭合穿针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6):40-41
[2] 曾文卿,杨维东.正骨手法整复对尺桡骨斜形骨折复位固定疗效观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2):9-11.
[3] 张德发.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47..
[4]王奕来.尺桡骨骨折156例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9):25-26
[5] 简峰,江涛,周路羽.两种方法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