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自实施以来,秉承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真正将课堂教学从以“师”为本过渡到以“生”为本,取得了显著成效。要提高课堂效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因此,新课改下政治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政治课,以实现政治课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政治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生只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这一过程更真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情感熏陶,要求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如果教师平时说话轻柔一点,讲话语速慢一点,态度亲切一点,自然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就会愿意与教师进行情感的沟通。总之,要以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提高认识。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汶川、玉树等抗震视频,同学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感观认识,使教学水到渠成。另外,情感熏陶并非情感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用心说话”。顺应教育的发展,政治教学应多点问题,少点教条主义。学生只有从内心出发进行思考、判断、选择,才会乐于学习这门课。
  二、创设学习新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传道”,而更注重“授业解惑”,教学方式也发展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开放模式。在情感熏陶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表示认同、愿意接受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尚未内化而转变为情感态度,只是暂时的;其表情行为上的喜怒哀乐及言语上的赞同、惋惜或反对也往往不固定,转瞬即逝。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这种情感进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兴趣
  高中生处于好奇心强、注意力易转移的青春期,对政治课的兴趣可能会不稳定,需要教师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对质疑的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让其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好所设问题的难度,过于简单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成效不大,而过难的问题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环境之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相比较来说,学生与同伴的交流更易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对于一些单靠学生个体能力难以解决的知识或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则可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S]
其他文献
现行<婚姻法>及相关诉讼法中均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婚姻家庭问题进行监督的具体内容,缺乏法律监督,尤其是检察监督,使<婚姻法>在贯彻执行中的弊端日益明显.建议进一步完善立
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
近些年,我国研究环境经济问题的论著已出现一些,但专门从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方面进行探讨的却很少见。前不久,由滕有正、刘钟龄等编著的《环境经济探索:机制与政策》(以下简称《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品德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本学科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积极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为培养祖国需要的“四有”人才做贡献。在新课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创新的改革,是一场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我校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既感受到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喜悦,又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惑。    一、对新课程的再认识    首先,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三维要求。过去,教师只需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内容后
照君墓又名青冢。为何叫青冢,古书中记载不一。《大同府志》载:“塞草皆白,惟此冢草青,故名。”清人宋荦说:“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濛作黛色,故云青冢。”近人张相文以为:“
<正>审美教育又称美育。体育和美育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学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教学日的之一就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不但包括智力因素发展,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同步发
面对新世纪 ,深化专科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就要在改革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在人才培育模式 ,课程设置体系 ,教学内容和
全球化时代已经形成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私法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也应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顺应国际趋势 ,加强成文化立法 ,增强其灵活性和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