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管理信息化是社区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化媒介及手段的使用。使社区管理更具实用性和效率性。由于网络管理方式是构成社区管理信息化中心所在,所以探究社区管理手段与网络结合的方式及途径成为社区管理信息化的中心。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管理信息化指标的量化成为把握社区管理关键所在。本文即基于此,从社区管理信息化指标量化的质感及美感两方面加以讨论。
关键词:社会管理信息化;指标量化;质感与美感
社区管理是一门艺术。要讲究“质感”与“美感”,“质感”讲的社会管理的质量,要符合地区性、社会性、群众件、公益性,满足科、教、文、卫、体等诸多方面,全面而不杂乱,步步为营,扎实地做好社区用户的服务工作。社区管理的“美感”强调的是社区管理应讲究策略和章法。尽量做到大方得体,安排合理。无论在“质感”或“美感”上,社区管理的信息化都完整地胜任。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细化出具体的指标,来规范社区管理。
指标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社区管理信息进行指标细化可以从以下几步出发:
1、确定社区管理信息化指标细化的关键词所在
(1)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主体。社区管理“以人为本”,自然社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即社区管理者与社区用户。社区管理者用于制定社区发展的策略,保证社区正常的运转,社区用户正常地生活。社区用户则是社区的受用者,他们居住在社区内,享受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同时有义务保护社区的设施,有权利监视社区管理者的行为。
(2)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载体。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载体显然是网络。通过社区网络的构建,社区管理者便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转移到一个全面的“平台”之上。在这个“平台”上。社区管理者可以细致地勾画出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对社区用户的服务应用等细枝末节,例如:社区购物网站、社区意见反馈论坛、社区资源映射网站等等。
(3)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客体。社区管理的客体是以社区地域特征为表现的社区资源,包括社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在管理信息化的社区中,客体将被细致地反映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化平台中,一一对应。
2、确定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内在关联
(1)社区组织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的建设,社区组织管理的内容完全可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比如:社区组织和指导居民选拔居民委员会干部,并帮助居委会开展工作,这些工作都可以在MSN Messenger类似的聊天程序上展开。通过信息化的构建便将社区用户与社区管理者互动起来,使沟通变得更加灵活。
(2)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的网络平台,社区服务的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地域性四大特点便可以很好地被满足。公益性指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社会效益为主,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群众性,即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去办,以自我服务的方式来进行;互助性即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风尚。发动社区成员广泛参与,以互相帮助的方式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地域性即社区服务的对象稳定,并有一定的区域范围的限制。这四点特性,毫无例外都可以在网络的互动中展开。
(3)社区文化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的建设,社区便完全可以通过视频点播来为整个社区用户增加一些对应的讲座及教程以供社区用户点播学习。诸如社区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培训中心以及代表今后发展方向并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远程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广大社区居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社区还可以将近期举办的文体活动通过网络公布于众,由社区居民自行选择并决定参加与否,以方便社区管理者提前确定参加的人员数目,从而设计更加细致的策划工作,省时省力。例如唱歌、跳舞、音乐、绘画、书法、戏剧、读书等。
3、保证社区的辅助设施信息化建设更加细致化
(1)社区公共设备信息化。定期地对社区公共设备进行探查,将社区中的每一处公共设施都与网络数据库相对应。尤其注意通过社区管理中心的公共设施管理系统对区内的给排水、公共照明、电力供配、电梯、绿化地等进行监控预置调整,以节约资源消耗,并及时报障。可以在社区中的主要通道、路口等人流量巨大的位置设置监控摄像机,在管理中心设置一定数量的监视控制屏将摄像机传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整个社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这样可以充分了解社区动态,防止社区内的偷窃和斗殴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全天候录像存储,必要时成为侦破案情的依据。
(2)社区消费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平台,使社区用户“三气”消费、“生活购物”网络化。在社区中建立对应的计费管理系统,如建立用于管理用户的住宅管理费、停车费、社区设备出租费、区内商业服务点的服务收费、网络资源使用费等各种代收费的系统,可提供催缴、用户查询等功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社区管理信息化指标量化中只有同时兼顾“质感”与“美感”两方面,才能使社区管理的理性与感性并在,真正做到以“以人为本,和谐管理”。
关键词:社会管理信息化;指标量化;质感与美感
社区管理是一门艺术。要讲究“质感”与“美感”,“质感”讲的社会管理的质量,要符合地区性、社会性、群众件、公益性,满足科、教、文、卫、体等诸多方面,全面而不杂乱,步步为营,扎实地做好社区用户的服务工作。社区管理的“美感”强调的是社区管理应讲究策略和章法。尽量做到大方得体,安排合理。无论在“质感”或“美感”上,社区管理的信息化都完整地胜任。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细化出具体的指标,来规范社区管理。
指标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社区管理信息进行指标细化可以从以下几步出发:
1、确定社区管理信息化指标细化的关键词所在
(1)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主体。社区管理“以人为本”,自然社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即社区管理者与社区用户。社区管理者用于制定社区发展的策略,保证社区正常的运转,社区用户正常地生活。社区用户则是社区的受用者,他们居住在社区内,享受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同时有义务保护社区的设施,有权利监视社区管理者的行为。
(2)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载体。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载体显然是网络。通过社区网络的构建,社区管理者便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转移到一个全面的“平台”之上。在这个“平台”上。社区管理者可以细致地勾画出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对社区用户的服务应用等细枝末节,例如:社区购物网站、社区意见反馈论坛、社区资源映射网站等等。
(3)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客体。社区管理的客体是以社区地域特征为表现的社区资源,包括社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在管理信息化的社区中,客体将被细致地反映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化平台中,一一对应。
2、确定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内在关联
(1)社区组织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的建设,社区组织管理的内容完全可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比如:社区组织和指导居民选拔居民委员会干部,并帮助居委会开展工作,这些工作都可以在MSN Messenger类似的聊天程序上展开。通过信息化的构建便将社区用户与社区管理者互动起来,使沟通变得更加灵活。
(2)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的网络平台,社区服务的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地域性四大特点便可以很好地被满足。公益性指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社会效益为主,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群众性,即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去办,以自我服务的方式来进行;互助性即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风尚。发动社区成员广泛参与,以互相帮助的方式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地域性即社区服务的对象稳定,并有一定的区域范围的限制。这四点特性,毫无例外都可以在网络的互动中展开。
(3)社区文化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的建设,社区便完全可以通过视频点播来为整个社区用户增加一些对应的讲座及教程以供社区用户点播学习。诸如社区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培训中心以及代表今后发展方向并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远程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广大社区居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社区还可以将近期举办的文体活动通过网络公布于众,由社区居民自行选择并决定参加与否,以方便社区管理者提前确定参加的人员数目,从而设计更加细致的策划工作,省时省力。例如唱歌、跳舞、音乐、绘画、书法、戏剧、读书等。
3、保证社区的辅助设施信息化建设更加细致化
(1)社区公共设备信息化。定期地对社区公共设备进行探查,将社区中的每一处公共设施都与网络数据库相对应。尤其注意通过社区管理中心的公共设施管理系统对区内的给排水、公共照明、电力供配、电梯、绿化地等进行监控预置调整,以节约资源消耗,并及时报障。可以在社区中的主要通道、路口等人流量巨大的位置设置监控摄像机,在管理中心设置一定数量的监视控制屏将摄像机传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整个社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这样可以充分了解社区动态,防止社区内的偷窃和斗殴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全天候录像存储,必要时成为侦破案情的依据。
(2)社区消费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平台,使社区用户“三气”消费、“生活购物”网络化。在社区中建立对应的计费管理系统,如建立用于管理用户的住宅管理费、停车费、社区设备出租费、区内商业服务点的服务收费、网络资源使用费等各种代收费的系统,可提供催缴、用户查询等功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社区管理信息化指标量化中只有同时兼顾“质感”与“美感”两方面,才能使社区管理的理性与感性并在,真正做到以“以人为本,和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