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通腑醒脑汤治疗脑卒中痰热腑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通过西医进行常规处理,治疗组加入了通腑醒脑汤。结果对照组的效果明显不如治疗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劣于治疗组,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结论通腑醒脑汤治疗脑卒中痰热腑实症的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通腑醒脑汤;脑卒中;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取我院从2008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218例,根据文献[1-2]里面的相关标准进行确诊,通过头颅CT/MRI证实患有急性脑血管病,还符合下列的条件:①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18分;③患者中有首次患有脑血管病和复发脑血管病;④出现病症72小时后进入医院的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均属痰热腑实。随机分成118例的治疗组和100例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包括:52例脑梗死,26例腔隙性脑梗死,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出血;对照组包括:39例脑梗死,25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出血。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病史积分、伴发症积分及其神经功能起始点积分、病灶的大小等基本相似(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为了控制患者的血压和降颅压以及进行对症处理,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西医治疗,同时供给正常进食或鼻饲饮食方式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通腑醒脑汤保留灌肠。煎取药液200ml对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4天。通腑醒脑汤原料组成为:生地黄10克,水牛角50克,赤芍15克,知母10克,厚朴15克,石菖蒲15克。
1.3观察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中医证候评分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即病残程度)。
1.4治疗效果标准根据参照文献得知,将治疗效果标准分成五级,即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和死亡。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X2检验、t检验和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根据表中数据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好(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2.3有关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现12例高热,10例肺部感染,8例上消化道出血感染,5例中枢性呃逆;对照组则出现18例高热,22例肺部感染,15例上消化道出血感染,17例中枢性呃逆。由此可以得出,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治疗组。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急性期的发病表现为气血逆乱,痰热腑实。发病患者的特点是气机升降不正常,痰热阻滞,腑气不通。大小便闭,腑气不通,秽浊之气横窜上扰,导致血压及颅内压升高,脑受损程度加重。研究表明,急性脑血管病后,局部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造成脑组织代谢功能发生障碍,从而损害脑组织[3-4],抑制胃肠蠕动,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其便秘症状较多,活动量减少,减弱胃肠蠕动,造成大便在肠内淤积,血被肠源性毒素吸收,进一步阻碍了人体脑血液循环。同时大便便结长久不下又很容易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出血。
清热化痰通腑法治疗特点是:①腑气得通,浊邪下行,无上逆扰闭清窍之虑;②胃气得降,脾气得升,中焦转输顺畅,气机运化有度,有助于中风病人脏腑功能、经脉气血运行的恢复,使诸症得减。用清热化痰、通腑醒脑立法,拟定通腑醒脑汤。本研究中采取生地黄、水牛角、赤芍、知母、厚朴、石菖蒲六种药材煎制的药液作为通腑醒脑汤对治疗组的118例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上述六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豁痰醒脑,通腑降气,去痰热、清浊毒的功效,痰热去则阴液存,浊毒清则神自明。同时临床实践也表明,本方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痰热腑实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减少病残率、致死率,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及建议[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21(1):57.
[3]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主编.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1.
[4]全国中风病急症协作组.运用系列方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与试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6(3):52.
【关键词】通腑醒脑汤;脑卒中;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取我院从2008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218例,根据文献[1-2]里面的相关标准进行确诊,通过头颅CT/MRI证实患有急性脑血管病,还符合下列的条件:①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18分;③患者中有首次患有脑血管病和复发脑血管病;④出现病症72小时后进入医院的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均属痰热腑实。随机分成118例的治疗组和100例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包括:52例脑梗死,26例腔隙性脑梗死,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出血;对照组包括:39例脑梗死,25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出血。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病史积分、伴发症积分及其神经功能起始点积分、病灶的大小等基本相似(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为了控制患者的血压和降颅压以及进行对症处理,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西医治疗,同时供给正常进食或鼻饲饮食方式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通腑醒脑汤保留灌肠。煎取药液200ml对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4天。通腑醒脑汤原料组成为:生地黄10克,水牛角50克,赤芍15克,知母10克,厚朴15克,石菖蒲15克。
1.3观察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中医证候评分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即病残程度)。
1.4治疗效果标准根据参照文献得知,将治疗效果标准分成五级,即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和死亡。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X2检验、t检验和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根据表中数据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好(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2.3有关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现12例高热,10例肺部感染,8例上消化道出血感染,5例中枢性呃逆;对照组则出现18例高热,22例肺部感染,15例上消化道出血感染,17例中枢性呃逆。由此可以得出,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治疗组。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急性期的发病表现为气血逆乱,痰热腑实。发病患者的特点是气机升降不正常,痰热阻滞,腑气不通。大小便闭,腑气不通,秽浊之气横窜上扰,导致血压及颅内压升高,脑受损程度加重。研究表明,急性脑血管病后,局部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造成脑组织代谢功能发生障碍,从而损害脑组织[3-4],抑制胃肠蠕动,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其便秘症状较多,活动量减少,减弱胃肠蠕动,造成大便在肠内淤积,血被肠源性毒素吸收,进一步阻碍了人体脑血液循环。同时大便便结长久不下又很容易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出血。
清热化痰通腑法治疗特点是:①腑气得通,浊邪下行,无上逆扰闭清窍之虑;②胃气得降,脾气得升,中焦转输顺畅,气机运化有度,有助于中风病人脏腑功能、经脉气血运行的恢复,使诸症得减。用清热化痰、通腑醒脑立法,拟定通腑醒脑汤。本研究中采取生地黄、水牛角、赤芍、知母、厚朴、石菖蒲六种药材煎制的药液作为通腑醒脑汤对治疗组的118例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上述六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豁痰醒脑,通腑降气,去痰热、清浊毒的功效,痰热去则阴液存,浊毒清则神自明。同时临床实践也表明,本方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痰热腑实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减少病残率、致死率,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及建议[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21(1):57.
[3]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主编.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1.
[4]全国中风病急症协作组.运用系列方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与试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