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深、更灵活。这个要求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激活课堂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没有受压、被强迫的感觉,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中,易产生激情、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要让学生轻松活跃,教师就无底线地迎合迁就学生。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心得。
一、正确选取教学事例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堂上可以用的生活实例可谓是随手拈来,比比皆是。那物理老师是不是真的只要“信手拈来”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教学当中何处需要举例,举什么例,通过举例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一位老师在讲重力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随口说出“球落地”“水往低处流”“周围有空气”等例子,但是,第三个例子与前两个例子不同,明显举例不当,学生听了更糊涂,老师想收回也很难收。
举例的时候,应当根据目的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例子。
(一)以贴近生活的例子导入课堂
课堂上,最难参与到学习中的估计是学困生。这类学生往往会相当大程度地自卑、抵触学习,并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导入课堂时,不妨以贴近生活常识的例子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这种事情,我也知道”的感觉,以便能够提高自信心。此外,老师举完几个例子后,学生一般能领悟到这些例子的共同性,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并适时地表扬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功感。只要让学困生有“他也能行”的感觉,他一定能更积极地配合老师的课堂。因此,我认为,用来导入课堂的例子最好是用贴近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例子。
(二)以贴近学习目标的例子演示分析
学习目标指的是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如前文所述,生活中的物理实例比比皆是,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达到最好的应试效果,教师应在了解分析过课程标准、历年试题的前提下,找出最贴近学习目标的例子来为学生演示分析。也就是说,这类例子的讲解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历年试题的出题方式应很好地相符。在“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课中,历年试题经常会出现密度的误差分析,于是在授课时,特别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不可以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质量?”“为什么不直接测出量筒里液体的质量?”这两个问题作出分析。
(三)以贴近科技前沿的例子开阔视野
广泛收集近年来物理科学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保证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对科技的热情,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效地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恰当地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比喻,但作为教学方法它更近乎类比。具体地说,教学方法中所指的打比方就是用简单、具体、形象、学生所熟知的事物类比说明那些较复杂、无形、抽象、学生所陌生的事物。初中学生初学物理,基础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此外,较之形象思维,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是比较薄弱,较为依赖形象思维。因此,在实际讲解过程中,除了实物实验演示,还可以借助学生一些生活经验去类比或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比如,在讲電流时,直接告诉学生“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学生较难理解。但若能让学生把电流类比水流,学生较易接受。
课堂上打比方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打比方要注意形象生动。不贴切的比方反会影响教学进度,打乱教学计划,甚至会弄巧成拙,使学生发生错误理解。
第二,打比方要注意简单明了。教学中打比方是为教学服务的,应尽量选择学生所熟知或容易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让学生一听(看)就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或道理。如果打比方所含事理太复杂、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就更不能由此及彼去类推知识点的特点或规律,往往会使学生由一个盲区进入另一个盲区。此外,应当注意,打比方并非教学的重点,而是教学的手段,应尽量少花时间在打比方上,因此要选择简单明了的比喻。
三、幽默地训斥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加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自以为长大,厌恶说教,但自控能力、意志行为又较差,需要成人的监督与提示。这个特点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在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掌握。用铁血手段维持课堂纪律,会失了气氛;想学生都high起来,纪律又难以维持。难道,这两者不可兼得吗?不是的。要纪律与气氛兼得,教师可以在训斥学生时,添加一点点包裹着药的糖浆——幽默。做法如下。
(一)指桑骂槐,夸大手法
初中生有一个特点——敏感、爱面子。指桑骂槐能够较好地保护被骂学生表面的面子,维持师生情谊和课堂气氛。但要注意的是,指桑骂槐时应该要注视着该骂的对象。夸大手法让学生感觉像是在看戏一样,让走神的学生能够回神听老师说的话。
(二)秘而不宣,心知肚明
“秘而不宣,心知肚明”指的是教师不需要把指责学生的话说出来,但学生却能知道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不满,或要求。这需要师生间良好的默契,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例如,当要求学生举手表态度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举手,不选择,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特地讲了一个笑话:“班上的同学要做一份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你的性别是:A男B女。有一位同学问:人妖选什么?老师回答:人妖不选。”顿一下,我接着问学生:“那不选的是——”学生自动回答:“人妖!”没人愿意当人妖,因此这个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要构建高效课堂,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构建这样一个氛围,体现在课堂,功夫却要在课前预先准备好。因此,教师应该要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没有受压、被强迫的感觉,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中,易产生激情、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要让学生轻松活跃,教师就无底线地迎合迁就学生。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心得。
一、正确选取教学事例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堂上可以用的生活实例可谓是随手拈来,比比皆是。那物理老师是不是真的只要“信手拈来”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教学当中何处需要举例,举什么例,通过举例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一位老师在讲重力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随口说出“球落地”“水往低处流”“周围有空气”等例子,但是,第三个例子与前两个例子不同,明显举例不当,学生听了更糊涂,老师想收回也很难收。
举例的时候,应当根据目的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例子。
(一)以贴近生活的例子导入课堂
课堂上,最难参与到学习中的估计是学困生。这类学生往往会相当大程度地自卑、抵触学习,并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导入课堂时,不妨以贴近生活常识的例子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这种事情,我也知道”的感觉,以便能够提高自信心。此外,老师举完几个例子后,学生一般能领悟到这些例子的共同性,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并适时地表扬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功感。只要让学困生有“他也能行”的感觉,他一定能更积极地配合老师的课堂。因此,我认为,用来导入课堂的例子最好是用贴近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例子。
(二)以贴近学习目标的例子演示分析
学习目标指的是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如前文所述,生活中的物理实例比比皆是,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达到最好的应试效果,教师应在了解分析过课程标准、历年试题的前提下,找出最贴近学习目标的例子来为学生演示分析。也就是说,这类例子的讲解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历年试题的出题方式应很好地相符。在“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课中,历年试题经常会出现密度的误差分析,于是在授课时,特别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不可以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质量?”“为什么不直接测出量筒里液体的质量?”这两个问题作出分析。
(三)以贴近科技前沿的例子开阔视野
广泛收集近年来物理科学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保证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对科技的热情,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效地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恰当地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比喻,但作为教学方法它更近乎类比。具体地说,教学方法中所指的打比方就是用简单、具体、形象、学生所熟知的事物类比说明那些较复杂、无形、抽象、学生所陌生的事物。初中学生初学物理,基础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此外,较之形象思维,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是比较薄弱,较为依赖形象思维。因此,在实际讲解过程中,除了实物实验演示,还可以借助学生一些生活经验去类比或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比如,在讲電流时,直接告诉学生“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学生较难理解。但若能让学生把电流类比水流,学生较易接受。
课堂上打比方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打比方要注意形象生动。不贴切的比方反会影响教学进度,打乱教学计划,甚至会弄巧成拙,使学生发生错误理解。
第二,打比方要注意简单明了。教学中打比方是为教学服务的,应尽量选择学生所熟知或容易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让学生一听(看)就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或道理。如果打比方所含事理太复杂、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就更不能由此及彼去类推知识点的特点或规律,往往会使学生由一个盲区进入另一个盲区。此外,应当注意,打比方并非教学的重点,而是教学的手段,应尽量少花时间在打比方上,因此要选择简单明了的比喻。
三、幽默地训斥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加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自以为长大,厌恶说教,但自控能力、意志行为又较差,需要成人的监督与提示。这个特点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在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掌握。用铁血手段维持课堂纪律,会失了气氛;想学生都high起来,纪律又难以维持。难道,这两者不可兼得吗?不是的。要纪律与气氛兼得,教师可以在训斥学生时,添加一点点包裹着药的糖浆——幽默。做法如下。
(一)指桑骂槐,夸大手法
初中生有一个特点——敏感、爱面子。指桑骂槐能够较好地保护被骂学生表面的面子,维持师生情谊和课堂气氛。但要注意的是,指桑骂槐时应该要注视着该骂的对象。夸大手法让学生感觉像是在看戏一样,让走神的学生能够回神听老师说的话。
(二)秘而不宣,心知肚明
“秘而不宣,心知肚明”指的是教师不需要把指责学生的话说出来,但学生却能知道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不满,或要求。这需要师生间良好的默契,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例如,当要求学生举手表态度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举手,不选择,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特地讲了一个笑话:“班上的同学要做一份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你的性别是:A男B女。有一位同学问:人妖选什么?老师回答:人妖不选。”顿一下,我接着问学生:“那不选的是——”学生自动回答:“人妖!”没人愿意当人妖,因此这个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要构建高效课堂,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构建这样一个氛围,体现在课堂,功夫却要在课前预先准备好。因此,教师应该要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