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校学科之一,是采用现代化电子技术研究电子信息的获取、控制与处理,信息系统及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与集成的学科,在高校中是一门集合了现代化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前卫领域专业。本文通过对3P教学的理解及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分析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利与弊,探讨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值得推广、需要加强及亟待改进之处。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3P教学;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快速获取愈加渴望。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急需,不仅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各个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社会的潮流趋势,很快就在高校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一时间,如何变更和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的素质培养,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讨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各种各样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相继诞生。
一、3P教学模式
3P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时国外交际语言教学(CLT)模式下的产物。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分为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三个阶段。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在教师的引领或规范之下进行程序上的练习,最终完成知识的吸收,获得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较为先进、科学、合理,已普遍在高校的教学结构当中基本成型。
二、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就是将3P教学模式的概念引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的领域当中,将3P教学模式的方法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当中。电子信息工程3课程模式,实际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在理论教学当中,教师根据教案,将课本所承载的知识通过语言和板书的形式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之下,由学生将这些知识通过头脑的分析和心手的演算進行验证性练习,最后吸收知识,将结论印刻在脑中。
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则是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案例,利用所需的设备仪器,将案例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实验目的、过程、结论等信息,再在教师的规范之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案例的实验,采用重复性的练习,体验案例中的知识,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3P课程模式探究
1.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优势
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3P教学模式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优势之处就在于它的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三步走。
第一,演示(Presentation)。通过教师对教案的讲解以及对案例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结构清楚明白,对知识的内容理解深透。并在学生操作练习之前,形成一个有章可循的体系,不至于盲目地摸索,有利于学生快速投入到操练阶段当中。
第二,操练(Practice)。在教师的引领与规范之下,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验证性验算练习和重复性实验练习,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环节上的疏漏和步骤上的错误,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程序,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信息。
第三,成果(Production)。当学生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解析,再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获得正确的结论信息时,会使学生有一种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形成有效的学习效果。
2.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劣势
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作为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优势,从某些角度来讲,也是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劣势所在。
其一,演示(Presentation)的枯燥。3P教学模式的演示,大多是基于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制的灌输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无法收到良好的知识传授效果。
其二,操练(Practice)的硬性。操练应该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但3P教学模式的操练,却没有发挥出这条途径的作用。学生只是在控制之下,完成了已有成果的证明,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完全由教师掌控,没有自由,没有新颖之处,往往学生通读教程之后就能完全掌握操练的重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其三,成果(Production)的局限。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结论信息,基本都是现在科学上已得到证实的成果,也就是说学生并没有获得新的知识内容,而只是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而已。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没有创造性发展,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
3.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改进与突破
仅从3P教学模式来讲,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发展方向应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改进演示阶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要逐步将教学核心转向学生,重视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讲授当中。甚至可以尝试由学生教授自己,去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知识,而不是能给学生什么知识,来提高高校知识在学生未来发展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其次,突破操练阶段。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操练制度,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比如在课堂上释放问题的联想,让学生将知识的应用范围推广,丰富知识的应用形式变化。在实验室,解除实验内容的限定,让学生自己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寻求创新,由教师给予技术支持和理论引导。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改革,成果阶段无须强调,就会自发地向着有利方向发展。这样,在教学工作当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得到飞跃发展,也能更有效、更高效地培养出一批批的高素质综合型社会人才。
总结:
3P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手段,仍然是目前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应用相当普遍的。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采用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对专业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和提升。但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为了适应社会的潮流趋势,高校必须对教学模式做出改良和突破,这不仅限于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更是整个高校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程光旭.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2]柴文妍,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探讨[Z].2011,21(3).
[3]曲金泽,沈允中.新型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3P教学;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快速获取愈加渴望。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急需,不仅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各个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社会的潮流趋势,很快就在高校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一时间,如何变更和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的素质培养,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讨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各种各样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相继诞生。
一、3P教学模式
3P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时国外交际语言教学(CLT)模式下的产物。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分为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三个阶段。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在教师的引领或规范之下进行程序上的练习,最终完成知识的吸收,获得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较为先进、科学、合理,已普遍在高校的教学结构当中基本成型。
二、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就是将3P教学模式的概念引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的领域当中,将3P教学模式的方法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当中。电子信息工程3课程模式,实际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在理论教学当中,教师根据教案,将课本所承载的知识通过语言和板书的形式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之下,由学生将这些知识通过头脑的分析和心手的演算進行验证性练习,最后吸收知识,将结论印刻在脑中。
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则是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案例,利用所需的设备仪器,将案例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实验目的、过程、结论等信息,再在教师的规范之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案例的实验,采用重复性的练习,体验案例中的知识,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3P课程模式探究
1.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优势
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3P教学模式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优势之处就在于它的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三步走。
第一,演示(Presentation)。通过教师对教案的讲解以及对案例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结构清楚明白,对知识的内容理解深透。并在学生操作练习之前,形成一个有章可循的体系,不至于盲目地摸索,有利于学生快速投入到操练阶段当中。
第二,操练(Practice)。在教师的引领与规范之下,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验证性验算练习和重复性实验练习,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环节上的疏漏和步骤上的错误,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程序,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信息。
第三,成果(Production)。当学生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解析,再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获得正确的结论信息时,会使学生有一种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形成有效的学习效果。
2.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劣势
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作为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优势,从某些角度来讲,也是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劣势所在。
其一,演示(Presentation)的枯燥。3P教学模式的演示,大多是基于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制的灌输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无法收到良好的知识传授效果。
其二,操练(Practice)的硬性。操练应该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但3P教学模式的操练,却没有发挥出这条途径的作用。学生只是在控制之下,完成了已有成果的证明,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完全由教师掌控,没有自由,没有新颖之处,往往学生通读教程之后就能完全掌握操练的重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其三,成果(Production)的局限。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结论信息,基本都是现在科学上已得到证实的成果,也就是说学生并没有获得新的知识内容,而只是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而已。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没有创造性发展,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
3.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改进与突破
仅从3P教学模式来讲,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的发展方向应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改进演示阶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要逐步将教学核心转向学生,重视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讲授当中。甚至可以尝试由学生教授自己,去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知识,而不是能给学生什么知识,来提高高校知识在学生未来发展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其次,突破操练阶段。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操练制度,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比如在课堂上释放问题的联想,让学生将知识的应用范围推广,丰富知识的应用形式变化。在实验室,解除实验内容的限定,让学生自己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寻求创新,由教师给予技术支持和理论引导。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改革,成果阶段无须强调,就会自发地向着有利方向发展。这样,在教学工作当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得到飞跃发展,也能更有效、更高效地培养出一批批的高素质综合型社会人才。
总结:
3P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手段,仍然是目前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应用相当普遍的。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采用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对专业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和提升。但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为了适应社会的潮流趋势,高校必须对教学模式做出改良和突破,这不仅限于电子信息工程3P课程模式,更是整个高校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程光旭.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2]柴文妍,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探讨[Z].2011,21(3).
[3]曲金泽,沈允中.新型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