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西部老工业基地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深入研究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西部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选取广西柳州为研究对象,根据广西柳州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柳州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就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SSM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4-0116-04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西部老工业基地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深入研究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西部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柳州作为西部重要老工业基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力开展,为其参与区域合作,寻求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柳州市理应抓住有利条件,在明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此,本文选择西部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广西柳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柳州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并就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
该方法把区域经济变化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因素解释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距:产业结构因素反映区域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的结构差异;竞争力因素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标准区域相应各部门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反映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劣势,提供了区域相对竞争力信息。
1.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所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或产业结构效应),由式(2-3)可以看出,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所以,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二 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是《中国统计年鉴》、《柳州经济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79—2005年度数据。选取了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等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评价指标数据库。同时,我们根据改革开放后柳州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4年、1984—1991年、1992—1997年、1998—2005年四个阶段。为了更具对比性,我们选用全国的指标作为参照系,将相应数据分别代入上述模型计算,得出了表1—表5所示的结果。
从全国份额分量Nj来看,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在柳州也是如此,从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都达到了全国的增长水平。对于结构偏离分量Pj,柳州的产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三大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都比较大,尤其是第二产业的Pj值较大,说明柳州工业结构调整一直在促进着柳州的经济增长。从表5中的结构效果系数W的值来看,结构效果系数除了在第一阶段,即1978—1984年是小于1之外,其余年份一直是略大于1,尤其在第三阶段1992—1997年间,W值为3.482,说明柳州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对于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j,从表1看,柳州市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第一产业为负值,说明该时期柳州第一产业竞争力下降;从表2看,这一时期,三大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说明这一时期,柳州三大产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柳州的辉煌时期,柳州率先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城市。从表3看,这一时期,柳州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说明柳州第一第二产业竞争力下降,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广西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工业创造的辉煌在这一时期开始褪色。从表4看,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说明这一时期,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第三产业低于全国水平,竞争力较弱。
根据表1—表4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将柳州的经济增长因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为负。1978—1984年、1992—1997年这两个时期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如在第一阶段,柳州市实际增长额与假定地区的增长额偏差为5.5093亿元,其中由于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贡献份额为6.6269亿元,竞争力劣势带来损失0.7576亿元。但由于竞争力贡献份额小于产业结构贡献份额,最终结果仍然是该地区的实际增长额大于假定地区的增长额。第二种类型是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1985—1991年、1998年—至今这两个阶段是属于此种类型,该阶段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都处于优势地位。
三 结论及对策建设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柳州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有所改善,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柳州的产业结构基本是合理的。但表5的资料显示,1998—2005年的相对增长率为1.0522,结构效果系数为1.0087,区域竞争力系数为1.0522,都是刚刚超过1,还谈不上有多大的优势。并且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和贡献来看,柳州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推动,作为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主要增长点的第三产业,在柳州还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我们通过表4可以看到,柳州的第三产业的竞争力非常弱,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发现,第二产业一直是柳州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助推器,因而目前,我们应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如何推进柳州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使第二产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此外,合理引导和发展第三产业,使柳州市国民经济的保持稳定和良性增长,使之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一)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着手,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政府层面看,一是作为自主创新的引导者,要制订完善全市自主创新总体的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指明大的方向;二是要继续发扬柳州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全市创新文化氛围;三是要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在重点鼓励支持钢铁、机械、汽车等支柱性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大对其他工业企业和中小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从企业层面看,一要建立科技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经费投入,促进企业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三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产品创新开发;四要强化工业企业产权专利保护意识,使得企业创新动力得到法律上有效保障;五要加大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从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层面看,一要共同努力,加大力量建立企业国家级或自治区级技术研发中心或人才小高地,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为高层次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二要双方共同努力,继续加大工业技改的经费投入,不断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三是通过企业引导,关联企业间加大创新合作力度,使企业间共同分享创新成果,共担风险,实现企业共同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
形成与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要和紧迫。第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工业企业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主要耗能设备能源使用效率的潜力巨大。第二,控制重点高能耗项目的盲目发展,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项目。第三,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项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第四,加快研究开发替代的新型能源,实现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尤其是对于重化工业的发展,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以此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
(三)积极融入泛北部湾区的开发,对接东盟市场
目前,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各方参与经济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而柳州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加工制造业水平相对较高,柳州优势企业是最有条件率先走向东盟市场的。因此,柳州必须抓住有利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时机,积极融入泛北部湾区的开发,成为泛北部湾区先进的制造基地。面向东盟市场,坚持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低能耗产业,加大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鉴于当前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十一五”时期应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2,(3).
[2] 杨国安.东北三省区域工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3).
[3] 于素慧.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实证分析[J].社科纵横,2002,(4).
[4] 段进东,陈海明.基于SSM分析法的江苏产业结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6).
关键词: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SSM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4-0116-04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西部老工业基地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深入研究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西部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柳州作为西部重要老工业基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力开展,为其参与区域合作,寻求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柳州市理应抓住有利条件,在明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此,本文选择西部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广西柳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柳州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并就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
该方法把区域经济变化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因素解释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距:产业结构因素反映区域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的结构差异;竞争力因素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标准区域相应各部门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反映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劣势,提供了区域相对竞争力信息。
1.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所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或产业结构效应),由式(2-3)可以看出,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所以,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二 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是《中国统计年鉴》、《柳州经济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79—2005年度数据。选取了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等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评价指标数据库。同时,我们根据改革开放后柳州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4年、1984—1991年、1992—1997年、1998—2005年四个阶段。为了更具对比性,我们选用全国的指标作为参照系,将相应数据分别代入上述模型计算,得出了表1—表5所示的结果。
从全国份额分量Nj来看,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在柳州也是如此,从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都达到了全国的增长水平。对于结构偏离分量Pj,柳州的产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三大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都比较大,尤其是第二产业的Pj值较大,说明柳州工业结构调整一直在促进着柳州的经济增长。从表5中的结构效果系数W的值来看,结构效果系数除了在第一阶段,即1978—1984年是小于1之外,其余年份一直是略大于1,尤其在第三阶段1992—1997年间,W值为3.482,说明柳州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对于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j,从表1看,柳州市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第一产业为负值,说明该时期柳州第一产业竞争力下降;从表2看,这一时期,三大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说明这一时期,柳州三大产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柳州的辉煌时期,柳州率先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城市。从表3看,这一时期,柳州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说明柳州第一第二产业竞争力下降,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广西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工业创造的辉煌在这一时期开始褪色。从表4看,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说明这一时期,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第三产业低于全国水平,竞争力较弱。
根据表1—表4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将柳州的经济增长因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为负。1978—1984年、1992—1997年这两个时期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如在第一阶段,柳州市实际增长额与假定地区的增长额偏差为5.5093亿元,其中由于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贡献份额为6.6269亿元,竞争力劣势带来损失0.7576亿元。但由于竞争力贡献份额小于产业结构贡献份额,最终结果仍然是该地区的实际增长额大于假定地区的增长额。第二种类型是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1985—1991年、1998年—至今这两个阶段是属于此种类型,该阶段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都处于优势地位。
三 结论及对策建设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柳州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有所改善,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柳州的产业结构基本是合理的。但表5的资料显示,1998—2005年的相对增长率为1.0522,结构效果系数为1.0087,区域竞争力系数为1.0522,都是刚刚超过1,还谈不上有多大的优势。并且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和贡献来看,柳州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推动,作为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主要增长点的第三产业,在柳州还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我们通过表4可以看到,柳州的第三产业的竞争力非常弱,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发现,第二产业一直是柳州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助推器,因而目前,我们应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如何推进柳州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使第二产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此外,合理引导和发展第三产业,使柳州市国民经济的保持稳定和良性增长,使之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一)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着手,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政府层面看,一是作为自主创新的引导者,要制订完善全市自主创新总体的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指明大的方向;二是要继续发扬柳州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全市创新文化氛围;三是要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在重点鼓励支持钢铁、机械、汽车等支柱性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大对其他工业企业和中小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从企业层面看,一要建立科技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经费投入,促进企业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三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产品创新开发;四要强化工业企业产权专利保护意识,使得企业创新动力得到法律上有效保障;五要加大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从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层面看,一要共同努力,加大力量建立企业国家级或自治区级技术研发中心或人才小高地,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为高层次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二要双方共同努力,继续加大工业技改的经费投入,不断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三是通过企业引导,关联企业间加大创新合作力度,使企业间共同分享创新成果,共担风险,实现企业共同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
形成与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要和紧迫。第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工业企业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主要耗能设备能源使用效率的潜力巨大。第二,控制重点高能耗项目的盲目发展,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项目。第三,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项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第四,加快研究开发替代的新型能源,实现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尤其是对于重化工业的发展,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以此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
(三)积极融入泛北部湾区的开发,对接东盟市场
目前,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各方参与经济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而柳州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加工制造业水平相对较高,柳州优势企业是最有条件率先走向东盟市场的。因此,柳州必须抓住有利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时机,积极融入泛北部湾区的开发,成为泛北部湾区先进的制造基地。面向东盟市场,坚持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低能耗产业,加大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鉴于当前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十一五”时期应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2,(3).
[2] 杨国安.东北三省区域工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3).
[3] 于素慧.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实证分析[J].社科纵横,2002,(4).
[4] 段进东,陈海明.基于SSM分析法的江苏产业结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