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每年都以数十万的数量增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必然衍生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大学生是否能够实现顺利就业,事关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足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将帮助毕业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作为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心工作。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已经达到699万,就业形势之严峻,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艰巨的就业任务,高校应该深刻分析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据调查,有相当部分大学生自我定位和就业期望值偏高,理想不切合实际。这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攀比心理,看到身边部分同学找到体面的工作,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拼命去挤“独木桥”,往往导致求职失败。一些毕业生只盯住大中城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知名企业,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薪酬高、福利佳、地域好、有保障的稳定工作,缺乏去基层、去一线、去服务业、去民营企业工作的就业意识。甚至有些大学生对工作的理想期望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由此可见,部分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就业观念存在严重的偏差。
2.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抗挫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但是许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缺乏被否定的体验,导致求职失败时无法理性面对,心理承受能力欠佳。此外,一些大学生平常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企业锻炼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其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就业指导队伍缺乏专业性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就业指导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运作,需要有职业化的人员指导。但是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起步比较晚,不但师资队伍人员不足,师资队伍质量也参差不齐,主要由辅导员兼职,而辅导员对毕业生求职过程往往缺乏系统的了解,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对就业工作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1.开展全员指导工程
为了打开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依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毕业班辅导员的狭隘局面,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的全员指导工程。根据每年各专业招生人数,将任务分解至学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由其担任导师,采用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对本科学生大学四年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关心、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进行全面跟踪与指导,掌握每一位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
2.构建全程指导体系
全程就业指导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全面进行针对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将这种教育和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1]。
大一阶段主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宏观了解所读的大学和即将学习的专业,通过学长学姐成长报告会分享他们在课程学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科研工作、创业锻炼、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成长经验与感受,让新生们从学长学姐身上看到有关青春、励志、努力、蜕变、成长的故事,从而转换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启发职业梦想,树立长远眼光。
大二阶段主要通过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初步规划个人职业奋斗目标,制定实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参加各种职业能力锻炼和培训,培养语言沟通技巧、礼仪技巧、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大三阶段主要通过观摩校园招聘会和前往企业顶岗实习来认识职场、了解职场,掌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改进,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四阶段主要通过开展模拟面试指导,提升毕业生的求职面试技巧。通过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提升毕业生的抗挫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开展考研辅导和公务员辅导,提升毕业生的考场竞争力;通过就业跟踪,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就业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2]。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引导学生认清自我、明确定位、调整心态、树立“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所谓“眼高”,指的是教育学生要有在重要岗位从事重要工作的开阔视野和远大眼光;所谓“手低”,指的是要培养学生要同时具备在基层、在一线、在艰苦和困难的岗位上创造业绩的能力和思想准备[3]。
加强分析就业形势,重视就业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特长,结合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合理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终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不盲目,不从众,打破一心想找到“铁饭碗”工作的“魔咒”,勇于去基层、去农村、去一线单位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保顺利就业。
4.健全就业指导中心功能,重视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高校要成立职业化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接受学生日常的就业问题咨询,解读就业政策,分享求职技巧,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定期举办招聘活动,营造就业氛围。
高校应重视就业指导师资建设,充实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专业化就业指导水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专业性强,指导教师们需要具备相应的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需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并对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4]。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所谓“走出去”,就是组织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前往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的高校交流,前往政府部门人事机构参加相关就业政策的培训,前往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从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所谓“请进来”,就是邀请从事职业研究、职业测评的专业人士对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培训和具体的就业指导服务培训,从而提升专业化就业指导水平。
5.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大学生因为个人成长背景、兴趣、特长、所学专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接受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因材施教,就业训练应该分类指导,拓宽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增强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当中的关键性、复杂性系统工程,关系着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关系着学生家庭的稳定和谐。各高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深刻认识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全员指导、全程指导、专业化指导、分类指导等措施来解决,力争实现大学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易姝,张君美.浅析本科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J].中国-东盟博览,2012,(9):84.
[2] 王海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理分析[J].校
园心理,2012,10(5):340-341.
[3] 徐静娴.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
法——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4):
286-287.
[4] 刘娜,王保栋.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策略[J].现
代阅读,2012,(8):19-20.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据调查,有相当部分大学生自我定位和就业期望值偏高,理想不切合实际。这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攀比心理,看到身边部分同学找到体面的工作,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拼命去挤“独木桥”,往往导致求职失败。一些毕业生只盯住大中城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知名企业,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薪酬高、福利佳、地域好、有保障的稳定工作,缺乏去基层、去一线、去服务业、去民营企业工作的就业意识。甚至有些大学生对工作的理想期望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由此可见,部分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就业观念存在严重的偏差。
2.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抗挫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但是许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缺乏被否定的体验,导致求职失败时无法理性面对,心理承受能力欠佳。此外,一些大学生平常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企业锻炼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其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就业指导队伍缺乏专业性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就业指导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运作,需要有职业化的人员指导。但是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起步比较晚,不但师资队伍人员不足,师资队伍质量也参差不齐,主要由辅导员兼职,而辅导员对毕业生求职过程往往缺乏系统的了解,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对就业工作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1.开展全员指导工程
为了打开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依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毕业班辅导员的狭隘局面,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的全员指导工程。根据每年各专业招生人数,将任务分解至学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由其担任导师,采用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对本科学生大学四年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关心、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进行全面跟踪与指导,掌握每一位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
2.构建全程指导体系
全程就业指导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全面进行针对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将这种教育和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1]。
大一阶段主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宏观了解所读的大学和即将学习的专业,通过学长学姐成长报告会分享他们在课程学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科研工作、创业锻炼、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成长经验与感受,让新生们从学长学姐身上看到有关青春、励志、努力、蜕变、成长的故事,从而转换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启发职业梦想,树立长远眼光。
大二阶段主要通过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初步规划个人职业奋斗目标,制定实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参加各种职业能力锻炼和培训,培养语言沟通技巧、礼仪技巧、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大三阶段主要通过观摩校园招聘会和前往企业顶岗实习来认识职场、了解职场,掌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改进,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四阶段主要通过开展模拟面试指导,提升毕业生的求职面试技巧。通过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提升毕业生的抗挫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开展考研辅导和公务员辅导,提升毕业生的考场竞争力;通过就业跟踪,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就业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2]。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引导学生认清自我、明确定位、调整心态、树立“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所谓“眼高”,指的是教育学生要有在重要岗位从事重要工作的开阔视野和远大眼光;所谓“手低”,指的是要培养学生要同时具备在基层、在一线、在艰苦和困难的岗位上创造业绩的能力和思想准备[3]。
加强分析就业形势,重视就业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特长,结合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合理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终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不盲目,不从众,打破一心想找到“铁饭碗”工作的“魔咒”,勇于去基层、去农村、去一线单位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保顺利就业。
4.健全就业指导中心功能,重视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高校要成立职业化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接受学生日常的就业问题咨询,解读就业政策,分享求职技巧,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定期举办招聘活动,营造就业氛围。
高校应重视就业指导师资建设,充实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专业化就业指导水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专业性强,指导教师们需要具备相应的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需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并对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4]。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所谓“走出去”,就是组织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前往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的高校交流,前往政府部门人事机构参加相关就业政策的培训,前往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从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所谓“请进来”,就是邀请从事职业研究、职业测评的专业人士对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培训和具体的就业指导服务培训,从而提升专业化就业指导水平。
5.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大学生因为个人成长背景、兴趣、特长、所学专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接受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因材施教,就业训练应该分类指导,拓宽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增强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当中的关键性、复杂性系统工程,关系着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关系着学生家庭的稳定和谐。各高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深刻认识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全员指导、全程指导、专业化指导、分类指导等措施来解决,力争实现大学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易姝,张君美.浅析本科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J].中国-东盟博览,2012,(9):84.
[2] 王海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理分析[J].校
园心理,2012,10(5):340-341.
[3] 徐静娴.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
法——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4):
286-287.
[4] 刘娜,王保栋.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策略[J].现
代阅读,2012,(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