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课前预设;内
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3(A)—0030—01
“预设”就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是指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教学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可以简单备课或者不用备课。但是笔者认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只要从事教学,就要备好每一节课。
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师一定要作出周密的安排,制订出详尽的计划,充分做好课前预设才能走进教室。预设的内容包括:(1)根据课程标准的年级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恰当的教学目标;(2)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预先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目前,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的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且课程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某些要求都在变化。例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量与计量”并入“空间与图形”之中,更加重视量与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再设“应用题”教学单元,并且减少了复杂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的应用题作为思考题出现,降低了要求;将小学应用题教学与运算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过程中解答应用题,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算术应用题独立成章,过于注重问题的类型和固定解法,对问题的实际背景并不关注,并且人为编造痕迹明显、技巧性过强,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实际作用。课程标准大大精简了缺乏实际背景和技巧性过高的算术应用题;选择了现实的、真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探索价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提倡运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要求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条件可以不充分,答案可以不唯一。这都要求教师不能拿着以往的教案进课堂。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很多学生在学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首先对学生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江苏省许嫣娜老师在《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上课》一文中谈到: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的永恒基点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因为课堂的生命意义在于让学生获得原有起点上的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文中还提到在参加一次南昌的教学比赛时,为了接近“陌生的孩子”,她从网上阅读了很多南昌教师的教案,浏览了南昌市许多小学的网页,那里的教师是基于怎样的理念设计教学的,那里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在讲台上历练了多久的教师,课前预设时了解学生是不可忽视的。面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师的那张“旧船票”还管用吗?
前不久,读了海南省骨干教师毛立业的文章《打磨之道,成熟之道》,感触颇深。文章主要讲了毛老师在讲授《黄鹤楼送别》时,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制订教学目标,他首先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并学习了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温儒敏教授、崔峦理事长的报告;接着,他又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请教了本篇课文的编者,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然后,他又和他的指导教师——特级教师邢益宝以及省级学科带头人王琴玉老师共同研究;最后,他们决定先各自设计上一节课,请全校教师听课、评议,再确定思路。之后,毛老师才根据三个人讲课后的效果,以及老师们的建议,制订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教学策略(组词语,组句子,组段落)。用毛老师的原话说,他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从他的预设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出他打磨课之精心、付出之艰辛。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前预设呢?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其次,教师要分析学情,预设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在自己的头脑中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情况。最后,教师在预设时,同时也要对该问题将引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的氛围作出预设。
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3(A)—0030—01
“预设”就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是指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教学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可以简单备课或者不用备课。但是笔者认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只要从事教学,就要备好每一节课。
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师一定要作出周密的安排,制订出详尽的计划,充分做好课前预设才能走进教室。预设的内容包括:(1)根据课程标准的年级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恰当的教学目标;(2)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预先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目前,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的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且课程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某些要求都在变化。例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量与计量”并入“空间与图形”之中,更加重视量与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再设“应用题”教学单元,并且减少了复杂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的应用题作为思考题出现,降低了要求;将小学应用题教学与运算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过程中解答应用题,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算术应用题独立成章,过于注重问题的类型和固定解法,对问题的实际背景并不关注,并且人为编造痕迹明显、技巧性过强,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实际作用。课程标准大大精简了缺乏实际背景和技巧性过高的算术应用题;选择了现实的、真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探索价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提倡运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要求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条件可以不充分,答案可以不唯一。这都要求教师不能拿着以往的教案进课堂。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很多学生在学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首先对学生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江苏省许嫣娜老师在《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上课》一文中谈到: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的永恒基点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因为课堂的生命意义在于让学生获得原有起点上的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文中还提到在参加一次南昌的教学比赛时,为了接近“陌生的孩子”,她从网上阅读了很多南昌教师的教案,浏览了南昌市许多小学的网页,那里的教师是基于怎样的理念设计教学的,那里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在讲台上历练了多久的教师,课前预设时了解学生是不可忽视的。面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师的那张“旧船票”还管用吗?
前不久,读了海南省骨干教师毛立业的文章《打磨之道,成熟之道》,感触颇深。文章主要讲了毛老师在讲授《黄鹤楼送别》时,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制订教学目标,他首先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并学习了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温儒敏教授、崔峦理事长的报告;接着,他又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请教了本篇课文的编者,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然后,他又和他的指导教师——特级教师邢益宝以及省级学科带头人王琴玉老师共同研究;最后,他们决定先各自设计上一节课,请全校教师听课、评议,再确定思路。之后,毛老师才根据三个人讲课后的效果,以及老师们的建议,制订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教学策略(组词语,组句子,组段落)。用毛老师的原话说,他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从他的预设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出他打磨课之精心、付出之艰辛。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前预设呢?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其次,教师要分析学情,预设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在自己的头脑中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情况。最后,教师在预设时,同时也要对该问题将引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的氛围作出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