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晓刚,如今中国当代艺术毫无疑问的领军人物,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活跃于中国艺术界,90年代以后,他以家族和旧照片为主题的作品《血缘:大家庭》系列先后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展览。这套仿如合家老照片的油画系列也成为艺术家的标志作品。
80年代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张晓刚成为四川学派中的领军人物(四川学派专注于神秘主义、超现实主义、民俗主义和深层心理)。他的“血缘:大家庭”系列色彩丰富,形象安详,巧妙地在人物塑造中运用阴影、模糊界线、使眼睛噙泛水光,让观者产生目眩感。他的人物往往目光空洞,再加上刻意的污渍、或者灰色画面中突现色彩的方式,让人产生浮生若梦的联想。2008年,他的作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创作于1995年的《血缘:大家庭三号》以4200万元成交,打破其个人最高的成交价。2008年张晓刚作品成交额达3230万英镑。
面对张晓刚作品中灰色惨淡的老照片似的人物,那孤悚的凝望,看似平静下不安的眼神,经历过特殊时代的人往往会沉默。张晓刚这一系列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某种视觉象征,就在于他挖掘了一代人的生存记忆,给中国人曾经失落的文化形象提供了回眸与反思的语言标本。
市场最疯狂的浪尖上,张晓刚放弃了自己的经典样式,开始新风格作品的实验,完全隐藏了自己标志性的图像。“失忆与记忆”系列在这个当口诞生了,系列中最早的一张是张晓刚女儿的头像,之后陆续有了各种以东歪西倒的孩子为主体的形象。2003年,在法兰西画廊的张晓刚个展上,这个系列的作品成形,并正式定名为“失忆与记忆”。
如果“大家庭”中僵硬的人体姿态和老式中国家庭摆拍照的形式使得观众联想到过去的年代,那么“失忆与记忆”的语言更类似忧郁感伤的私人图像日记,灯泡、书本、酒瓶,青少年时光的遗物重现在灰暗的画面上,人物微侧的姿态、沉思的或者困倦的神态、微微阖上的双眼,这些直接翻动了每一个观看者脑海中尘封的抽屉,沉入一种更深层的回想中。
2004年,张晓刚继续画“失忆与记忆”的同时,有了画风景的想法。于是产生了“里与外”系列的构思,包含了个人生活空间的全部。“里与外”改变了正常的透视和虚实关系,用超现实的“真实”图解了记忆的幻觉。站在画面之前,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为眼睛调焦的过程,陷入长久面对这种虚实之间的不自然过渡而造成感觉的眩晕与理性判断的迷惑。
同时,张晓刚还在进行图片作品的创作。“描述”系列和“里与外”成为如今张晓刚作品的两条主线。看得出,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人格塑造的强大力量仍是张晓刚关注的主题。我们期待张晓刚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