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苹果蠹蛾主要危害苹果、海棠、桃等,蛀果率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利用性诱剂进行监测后,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北郊一年发生2代,羽化高峰期在5月15-5月20日和7月25日前后,此时喷施1.8%阿维菌素:2.5%溴氰菊酯(1.2∶1)3000倍液混配,药后14 d防效达到92.16%,防治效果最好,性诱剂的监测不但能更加准确的掌握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并能够精准施药防治,使得防治效果进一步提高.
【机 构】
: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乌鲁木齐830012;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林源苗圃,乌鲁木齐83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蠹蛾主要危害苹果、海棠、桃等,蛀果率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利用性诱剂进行监测后,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北郊一年发生2代,羽化高峰期在5月15-5月20日和7月25日前后,此时喷施1.8%阿维菌素:2.5%溴氰菊酯(1.2∶1)3000倍液混配,药后14 d防效达到92.16%,防治效果最好,性诱剂的监测不但能更加准确的掌握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并能够精准施药防治,使得防治效果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以色素辣椒新椒29号作为研究材料,秋水仙素为诱变剂,采用不同浓度(0.1%、0.2%、0.3%、0.4%、0.5%、0.6%)和不同处理时长(24 h、48 h)组合下的种子及幼苗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表明,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变对种子有显著影响,表现为秋水仙素浓度越低,其发芽率越高,其中0.2%秋水仙素处理24 h最有利于辣椒种子诱变处理;0.4%秋水仙素涂抹幼苗生长点成活率最高.由结果可知,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均是影响诱导效果的主要因子.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为例,归纳梳理了其对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的影响,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展培训的经验与不足,从规范田间学校管理,转变培训模式、激发内生动力、做好宣传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巩固高素质农民培训成果.
在“互联网+”时代下,任何产业都可以与互联网结合,打造全新的产业发展局面.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将农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构建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互联网+农业”模式对于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通过巩留县有机肥的种类、数量,施用情况,总结巩留县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做法经验,以期对今后有机肥综合利用和今后耕地地力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阐述过量使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危害以及近五年来为推动化肥使用零增长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表明化肥使用零增长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新疆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干旱节水农业区以及贫困地区农户庭院经济等不同地区鼠害发生规律、为害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农区鼠害发生加重趋势,提出了以绿色防控为主,因地制宜科学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态控鼠等防控措施.
开展含氨基酸水溶肥田间肥效试验,探索其对哈密瓜经济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含氨基酸水溶肥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增加土壤生物活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与习惯施肥相比,增产效果明显达228 kg/666.7m2,增产率13%,方差分析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本研究选用24%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分散粒剂WDG、7.5%氯氟·吡虫啉SC、0.3%印楝素EC、50亿孢子/g白僵菌WP、25亿孢子/g绿僵菌WP等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几种药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印楝素和氯氟·吡虫啉的在施药后14 d防效均在90%以上,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速效性好但持效性较差.防治草原蝗虫最佳药剂为7.5%氯氟·吡虫啉SC和0.3%印楝素EC,药剂应轮换使用.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甲基二磺隆和炔草酯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药后30 d,30%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2 mL/666.7m2、15 mL/666.7m2和18 mL/666.7m2和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 mL/666.7m2对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84%~99.36%和99.41%~99.87%,可在大田安全使用.
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危害茄科作物的一种危险性害虫,于2017年在新疆伊犁被首次发现,2018年又在云南发现.文章概述了番茄潜叶蛾生物学习性,在新疆的发生分布范围、分析了其发生发展趋势和防控意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