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取得可靠的素材以掌握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本人于2008年11月对不同学校的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经过整理问卷及收集教师感言,发现学生主要观点为:1.学了也不考(应试论)。2.读不懂,太难学(难学论)。3.阅读课堂枯燥无趣,没有意思(无趣论)。4.要获得知识不一定要阅读,网络视频样样教(无用论)。教师的主要观点为:学生厌学,启而不发,激而不活;教师课堂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考试处处丢分。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课堂实践分析,得出如下影响因素及低效原因:
一、影响阅读教学有效的重要因素
(一)从课堂环境角度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
知识环境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知识氛围浓厚的课堂,能唤起学生欢乐情感,有利于学生吸纳文本知识,积累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反之,阅读课堂则走向低效。
师生互动的环境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心理学认为:师生情感相融的程度越高,师生互动氛围越浓厚,共鸣度越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越好。反之,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最终是“贫血”教学。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促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直接因素。
(三)从学生角度来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
学生阅读观念的偏差及思想上的重视程度。
学生原有阅读基础及课外阅读量的多少。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
1.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有如下原因:
(1)没有潜心钻研文本,没有精心设计作业。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阅读文本,只是参照别人的教案,认知仅局限于教案表层的内容。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很随意甚至是空白。问卷调查反馈,乡镇中学仅有14.5%的教师表示经常设计作业。这也是众多语文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2)没能真正地理解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并且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敲打,来丰富体验、积淀语感、培养能力。课堂上,由于对“对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偏颇,以致教学中出现了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无视学生观点中的“不合理”因素等现象,教师成了一个旁观者,谈不上“平等中的首席”,引领的作用无从发挥。
(3)课堂知识信息容量仍然过小,且知识浮于表面,有机交叉和相互渗透不够,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较差,教师讲的多是课文情节平面推移的信息。课堂教学速度不理想,效率不高,节奏缓慢。效率低,快速浏览快速阅读等环节还没有真正得到实施和具体的操作。
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有如下原因:
(1)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作业。调查显示:79%的学生课前从来不预习;69%的学生不喜欢作业。;71%的学生甚至因为懒做而认为作业量很大。课上无目的听课,本来课前自己能处理的问题,还需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唯有疲劳怠倦。
(2)学生精力不集中,没有真正合作探究。问卷显示:87%的学生能经常参与课堂合作,但其中72%的学生遇到的学习困惑还是由老师来解答。58%的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参与讨论。显然,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通过合作去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据课堂观察,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很多问题学生都没来得及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合作交流时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胡思乱想,有的做其他学科作业或看课外书籍,从而导致课堂合作低效。
(3)学生思维滞后,对教师的提问不主动思考。有的学生课堂上不善于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课上不屑于回答老师的提问。长期依赖老师、参考书的解答。缺乏独立思考、钻研文本的能力,求知欲望不强烈。
三、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想
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从课堂教学流程去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1)课堂教学有效准备策略。(2)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包括有效对话策略、有效合作探究策略、有效拓展延伸策略。(3)课外阅读有效引导策略。
其次,从新生班级开始,教师就要注重指导课外阅读,开展语文第二课堂,营造阅读氛围,通过轰轰烈烈的课外阅读推进课内阅读的提高。
(责任编辑韦淑红)
经过整理问卷及收集教师感言,发现学生主要观点为:1.学了也不考(应试论)。2.读不懂,太难学(难学论)。3.阅读课堂枯燥无趣,没有意思(无趣论)。4.要获得知识不一定要阅读,网络视频样样教(无用论)。教师的主要观点为:学生厌学,启而不发,激而不活;教师课堂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考试处处丢分。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课堂实践分析,得出如下影响因素及低效原因:
一、影响阅读教学有效的重要因素
(一)从课堂环境角度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
知识环境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知识氛围浓厚的课堂,能唤起学生欢乐情感,有利于学生吸纳文本知识,积累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反之,阅读课堂则走向低效。
师生互动的环境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心理学认为:师生情感相融的程度越高,师生互动氛围越浓厚,共鸣度越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越好。反之,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最终是“贫血”教学。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促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直接因素。
(三)从学生角度来说,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
学生阅读观念的偏差及思想上的重视程度。
学生原有阅读基础及课外阅读量的多少。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
1.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有如下原因:
(1)没有潜心钻研文本,没有精心设计作业。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阅读文本,只是参照别人的教案,认知仅局限于教案表层的内容。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很随意甚至是空白。问卷调查反馈,乡镇中学仅有14.5%的教师表示经常设计作业。这也是众多语文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2)没能真正地理解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并且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敲打,来丰富体验、积淀语感、培养能力。课堂上,由于对“对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偏颇,以致教学中出现了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无视学生观点中的“不合理”因素等现象,教师成了一个旁观者,谈不上“平等中的首席”,引领的作用无从发挥。
(3)课堂知识信息容量仍然过小,且知识浮于表面,有机交叉和相互渗透不够,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较差,教师讲的多是课文情节平面推移的信息。课堂教学速度不理想,效率不高,节奏缓慢。效率低,快速浏览快速阅读等环节还没有真正得到实施和具体的操作。
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有如下原因:
(1)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作业。调查显示:79%的学生课前从来不预习;69%的学生不喜欢作业。;71%的学生甚至因为懒做而认为作业量很大。课上无目的听课,本来课前自己能处理的问题,还需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唯有疲劳怠倦。
(2)学生精力不集中,没有真正合作探究。问卷显示:87%的学生能经常参与课堂合作,但其中72%的学生遇到的学习困惑还是由老师来解答。58%的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参与讨论。显然,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通过合作去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据课堂观察,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很多问题学生都没来得及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合作交流时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胡思乱想,有的做其他学科作业或看课外书籍,从而导致课堂合作低效。
(3)学生思维滞后,对教师的提问不主动思考。有的学生课堂上不善于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课上不屑于回答老师的提问。长期依赖老师、参考书的解答。缺乏独立思考、钻研文本的能力,求知欲望不强烈。
三、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想
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从课堂教学流程去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1)课堂教学有效准备策略。(2)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包括有效对话策略、有效合作探究策略、有效拓展延伸策略。(3)课外阅读有效引导策略。
其次,从新生班级开始,教师就要注重指导课外阅读,开展语文第二课堂,营造阅读氛围,通过轰轰烈烈的课外阅读推进课内阅读的提高。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