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红豆草黄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来源 :中国草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照柯赫氏法则,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首次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红豆草疑似黄萎病的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蘸根接种法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同时,首次在室内条件下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最适温度、酸碱度以及碳源、氮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沙尔沁基地红豆草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孢菌,菌株具有较宽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25℃,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pH值范围分别为7~10和5~6。在碳源选择上,大丽
其他文献
为改善重金属胁迫下草坪草种子的萌发,采用室内水分发芽床试验,研究香根草叶片水提液对单一不同浓度重金属(锌、铜、镉)胁迫下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8~2020年,对国内12份谷子材料进行饲草生产适应性与成本效益评价,以期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饲用谷子材料。结果表明:参试材料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变幅分别为14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独特的矢量衍射方法。针对传播波在频域的范围过大的难点,通过引入“有效频域孔径”的概念,成功的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大口径光束变换系统中。最后利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