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为了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最终是让你知道如何学习,达到不用教自己就能自学的目的。”既然,教是为了不教,教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学,而学生又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因此,教与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结伴前行的。但反思当前的课堂现状:教多学少,先教后学,重教轻学,为考而教,以考代评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再看我们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更多的学生习惯于“由老师牵着学,不牵就不学”。有的甚至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强迫下学习,而忘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正因如此,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厌学情绪的增加。
基于此,我们极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先教后学,教多学少的不良状态,大力倡导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的新课堂形态。我校打造的活力课堂以“以学为本、以学悟教”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以构建多元化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课堂形态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四环节、三课型”的新型课堂,即围绕个体先学、群体互学、老师帮学、独练互评这四个教学环节,通过先学课、互动课、研评课三种课型,构建具有思考力、探究力、执行力、创造力、表达力、合作力、服务力、智慧力等学习力的学习共同体,营造“自然、自主、高效、智慧”的课堂。我们期望课堂上更多地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因此取名为“活力课堂”。打造活力课堂,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成长的高度引领课堂,把学习的时间和舞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自在、舒畅地学习和表达。
构建一种“个体先学,群体互学、老师帮学、独练互评”学习四环节的当堂巩固的新型学习方式
1、个体先学策略
教师需要根据所学内容,提前设计好个体先学卡,如,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让他们先学的生活经验卡,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设计让学生先学的知识迁移卡,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知识的操作感知卡,让学生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画一画等各种方法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的知识整理卡,在阅读分析过程中筛选和整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材料的信息检索卡,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感悟的自读感悟卡等。
这样,通过“先学”,把学生发动起来。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并产生恐惧、无助等情绪,企图通过逃避摆脱现状,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先学”不是不教,而是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就像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管理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一样。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学的巨大能量,教师应及时进行恰当而不过分的引导。
2、群体互学策略
群体互学的作用在于,通过小组共学和集体辩学,可以使学习者之间进行知识的补充、共鸣与融合,引起知识的碰撞,产生新的智慧火花。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先进行小组共学,把个体先学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和完善,形成小组观点;再进行集体辩学,各小组上台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同时,也让下面的小组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争辩,在辩学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小组共学中,要侧重交流、倾听、观点互补等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在集体辩学中,要侧重发言小组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中对其他小组反馈回来的意见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群体互学中,精选内容,创造互学时机最为关键。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群体互学”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紧扣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点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所创设的“群体互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如果提出问题太难,内容深奥超出了小学生思维和知识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讨论就成了“摆样子”“走过场”。
3、老师帮学策略
通过对小组共学、集体辩学这两个环节的巡视、观察和参与,对一些知识的关键处、汇总处、模棱处以及当学生没有能力进行分析、辨别出来时,教师及时进行必要的帮学,并进行全班性的指正和提炼,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常见的帮学策略如下。
(1)帮在“思维关键”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不能包容新的知识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时,也是学生的思维关键处,教师就要进行有效帮助,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
(2)帮在“思维卡壳”时。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对学习内容理解偏颇,或者在探究活动中偏离方向,出现思维卡壳”。这时,教师就要进行精讲,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方向上去。
(3)帮在“思维悱愤”时。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只有当学生“愤”“悱”时,你点拨、启发,才是最有效的,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帮在“众说纷纭”时。课堂上,有时学生会为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往往说明学生遇到了思维的障碍,产生了认知冲突。如果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帮助,为学生指名思维的方向,便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效。
(5)帮在“通”实“未通”时。什么是表面“通”实际“未通”的情况呢?一是部分学生的正确答案起了迷惑的作用,看起来人人都会说,就觉得他们都懂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云里雾里,没理清头绪。二是书上的答案起到迷惑作用,学生跟着教材照搬下来,而没有理解内在的深层的含义。这两种现象都披着“正确答案”的外衣,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看穿学生正确答案的实质。
4、独练互评策略
教师需要根据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当堂课的水平,提前设计好学生的独练互评卡,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个体单独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练、互评这两个环节,巩固当堂所学知识。设计上要侧重于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练习的内容要有模仿性同步练习和变化性发展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独练互评时要面向全体。就一节课40分钟来说,如果能留出5—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练,教师就有时间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作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这些评价和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上,也包括学生的习惯与情
基于此,我们极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先教后学,教多学少的不良状态,大力倡导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的新课堂形态。我校打造的活力课堂以“以学为本、以学悟教”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以构建多元化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课堂形态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四环节、三课型”的新型课堂,即围绕个体先学、群体互学、老师帮学、独练互评这四个教学环节,通过先学课、互动课、研评课三种课型,构建具有思考力、探究力、执行力、创造力、表达力、合作力、服务力、智慧力等学习力的学习共同体,营造“自然、自主、高效、智慧”的课堂。我们期望课堂上更多地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因此取名为“活力课堂”。打造活力课堂,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成长的高度引领课堂,把学习的时间和舞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自在、舒畅地学习和表达。
构建一种“个体先学,群体互学、老师帮学、独练互评”学习四环节的当堂巩固的新型学习方式
1、个体先学策略
教师需要根据所学内容,提前设计好个体先学卡,如,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让他们先学的生活经验卡,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设计让学生先学的知识迁移卡,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知识的操作感知卡,让学生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画一画等各种方法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的知识整理卡,在阅读分析过程中筛选和整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材料的信息检索卡,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感悟的自读感悟卡等。
这样,通过“先学”,把学生发动起来。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并产生恐惧、无助等情绪,企图通过逃避摆脱现状,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先学”不是不教,而是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就像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管理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一样。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学的巨大能量,教师应及时进行恰当而不过分的引导。
2、群体互学策略
群体互学的作用在于,通过小组共学和集体辩学,可以使学习者之间进行知识的补充、共鸣与融合,引起知识的碰撞,产生新的智慧火花。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先进行小组共学,把个体先学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和完善,形成小组观点;再进行集体辩学,各小组上台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同时,也让下面的小组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争辩,在辩学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小组共学中,要侧重交流、倾听、观点互补等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在集体辩学中,要侧重发言小组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中对其他小组反馈回来的意见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群体互学中,精选内容,创造互学时机最为关键。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群体互学”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紧扣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点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所创设的“群体互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如果提出问题太难,内容深奥超出了小学生思维和知识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讨论就成了“摆样子”“走过场”。
3、老师帮学策略
通过对小组共学、集体辩学这两个环节的巡视、观察和参与,对一些知识的关键处、汇总处、模棱处以及当学生没有能力进行分析、辨别出来时,教师及时进行必要的帮学,并进行全班性的指正和提炼,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常见的帮学策略如下。
(1)帮在“思维关键”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不能包容新的知识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时,也是学生的思维关键处,教师就要进行有效帮助,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
(2)帮在“思维卡壳”时。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对学习内容理解偏颇,或者在探究活动中偏离方向,出现思维卡壳”。这时,教师就要进行精讲,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方向上去。
(3)帮在“思维悱愤”时。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只有当学生“愤”“悱”时,你点拨、启发,才是最有效的,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帮在“众说纷纭”时。课堂上,有时学生会为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往往说明学生遇到了思维的障碍,产生了认知冲突。如果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帮助,为学生指名思维的方向,便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效。
(5)帮在“通”实“未通”时。什么是表面“通”实际“未通”的情况呢?一是部分学生的正确答案起了迷惑的作用,看起来人人都会说,就觉得他们都懂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云里雾里,没理清头绪。二是书上的答案起到迷惑作用,学生跟着教材照搬下来,而没有理解内在的深层的含义。这两种现象都披着“正确答案”的外衣,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看穿学生正确答案的实质。
4、独练互评策略
教师需要根据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当堂课的水平,提前设计好学生的独练互评卡,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个体单独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练、互评这两个环节,巩固当堂所学知识。设计上要侧重于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练习的内容要有模仿性同步练习和变化性发展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独练互评时要面向全体。就一节课40分钟来说,如果能留出5—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练,教师就有时间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作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这些评价和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上,也包括学生的习惯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