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的病因.方法 对本院365例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点、性激素水平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5例性早熟患儿中女性占96.98%(354/365),男性占3.01%(11/365)例,女童性早熟高于男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41.39,P<0.01).幼儿(1~3岁)54例(14.79%):中枢性性早熟2例,均为下丘脑错构瘤;外周性性早熟7例,其中误服避孕药4例,卵巢囊肿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例;单纯乳房早发育45例.学龄前儿童(>3 ~6岁)106例(29.04%):中枢性性早熟12例,均为特发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9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McCune-Albright 综合征1例,误服避孕药1例;单纯乳房早发育85例.学龄儿童(>6 ~10岁)205例(56.16%):中枢性性早熟78例,其中特发性性早熟7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外周性性早熟3例,均为卵巢囊肿;单纯乳房早发育124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共254例,随访后有39例(15.35%)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结论 器质性疾病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低,但发病年龄越小,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对儿童出现第二性征表现,如乳腺发育,应排除器质性疾病,查明儿童饮食中是否含激素、环境污染、误服避孕药等,为防治儿童性早熟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