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探索小学识字教学路径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尝试通过追溯汉字字源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汉字.rn1.初始识字,建立汉字与生活的关联rn为让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对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初步了解,我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文化意义.以“日”字学习为例,我从生活中的“日”的形象及作用,还原古人造字之初的思考,引出象形字“日”,让学生寻找象形字与太阳之间的关联,进而让学生感知象形字依形而造的特点.然后,教师出示“日”的字源演变,让学生懂得汉字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那么,教师要如何高质量开发校本课程呢?在开发《爱上国画》校本课程中,我们探索了一些经验.rn一是引进原
期刊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中,就如何理解“五彩缤纷”一词,我尝试了多方法的综合运用.rn1.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确定重难点rn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运用是教学
期刊
文章以300位舞蹈艺考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试法、数据分析法,运用FMS(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功能性动作筛查对舞蹈艺考生进行测试与研究.从结果中看
“科学精神”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培养学生独立精神、提高学生创新素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科学精神的解释为:“主
期刊
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从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
期刊
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学生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能力的发展.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