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托马斯·阿奎那在改造古希腊哲学中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从本质在逻辑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层面的构成,展现了本质学说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利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书试图以本质学说为出发点,阐释托马斯·阿奎那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这一观念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本质学说;人的本质
  托马斯·阿奎那在异教思想纷纷涌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新的研究方向——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概念应用到神学领域。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时候,他重新分析和阐释了“本质”这一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并把对“本质”理论的研究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沿着对“本质”的研究之路,他将人的本质全面而深刻的雕琢在了神学的圣殿里。在传统神学遭受攻击的年代,神学与人的本质的结合,为基督教哲学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一、 本质在实体中的存在
  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书的第一章,托马斯·阿奎那就指出“本质这个词是由言说存在者的第一种方式产生出来的,……存在者这个词是绝对地和首先用来言说实体的,是随后并且是在次要的意义上用来言说偶性的”。这样,在托马斯·阿奎那看来,本质在实体和偶性中的存在方式就是不同的。按照本质学说的认识路线,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应该先从最基层的复合实体开始,从经验世界出发,探讨复合实体中本质的存在问题,然后逐步认识精神实体和上帝。
  他主要通过否定与肯定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本质在复合实体中的构成模式。
  首先,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本质既不是质料也不是形式。针对“本质不是质料”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三段式的方式进行证明。如:大前提“质料作为一种潜在的现实,而本质在首要意义上言说实体”,小前提“本质被认为是质料”,结论“实体也是潜在的”。根据三段式的推理,这一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样,作为潜在性的质料就被他否定了。接着托马斯·阿奎那又指出“本质不是形式”的观点。在托马斯·阿奎那看來,形式却不等同于本质。从性质角度看,形式分为偶性和实体两种形式,因为形式中包含了偶性形式,所以形式就不可能具有必然性的特点,而本质却具有必然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形式具有现实性,本质却具有潜在性。
  本质的这一潜在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它与存在的关系上。本质与存在相比是主体,它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东西,而存在作为被接受者,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例如茶杯和茶的关系,只有装进茶的杯子才叫做茶杯,本质只有接受存在才能表达自身。从形而上学角度看,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如果本质只是形式,那么本质就和数学等自然概念相同,如果本质是这样的概念,那么这和他最初所要追求的经验世界就相断隔,所以本质和形式不可能等同为一,这样,作为现实性的形式也就被他否定了。通过分析,托马斯·阿奎那最终巧妙地否定本质是形式与质料中的任何一种的观点。
  其次,托马斯·阿奎那否认“本质是质料和形式的关系”。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书中,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本质自身有两条原则:一是本质不是偶性的;二是事物要通过本质才能被认识。既然作为本质的原则,那么它们就可以成为判断本质的两个必要条件。换言之,在判断过程中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原则,该事物都不能被称之为本质。
  最后,托马斯·阿奎那指出“本质是质料和形式的复合”。既然通过一系列的论证,他否定了本质是“质料、形式以及二者的关系”,那么本质的构成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形式和质料的复合。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因为本质是由形式和质料两者组成的复合物,所以本质既存在于质料中,又存在于形式中。他又进一步强调,虽然本质存在于质料和形式中,但是它却不同于二者中的任何一种。如“人既不能被等同于灵魂,又不能被等同于身体”。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虽然精神实体和复合实体都是实体,但是它们之间却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精神实体的形式是脱离质料的形式,复合实体的形式则是和质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托马斯·阿奎那将实体的存在方式分为三种不同的等级。在他看来,复合实体等级最低,精神实体的等级虽然高于复合实体,但是它的存在方式还是不具有自足性,只有上帝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实体。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不是任何实体都有形式与质料的区分。形式与质料的区分只适合复合实体,精神实体是形式和存在的区分,精神实体的本质即是形式。因为精神实体是形式与存在的统一,所以与复合实体的本质言说方式不同,精神实体只能从部分言说其本质。
  二、 人的本质
  在复合实体中,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本质的普遍性就在于从概念层面去言说和描述个体之间的共性(逻辑层面,一),本质的特殊性就在于个体之间拥有不同的质料(形而上学层面,多)。简言之,在复合实体中,当本质考虑了“特指质料”这一要素后,个体的本质相应地也就被个体化了。虽然人的定义中掺杂了质料因素,但是此时的质料是一种泛指质料,绝对的骨头与肌肉。因为人的定义中不涉及具体的骨与肉,所以人的定义就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因为人的定义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所以此时本质就具有普遍的特性。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虽然不属于同一个人,但是他们却都是人。
  随后托马斯·阿奎那又指出本质首先是为客观事物所具有,是划分不同事物的依据,因此此时的本质只能是特殊的了。例如,现实世界是由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不同个体组成的,所以在苏格拉底的定义中,人们是不会发现绝对的骨与肉,而只能发现具体的这根骨与这块肉,苏格拉底的本质只为苏格拉底所有。试想,如果在苏格拉底的身上发现了绝对的骨头与肌肉,那么他与柏拉图就成为一个人了,这种情况显然是荒谬的。
  人是由精神和肉身构成的。一方面,根据复合实体的学说,人既不能被等同于灵魂,又不能被等同于身体。灵魂(形式)与肉体(质料)应该是一体的,灵魂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灵魂只有存在于肉体之中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性。根据实体的三个等级划分,复合实体等级最低,精神实体虽高于复合实体,但都没有上帝这个纯形式的存在更自足。人既然是灵魂和肉体的复合,那么或多或少的就要从上帝那里分有获得合法性。因此,阿奎那看来人有向善的趋向。其次,根据托马斯·阿奎那质料作为本质个体化的原则,人的肉身又使得人具有了个体化特征,不同的个体因质料的不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由此,阿奎那发展了自己的神性伦理学,他预设了上帝式的至善概念,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复合体,自然有向最高精神实体发展的趋向,这种自然倾向是上帝赋予人的神性道德。他以此丰富了其神学人性论的内容,一方面,上帝是存在的,上帝就是至善,低一级的实体分有上帝这个实体,人自然有靠拢上帝的愿望;另一方面,自然倾向意味着人不能依靠理性获得幸福,只有寻求信仰获得恩典和永久的幸福。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认识是基于他对本质理论的理解。他的本质理论体系展现了他强大逻辑思辨能力,使得“本质是什么”这个贯穿哲学史的问题得到了拓展,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解答,成了中世纪禁欲主义高墙下的一束灿烂光芒。
  参考文献:
  [1]Thomas Aquinas, On Being And Essence, Translated by Armand Maurer, Toronto: Political Institute of Mediaeval Studies,1968.
  作者简介:
  李亚楠,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而且也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应当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在简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应用策略,旨在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加积极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已经被深入到各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去。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所提出来的,它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任务中积极探索,在探索中主动学习。本文笔者基于此,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对其在课堂上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信息技术;中职  
摘 要:对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我们总觉得对话课语言点多而且分散,不知该如何处理那么多的单词和词汇,如何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运用的能力。有时把对话课上成了翻译课,有时把对话课上成了背诵课,总之费时低效。英语对话课到底如何处理?是我们很多老师一直的困惑和难点,怎样才能上好这样的课,怎样才能让这样的对话课生动而又充满活力,呈现出我们老师乐于去教,学生乐于去学习的这样一个课堂。  关键词:英语;分散;老师;
摘 要:对话语篇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追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本学习中,提问与追问更是小学英语教师发起和维持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英语思维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对话语篇教学;提问与追问;思维学习  本文主要是对有效提问与追问在小学英语对话语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 聚焦文本,整体设计教学,创
摘 要: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更多的是公式的运用与变形。这一阶段,既是对小学数学基础的夯实,也是对高中数学的铺垫。但在这阶段,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知识吸收的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因此,教师应注重于如何去解决这类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以“问题”引领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引领;应用;要
摘 要:品德课难上,已成为许多品德教师共同的心声。以前我们觉得教材提供的内容过少,很难上;可是现在,特别是公开课上,我们往往感觉课堂容量很大,教师安排的内容过多。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该怎么取舍,如何深挖,成为难中之难。本文笔者将结合案例,从“独具慧眼选准点,以点铺面小见大”这个方面来聊聊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多源素材;合理利用  品德课难上,是几乎所有上过品德研讨课老师共同的
摘 要:物理學是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的是物质的运行现象以及规律,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以实验为学习物理的基础,其结论是经实验所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说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学的表达是以数学语言作为基础的。本文主要通过以《超重与失重》为例,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尝试,为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创新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探究;高中物理教学;超重与失重  一、 引言  科学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它贯穿于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们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够着眼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制定出高效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能够有效接收到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不断丰富和教学难度的不
摘 要:新课标倡导“地理生活化教学”,让地理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带着生活的理念去学习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现实的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此篇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其次分析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进
摘 要: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想提高高中语文文化渗透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巩固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常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渗透;教学目标  文化常识涉及范围广,内容较为庞杂。这种知识既见于原文之中,也有隐藏在相关注解里,这些都属于在原文知识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