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在艺术中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艺术中感受力量
  李玉麟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略微抽象的人物作品。灰暗的色调,浅浅勾画的人物轮廓有几分李玉麟的影子。“那时的我,心情就跟这幅画的色调一样暗淡,正在为项目着急。”最初改造大楼困难重重,高级定制的全新尝试没有前例可循。有多年商业地产经验的朋友也劝她,高级定制这条路不好走,周期太长,从商业角度考虑不合算。同时因为理念不合,三个股东选择了退出,只剩下李玉麟一人孤军奋战。这幅画,似乎是当时情绪的记录。


  而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外滩二十二号二楼的一幅八骏图,画面上骏马奔腾、威风凛凛,似是踏在绿波荡漾的草原上,生机无限。这是李玉麟在一家英国古董店买下的,是一位意大利画家的作品。“一眼看到它,我立刻就想到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战马》。战马仿佛就在眼前,它在火光的照映下一跃而起,奋力挣脱荆棘的缠绕。这一幕是那样的让人激动,充满希望。”经商多年,虽然外界看到的她总是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只有她知道每次都不容易,都是在挫折中坚持,才最终成功。她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每每看到这幅画,当时的咬牙劲头都历历在目。


  也正是在2014年马年,李玉麟的外滩二十二号招商进展顺利。优雅的中庭长廊尽头,有一幅高达26米的巨幅油画,从地面直达天花,可称得上上海滩最高的一幅油画了。画面上古典大门洞开,一座不见边际绿意盎然的庄园引人入胜,几位可爱的小天使飞过,场景恬静祥和、充满爱意。让人恍若进入森林。当初为中庭的这个地方设计装潢时,考虑过裸眼3D以及灯光装饰,几个方案都没有打动李玉麟。直到某天,她在英国一家店的小橱窗里看到一幅油画,感觉好像走入森林,与当时柳暗花明的感受如此契合。于是回到上海后立即请到六位画家,花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画,这也成为了外滩二十二号内最震撼的亮点。


  将精神寄托于艺术
  整个外滩二十二号的软装都来自李玉麟的私人收藏。这些收藏中有一样东西非常特别,也非常重要,重要到公司的LOGO都来自于它,这就是1906年的地砖,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改建的时候必须拆除。李玉麟从工人手上抢下了12块,其中一块装裱在办公室里,大楼的新地砖也是参照这个花纹特别定制的,公司LOGO也脱胎于它。这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公司价值观的传承。


  对艺术的感知许是在李玉麟的骨子里,她总是能与艺术家成为知己。最近她开始画油画,哈佛的美术教授刚看过她的处女作,连连感叹这不是一般的画,给予很高的评价,不相信这是来自毫无绘画功底的人。未来在艺术上,在事业上,李玉麟都还有更大的想法要去实现。问到会害怕突发状况影响计划吗,她说经商多年,对于突发状况早已习惯。她会欣喜期待,生活给予的所有未知可能……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来是因为工作。20出头的我带领着一队人马,从明星到场工,意气风发,浩浩荡荡地来了。迎接我的是戴高乐,送别我的也是戴高乐。记得当时我们是第一个与官方合作到这边拍电视剧的中国剧组,因为在法国拍戏,就算是在大街上,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景点都是要申请拍摄执照的,多数剧组为了省钱都是偷拍的,为此我还上了香港《太阳报》的整整一个版面。当时与法方合作的公司是法国鼎鼎著名的拍摄《蓝》《红》《白》的电影公司。
期刊
反腐,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关键词,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各种官场丑行被拎到阳光下的过程中,很多有关艺术品和腐败相关的话题,也便有了颇多佐证。人们预期艺术品市场有一个大洗盘,甚至有个别地方传出艺术市场“崩盘”的消息。那么,在反腐背景下,艺术界、艺术市场到底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市场会如何应对这一“新常态”呢?换句话说,在反腐时代,艺术市场该如何适应和生存呢?  陶瓷大师谈论官场地震  2015年1月,景德
期刊
徐震是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也是创办没顶公司的“没老板”,而“徐震”还是一个品牌。3月28日至5月24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徐震大展之际,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位艺术家的多重身份和他不断演进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策展人、公司老板、画廊主人、艺术商店创办者、艺术网站创始人,具备多重身份的徐震人称“最能折腾的年轻艺术家”,自称“没老板”,实在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太会玩”的人。“太会玩”这个评语加诸需要
期刊
新浪海外地产专家点评:  ·外国人限购条例趋于严厉  ·汇率、利息处于双低,前所未有的澳大利亚房产“折扣季”  ·量价齐升,2015全球最值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  【天时】  限购令出台前抢占先机  澳大利亚政府考虑出台相关限制政策,限制令内容大致为“在未来时间里,针对非澳大利亚购房者,购买超过100万澳元以下的房产须向澳洲FIRB(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缴纳5000澳元费用;对购买100万澳元以上的
期刊
在某些艺术家眼中,身边最平常之物,才是生命的永恒基点。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描绘着它们,笔墨所至之处,万般柔情,画面由此散发神性,犹如被上帝之手亲抚过。  皮埃尔·博纳尔 色彩诗人  TIPS 空间的“故事”  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故事”。薰衣草紫色的墙面诉说敏感、浪漫、忧郁。年代久远的古董抽屉柜、木纹斑驳的地板和早已褪色的扶手椅,三者彼此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种绵绵不绝的历史感和家族意识。空间的主人是否
期刊
外滩宛如风华绝代的美女,谁都一见倾心。  即便前不久刚刚经历了一场恐怖的拥挤踩踏,但事件过后,那里魅力依旧,游客如梭,外国人、外地人初抵上海,若未去见识外滩风情,是绝对不算到过上海的。  对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而言,传统指归的外滩,是坐落在黄浦江西畔,北自外白渡桥、南至东风饭店之间的“一截”,再往北或再往南延伸,已毫无20世纪折中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万国建筑韵致,用上海本地话讲:“一点也呒
期刊
爱上艺术 爱上收藏  《财富堂》:从什么时候爱上艺术的?  李玉麟:在台湾半工半读的时候,曾在房地产公司工作过。当时的前辈教我这个新人,他说:“卖房子第一条,就是要学会布置,把房子布置得美,才好卖。”我很乖地牢牢记住这句话,于是学布置装潢,琢磨怎么把房子呈现得更美。后来我把父母的房子好好装潢了一下,果然一下就卖掉。我觉得这种布置的美,就是艺术。  《财富堂》: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收藏艺术品的呢?  李
期刊
说起“顽童比利”(Billy Childish),熟悉音乐的人会想起那个穿着英式宽松裤子的摇滚音乐人;熟悉文字的人会知道他是一个出版人、诗人、笔名无数的主人;熟悉当代艺术的人会立刻想到翠西·艾敏(Tracey Emin)1995年著名的装置作品《1963-1995与我同床共枕过的那些人》(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 1963-1995),一顶蓝色的帐篷里密密麻麻
期刊
地铁票涨价生活成本提高,新买的iPhone6被偷走,雾霾让PM2.5的指数创了新高,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够,此时充满负能量的你会如何发泄愤怒和不满呢?去微信朋友圈吐槽发牢骚?在微博上当“键盘侠”?还是给报纸打热线电话?给市长写信?  如果你的抱怨事关公众利益,比如,不止你一个人的生活成本提高,不止你一个人的肺遭受着雾霾的污染,这时你会怎么做?和小伙伴集体上街,游行示威?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且违法风险和成
期刊
如果说罗马是意大利的心脏,那么那不勒斯就是意大利的灵魂。古希腊神话中,帕尔特诺贝美人鱼诱惑奥德修斯失败后,她的尸体被冲上海岸,正是在那片海岸上那不勒斯渐渐兴起。这里是一切规则乃至法律都失效的俗世,这里又是顽强与茂盛的生命之花绽放之地。  披萨就是在那不勒斯诞生的,拿波里人一起床就会说:“吃可颂还是披萨?”我想这便是他们对人类的一大贡献,据说意大利人会发明披萨完全是因为马可波罗来中国见到烧饼后产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