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病毒检测及分型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病毒(EBV)检测及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内蒙古地区西部的淋巴瘤患者101例,收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瘤类型、Ann Arbor分期、结外浸润、乳酸脱氢酶等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1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的含量,并对EB病毒阳性患者进行EB病毒分型检测.分析EB病毒核酸定量与淋巴瘤的临床不良预后因素、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EBV-DNA外周血检出率为68.3%(69/101).淋巴瘤患者不良预后因素分析显示,EBV阳性的淋巴瘤患者较EBV阴性患者拥有更多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临床预后较差.在接受4个疗程治疗后,46例B细胞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EB病毒阳性组的总缓解率为60.7%,EB病毒阴性组的总缓解率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EB病毒阳性组的总缓解率为46.2%,EB病毒阴性组的总缓解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病毒分型结果显示,98.6% (68/69)为2型EB病毒,1.4% (1/69)为1型和2型的混合感染.结论:EB病毒阳性淋巴瘤患者以EBV-2型感染为主.外周血中EB病毒核酸阳性的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明显差于EB病毒核酸阴性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定义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80例新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126例新发AML患者骨髓涂片重新评估,研究仅形态学多系发育异常(MLD)定义的AML-MRC-1组、基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病史或无MLD但存在MDS相关遗传学异常定义的AML-MRC-2组和AML非特指型(AML-NOS)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WBC数、HGB水平、PLT数、原始细胞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