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工披露: 铜像泡水喝, 能活一百多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2009年在英文网络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故事。虽然很多人出言否定故事的真实性, 但其细节的确让最有想象力的《X档案》也相形见绌。
  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天, 一个僧人将一个很重的箱子交给CIA官员, 请求代为保管。CIA官员将这个箱子运往印度的一处秘密地点, 后来又转送到美国科罗多州维尔市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过了几个星期, 这个箱子又辗转到了CIA华盛顿总部一个仓库里, 编号为“STCircusMustang-0183”。
  几个月后, 一名CIA特工对这个箱子突发兴趣, 决定打开看看。结果发现里面有一份手稿, 还有一尊青铜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放射性实验室测算结果显示:这个箱子竟然是公元前26450年的东西!铜像也是现今印度铜像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东西。
  就在箱子里的手稿内容被破译出来以后, 事情出现了离奇的突变。加州大学放射性实验室的测算结果被CIA封存起来, 谁也不得再对这个箱子和那座铜像作出任何评论。而在CIA物品清单中, 那个编号为“STCircusMustang-0183” 的记录也被删除, 这件事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人为掩盖了。
  
  美国特工全世界给人“喂水”
  一位了解真相的CIA前特工, 最近才透露一些真相。原来, CIA 对箱子和铜像进行过高度绝密的实验, 实验对象包括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
  他说其中有一项试验特别复杂, 要求接受试验者每天要喝一杯水, 连续喝3天, 而他们所喝的水是泡过铜像9天的水。
  这位知情特工被任命为一个9人小组的负责人。小组成员大多数是女性, 她们唯一的任务就是负责让一些不知情的美国公民喝下这种水。队员们都把这个组织戏称为“喂水队”。她们都不知道要喂的对象是什么人, 但有一点很明确:喂水目标并不局限于年龄和性别。
  这位知情人, 当时出于保留个人资料的需要, 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中记下了被喂过水的人的姓名和住址。
  “喂水”实验结束没多久, 他们的任务突然宣布取消。时间一长, 大家对此几乎忘得干干净净。
  2008年12月某晚, 这位知情人接到一个来自美国某州的长途电话。这时, 他早就从CIA退休, 如今已是儿孙满堂。
  这天晚上, 他当年的CIA同事告诉他, 那个“劫生”铜像已经不知落在何处了。这位同事正是当年负责那项喂水试验的真正核心人物肯:“马克, 我今天打电话给你, 是因为我敢肯定你一定还活着。”
  这位老伙计说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
  
  半世纪真相才被揭穿
  1946年, 肯被CIA招募的时候, 还是一名微生物学家, 也是免疫法方面的权威。希特勒垮台后, 盟军在德国查获了名为“生命之源”人种繁殖计划的资料。肯最初被招募到CIA的工作任务, 正是负责对所查获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鉴定。肯当年38岁, 也就是说, 他在2008年那天打电话给老同事马克的时候, 已经差不多100岁了。而马克也应该在98岁左右。
  一星期后, 肯和马克两位老人见了一面。他们一边看着马克保留了几十年的那本旧日记, 一边回忆45年前发生的一些事情。
  原来, 除了马克所负责的那个9人“喂水队”以外, 实际上还有别的“喂水队”, 在全球其他地方开展秘密行动。
  肯还带来了一份更长的名单, 和马克一一核对。因为很多女性受试者在结婚或再婚以后, 就不再用原来的名字了。对全世界的受试者, CIA一直都保持着极其严格的跟踪和联系, 并秘密跟踪他们的生活状况。
  都可能很长寿, 至少活到100岁, 也可能超过110岁甚至会活到120岁。当然, 这并不包括那些非正常死亡者。 实际上, 在组织“喂水队”让别人喝那种水之前, 肯本人、马克, 还有其他几十位CIA工作人员, 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过那种水。 这个名单中的老人都已去世了。令人吃惊的是, 马克提供的这份名单中的人, 全都是活到110岁以后才去世的, 其中有部分还活到115岁以上。 铜像神秘失踪 当CIA在1996年进行财产清查时, 那个用金属镶边、重量很大的箱子确实还在仓库里, 可是里面的手稿和铜像却“放错了地方”。CIA立即就此开展调查, 在全国好几个州范围内摸查了好几个星期, 同时询问过很多退休人员, 最后终于找到那份手稿。原来它就放在CIA当年雇用来参加分析“劫生水”成分的一位微生物家那里。但那座铜像却始终下落不明。 那份手稿找到以后, 好几名微生物学家却离奇毙命。按照另一位知情人的说法, 那座“劫生”铜像早就被走私到了印度。CIA总部得到的最新消息是, 这座铜像如今应该在印度安得拉邦海德拉巴市某个从事软件开发或IT专业人士手里。 目前, CIA已发出巨额悬赏, 并在世界各地公开那座铜像的图片, 希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其他文献
在美国, 你们一起吃过了一百次饭, 睡过了五十次, 还不见得坐稳了那把男(女)朋友的交椅。  “来美国之前, 我其实都不知道dating culture这种东西。” 有一天, 恩华突然说。  “什么dating culture?! 不就是个到处睡觉不用负责的culture!” 我不屑地答。  是啊, 我们这些从第三世界国家千里迢迢赶到美国来学习“先进文化”的土老帽, 哪里想得到, 在这个号称文明民
期刊
英国自从16世纪机器革命后, 纺织工业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他们对其技术和工艺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19世纪中叶, 英国的布拉泽公司是纺织业的巨头。每到中午, 公司的职员都到对面的一家餐馆吃午饭。  餐馆里的经理和服务员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这家餐馆饭菜价格便宜, 味道也很鲜美, 服务态度更热情周到。时间一长, 甚至连一些高级工程师也来这里就餐。有时, 布拉泽公司的某些职员来吃饭时忘了带钱
期刊
孤独只有中国人  非洲人很佩服中国人的勤劳, 在非洲, 你让黑人晚下班十分钟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资, 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高出很多, 黑人也不愿加班, 他们要充分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休闲。他们对中国人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 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 不知道中国人在享受什么。  清心寡欲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另一个印象。在非洲这个性比较放纵的地区, 多数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
期刊
那两年, 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 一进院门, 她就喊我:杨小闹, 来, 取盆, 拿鱼。  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 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有一次, 我问蔡婆, 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朝我一挤眼, 说, 你爸爸呀, 是个馋猫, 为了吃我的鱼啊, 每天晚上敲我的门。   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 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
期刊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慈禧太后历经艰难回到了北京。此时, 她对西方国家的重视态度大大加深。有人建议, 让西方国家通过她的画像来认识她, 从而改变外界把她当成一个落后、守旧、凶恶的老太婆的看法, 慈禧接受了这个建议。她对自己的相貌很自信, 认为自己的画像远不如相片真实, 所以就向各国驻京公使和各国领袖送去了自己的相片。美国使馆也获赠了两张慈禧太后的大幅照片, 其中一张特意送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期刊
活人住地下, 冷不丁地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但世界上真就有这么个地方, 既不是原始人, 也不是土著人, 而是一群现代人。这个地方就在澳大利亚, 位于维多利亚沙漠腹地, 名叫库伯佩蒂, 原来是一座地下城。  库伯佩蒂属于“人不出奇, 貌不压众”的小城, 因为这座城市的地面除了一些停车场和加油站外,建筑物廖廖无几, 显得可怜, 毫无生机。但是, 这里却生活着几千居民, 他们全都住在地下, 而且地下设施相
期刊
上门服务  □郝军祚    这天, 我花费了近一个小时, 在电脑上写了一篇千字论文, 还没来得及保存, 电脑屏幕突然一闪, 随即就莫名其妙地开始重启。我这个气呀!也不知是哪儿出了毛病, 想让电脑维修部来修, 可电脑早已过了保修期, 不能享受上门服务。  正一筹莫展时, 老婆下班回家了。她了解情况后, 一拍脑门说:“刚才见咱们小区门口写着一行广告, 说电脑坏了找他……”不等老婆说完, 我忙到小区门口
期刊
麦家琪是我在沙特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这天他热情邀请我和翻译去他家做客。在他家的客厅里, 我被墙上一幅精美的人物画吸引住了。真是太美了! 画中的老人栩栩如生, 像孔圣人那样威严、安详。  我目不转睛地观赏, 禁不住连连夸赞道:“这幅画真的不错,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物画像!”话音刚落, 我的腰立即被翻译狠狠地碰了一下。我徒然一惊, 马上想起了在当地做客的一个大忌:不能随便夸赞人家的摆设或死死地盯着物
期刊
曾听说一件有趣的事:一个美国妹妹爱上她的埃及男同学, 可神女有心襄王无意, 男生找了个最好的拒绝方法, 说“ 你能在世界地图上马上指出埃及么?”妹妹当即气结。  我也曾碰到一位在政府工作多年的老人, 他骄傲地对我说, 他当空军和在列车上工作时去过世界很多地方。我套近乎地问哪里, 有没有到过中国?  “亚洲国家没去过, 火车开不到那里。”他思索一阵后很自豪地回答,“但我到过加拿大和夏威夷!”  的确
期刊
实名制测评  □邱德军    经理从“火车票实名制”中受到启发, 认为实行“实名制”有很多好处, 决定在今年的员工年终测评中也要实行“实名制”。当经理找到我, 把他的想法跟我说起时, 我不假思索地连声说“好”。说实在的, 年终测评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有很多弊端, 那些工作突出但耿直正派的人往往没有好人缘, 测评分很低, 而那些工作一般、善于谄媚逢迎的人却常常能拿到高分。  当我把经理的指示精神向各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