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的调研报告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是增强、是原地踏步还是有所变异。我们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量表》,随机抽取重庆市北碚区四所普通中学初中留守儿童对其自立状况做了测查。结果表明:1)男女性别学生在个体主动性上有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主动;2)在住宿情况维度上表现为
  1、问题提出
  初中时期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说的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年龄挫折期,是身心发展半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往往出现矛盾。在中学时期,个体将完成一些发展变化,获得在成人世界里生存所应具备的心理特性,自立是这些特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小学阶段,进入中学后的留守儿童,一方面具有普遍的中学生心理特征、特点,另一方面作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外在环境,他们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人际交往、学校教育影响、家庭及父母情感联络、社会关心等或多或少影响下,心理自立能力是增强、是原地踏步还是有所变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立(self-supporting) 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的过程,心理自立是认知、情感、行为自立的核心,它与自尊、依赖、职业选择等关系密切,近年来成为研究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会学习和情绪自主两个方面,学会学习中包括的因素有创造性学习、有效学习、目标管理和成果评定,心理自立主要包括情绪自立、认知自立、社会交往与关系以及社会生活;心理自立具有独立性、主动性、成熟与健康、坚韧性、道德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性。心理自立是中学时代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如今有不少学校提倡学生住校住读,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再一个就是学生一周五天都集中在学校,也方便学校的监督和管理;然而到底是走读更利于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还是住读更利于培养他们的心理自立能力,这个话题还有待研究,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北碚区几所普通中学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其自立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了解这些普通初中留守儿童城市走/住读生与农村走/住读生自立能力的差异,探讨他们中的走读生和住读生自立特性的差异,分析其自立意识的发生心理背景和心理结构;通过走读生和住读生、城区和农村留守儿童自立情况的比较,寻找他们自立的特点;从自立人格结构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方面做调查研究,来探讨他们自立的各纬度表现及发展的情况,以便为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对初中留守儿童自立指导的心理依据和必要的参考资料。
  2、调研方法
  2.1工具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该量表是由夏凌翔博士与黄希庭教授在提出的自立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编制成的一个人格测量工具。
  2.2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重庆市北碚区普通中学(包括夏坝中学、晏阳初中学、122中、水土一中等)初级中学学生,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留守情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按政策来分至少有三个月父母双方不在身边;按时断时续之分有三个月到几年不等;还有一种是父母在身边但没有联系或影响,住读形式、亲情联系少。我们选取住读与非住读形式来研究,留守时间长短不一,有少部分是单亲家庭和几代同堂。在开放式调查问卷中,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2份,男女生比例约1:1,城市走读,城市住读,农村走读,农村住读四个变量的城市所22:12:1:10。
  2.3数据分析
  数据管理与统计均采用 SPSS 16. 0软件。
  3、讨论
  3.1 自立人格结构
  根据夏凌翔和黄希庭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自立人格主要包括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大类特质,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特质有在人际与个体两大领域分别聚焦的特性或倾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也就可以被建构为涉及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两个方面的共10种特质,即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与人际灵活以及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个人开放和个人灵活。
  在维度关系与层次结构方面的假设是: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是一个10因素的一阶结构。即,自立人格所包含的10种特质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说,一方面,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不是二阶因素;另一方面,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也不是二阶因素。这样进行假设的根据是:第一,前期研究与上述理论分析都显示,人际独立与个人独立、人际主动与个人主动、人际责任与个人责任、人际灵活与个人灵活、人际开放与个人开放这5对特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二,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仅是便于对自立人格特质进行建构与理论归纳的理论概念或类别而不是实质上的二阶因素。其实,用于显示类别或范畴的人格概念本不必为高阶因素的。例如,“人格”不是大五人格中的5个人格因素的高阶因素;张妙清对华人开放性的研究也发现开放性也不是高阶因素。第三,特质论中的基本特质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例如大五人格中的5个人格因素,卡特尔提出的16种人格因素都是相对独立的。从自立人格所包括的10种特质来看,它们都是比较基本的人格特质,多数特质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3.2 自立人格各维度的含义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结构中的人际自立、个人自立以及它们各自包含的5种特质的界定如下:
  人际自立就是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人际交往问题中形成的带有人际色彩的獨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人际独立就是能自己从事基本的人际活动;人际主动就是主动与人交往;人际责任就是对人忠、信;人际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式,能够权变、现实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以维护交往各方的需要、利益和面子;人际开放就是积极容纳他人。
  个人自立就是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个人生活问题中形成的非人际色彩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个人独立就是能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个人生活问题;个人主动就是自发、自觉、及时的解决个人生活问题;个人责任就是行为严谨;个人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已有的东西(如规则、思想、计划等),能权变、现实地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个人开放就是乐于接纳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思想等新事物。
  4、结论
  男女性别学生在个体主动性上有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主动;
  在住宿情况维度上表现为只有在人际主动性上有差异,其中农村走读与城市住读之间的差异最大,人际主动性依次表现为:农村走读>农村住读>城市走读>城市住读。总的来讲城市学生的独立性不及农村学生的独立性好,城市学生更多的依赖父母,而农村的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少,这也和合乎以往的研究。
其他文献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
期刊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教育也是历时久远,先贤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就写作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读写结合是作文写作的一条规律。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语文教师无奈,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因家庭经济拮据,就是因教育引导不当,抑或是因兴趣不够,所读之书少之甚少。甚至连一本名著都没认认真真地读过。即使在那些学习特别用功的学生中,有的除了语文课本就再没读过其他课外的书本(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有的学生也仅仅读
期刊
一、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词汇复习是高三英语复习中的重中之重,但面对其量大,细琐,周期长的特点,学生往往倍感吃力,记忆效率不高,感觉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和动力。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和复习策略所致。  二、词汇复习具体策略  1、按照课标要求,词汇分级突破  新课标对高中词汇的学习要求有着详细的规划,我们可以按照课标及考纲在复习时,把词汇做如下几种划分:  1)核心词汇:即在单选和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从营造融洽的氛围,构建创新的环境;保护特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鼓励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开放活动时空,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延续学习兴趣,升华学生创新的活力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营造融洽的氛围,构建创新的环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能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善于接纳各种的思想;反之,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可见,数学教育应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可见,数学教育应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