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是增强、是原地踏步还是有所变异。我们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量表》,随机抽取重庆市北碚区四所普通中学初中留守儿童对其自立状况做了测查。结果表明:1)男女性别学生在个体主动性上有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主动;2)在住宿情况维度上表现为
1、问题提出
初中时期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说的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年龄挫折期,是身心发展半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往往出现矛盾。在中学时期,个体将完成一些发展变化,获得在成人世界里生存所应具备的心理特性,自立是这些特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小学阶段,进入中学后的留守儿童,一方面具有普遍的中学生心理特征、特点,另一方面作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外在环境,他们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人际交往、学校教育影响、家庭及父母情感联络、社会关心等或多或少影响下,心理自立能力是增强、是原地踏步还是有所变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立(self-supporting) 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的过程,心理自立是认知、情感、行为自立的核心,它与自尊、依赖、职业选择等关系密切,近年来成为研究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会学习和情绪自主两个方面,学会学习中包括的因素有创造性学习、有效学习、目标管理和成果评定,心理自立主要包括情绪自立、认知自立、社会交往与关系以及社会生活;心理自立具有独立性、主动性、成熟与健康、坚韧性、道德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性。心理自立是中学时代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如今有不少学校提倡学生住校住读,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再一个就是学生一周五天都集中在学校,也方便学校的监督和管理;然而到底是走读更利于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还是住读更利于培养他们的心理自立能力,这个话题还有待研究,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北碚区几所普通中学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其自立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了解这些普通初中留守儿童城市走/住读生与农村走/住读生自立能力的差异,探讨他们中的走读生和住读生自立特性的差异,分析其自立意识的发生心理背景和心理结构;通过走读生和住读生、城区和农村留守儿童自立情况的比较,寻找他们自立的特点;从自立人格结构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方面做调查研究,来探讨他们自立的各纬度表现及发展的情况,以便为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对初中留守儿童自立指导的心理依据和必要的参考资料。
2、调研方法
2.1工具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该量表是由夏凌翔博士与黄希庭教授在提出的自立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编制成的一个人格测量工具。
2.2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重庆市北碚区普通中学(包括夏坝中学、晏阳初中学、122中、水土一中等)初级中学学生,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留守情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按政策来分至少有三个月父母双方不在身边;按时断时续之分有三个月到几年不等;还有一种是父母在身边但没有联系或影响,住读形式、亲情联系少。我们选取住读与非住读形式来研究,留守时间长短不一,有少部分是单亲家庭和几代同堂。在开放式调查问卷中,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2份,男女生比例约1:1,城市走读,城市住读,农村走读,农村住读四个变量的城市所22:12:1:10。
2.3数据分析
数据管理与统计均采用 SPSS 16. 0软件。
3、讨论
3.1 自立人格结构
根据夏凌翔和黄希庭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自立人格主要包括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大类特质,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特质有在人际与个体两大领域分别聚焦的特性或倾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也就可以被建构为涉及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两个方面的共10种特质,即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与人际灵活以及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个人开放和个人灵活。
在维度关系与层次结构方面的假设是: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是一个10因素的一阶结构。即,自立人格所包含的10种特质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说,一方面,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不是二阶因素;另一方面,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也不是二阶因素。这样进行假设的根据是:第一,前期研究与上述理论分析都显示,人际独立与个人独立、人际主动与个人主动、人际责任与个人责任、人际灵活与个人灵活、人际开放与个人开放这5对特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二,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仅是便于对自立人格特质进行建构与理论归纳的理论概念或类别而不是实质上的二阶因素。其实,用于显示类别或范畴的人格概念本不必为高阶因素的。例如,“人格”不是大五人格中的5个人格因素的高阶因素;张妙清对华人开放性的研究也发现开放性也不是高阶因素。第三,特质论中的基本特质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例如大五人格中的5个人格因素,卡特尔提出的16种人格因素都是相对独立的。从自立人格所包括的10种特质来看,它们都是比较基本的人格特质,多数特质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3.2 自立人格各维度的含义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结构中的人际自立、个人自立以及它们各自包含的5种特质的界定如下:
人际自立就是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人际交往问题中形成的带有人际色彩的獨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人际独立就是能自己从事基本的人际活动;人际主动就是主动与人交往;人际责任就是对人忠、信;人际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式,能够权变、现实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以维护交往各方的需要、利益和面子;人际开放就是积极容纳他人。
个人自立就是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个人生活问题中形成的非人际色彩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个人独立就是能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个人生活问题;个人主动就是自发、自觉、及时的解决个人生活问题;个人责任就是行为严谨;个人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已有的东西(如规则、思想、计划等),能权变、现实地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个人开放就是乐于接纳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思想等新事物。
4、结论
男女性别学生在个体主动性上有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主动;
在住宿情况维度上表现为只有在人际主动性上有差异,其中农村走读与城市住读之间的差异最大,人际主动性依次表现为:农村走读>农村住读>城市走读>城市住读。总的来讲城市学生的独立性不及农村学生的独立性好,城市学生更多的依赖父母,而农村的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少,这也和合乎以往的研究。
1、问题提出
初中时期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说的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年龄挫折期,是身心发展半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往往出现矛盾。在中学时期,个体将完成一些发展变化,获得在成人世界里生存所应具备的心理特性,自立是这些特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小学阶段,进入中学后的留守儿童,一方面具有普遍的中学生心理特征、特点,另一方面作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外在环境,他们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人际交往、学校教育影响、家庭及父母情感联络、社会关心等或多或少影响下,心理自立能力是增强、是原地踏步还是有所变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立(self-supporting) 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的过程,心理自立是认知、情感、行为自立的核心,它与自尊、依赖、职业选择等关系密切,近年来成为研究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会学习和情绪自主两个方面,学会学习中包括的因素有创造性学习、有效学习、目标管理和成果评定,心理自立主要包括情绪自立、认知自立、社会交往与关系以及社会生活;心理自立具有独立性、主动性、成熟与健康、坚韧性、道德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性。心理自立是中学时代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如今有不少学校提倡学生住校住读,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再一个就是学生一周五天都集中在学校,也方便学校的监督和管理;然而到底是走读更利于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还是住读更利于培养他们的心理自立能力,这个话题还有待研究,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北碚区几所普通中学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其自立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了解这些普通初中留守儿童城市走/住读生与农村走/住读生自立能力的差异,探讨他们中的走读生和住读生自立特性的差异,分析其自立意识的发生心理背景和心理结构;通过走读生和住读生、城区和农村留守儿童自立情况的比较,寻找他们自立的特点;从自立人格结构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方面做调查研究,来探讨他们自立的各纬度表现及发展的情况,以便为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对初中留守儿童自立指导的心理依据和必要的参考资料。
2、调研方法
2.1工具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该量表是由夏凌翔博士与黄希庭教授在提出的自立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编制成的一个人格测量工具。
2.2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重庆市北碚区普通中学(包括夏坝中学、晏阳初中学、122中、水土一中等)初级中学学生,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留守情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按政策来分至少有三个月父母双方不在身边;按时断时续之分有三个月到几年不等;还有一种是父母在身边但没有联系或影响,住读形式、亲情联系少。我们选取住读与非住读形式来研究,留守时间长短不一,有少部分是单亲家庭和几代同堂。在开放式调查问卷中,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2份,男女生比例约1:1,城市走读,城市住读,农村走读,农村住读四个变量的城市所22:12:1:10。
2.3数据分析
数据管理与统计均采用 SPSS 16. 0软件。
3、讨论
3.1 自立人格结构
根据夏凌翔和黄希庭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自立人格主要包括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大类特质,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特质有在人际与个体两大领域分别聚焦的特性或倾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也就可以被建构为涉及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两个方面的共10种特质,即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与人际灵活以及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个人开放和个人灵活。
在维度关系与层次结构方面的假设是: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是一个10因素的一阶结构。即,自立人格所包含的10种特质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说,一方面,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不是二阶因素;另一方面,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也不是二阶因素。这样进行假设的根据是:第一,前期研究与上述理论分析都显示,人际独立与个人独立、人际主动与个人主动、人际责任与个人责任、人际灵活与个人灵活、人际开放与个人开放这5对特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二,人际自立与个人自立仅是便于对自立人格特质进行建构与理论归纳的理论概念或类别而不是实质上的二阶因素。其实,用于显示类别或范畴的人格概念本不必为高阶因素的。例如,“人格”不是大五人格中的5个人格因素的高阶因素;张妙清对华人开放性的研究也发现开放性也不是高阶因素。第三,特质论中的基本特质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例如大五人格中的5个人格因素,卡特尔提出的16种人格因素都是相对独立的。从自立人格所包括的10种特质来看,它们都是比较基本的人格特质,多数特质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3.2 自立人格各维度的含义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结构中的人际自立、个人自立以及它们各自包含的5种特质的界定如下:
人际自立就是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人际交往问题中形成的带有人际色彩的獨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人际独立就是能自己从事基本的人际活动;人际主动就是主动与人交往;人际责任就是对人忠、信;人际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式,能够权变、现实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以维护交往各方的需要、利益和面子;人际开放就是积极容纳他人。
个人自立就是个体在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个人生活问题中形成的非人际色彩的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个人独立就是能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基本个人生活问题;个人主动就是自发、自觉、及时的解决个人生活问题;个人责任就是行为严谨;个人灵活就是不刻板的坚持已有的东西(如规则、思想、计划等),能权变、现实地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个人开放就是乐于接纳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思想等新事物。
4、结论
男女性别学生在个体主动性上有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主动;
在住宿情况维度上表现为只有在人际主动性上有差异,其中农村走读与城市住读之间的差异最大,人际主动性依次表现为:农村走读>农村住读>城市走读>城市住读。总的来讲城市学生的独立性不及农村学生的独立性好,城市学生更多的依赖父母,而农村的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少,这也和合乎以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