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金投入渠道不畅,一直是制约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信社应积极拓展创新支农路径,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关键词】农信社 县域经济 支持作用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固本之方、治国安邦之策。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农信社支持“三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旺盛的资金需求,而资金投入渠道不畅,一直是制约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信社应积极拓展创新支农路径,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农信社应实现“自我突破”
农信社要想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加快自身发展。
(一)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农信社应简化贷款手续,重申信贷纪律,对新系统的业务操作加强培训,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举办服务礼仪培训班,树立优质文明服务理念,提高优质文明服务质量;加强网点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二)科学加强经营管理
要增强资金实力。一方面农信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存款组织力度,增强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资金实力;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把小额农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结合当地实际推出新的贷款品种,满足多种贷款需求。同时注重发展消费信贷业务;要提高资产质量。农信社在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同时,严格执行贷审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规范贷款操作,强化贷款营运监控,切实防范新增贷款风险。同时要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便农信社评级授信,为贷款创造必要条件。
(三)形成企业发展合力
农信社正处于改革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竞争能力、服务手段还落后于同行业,还有待于政府出台相关的各类扶持倾斜政策,协调与各中介部门的关系,降低中介收费标准,帮助农信社增强支农发展后劲,积极推介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把农信社真正办成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办成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银行[1]。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走差异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之路
农信社拥有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信社正处于股份制改造阶段,在加快推进股权改造的同时,从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及自身转型方面看,需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差异化经营的问题。就是把人力、机构、费用、技术、品牌等诸多方面的配置向与自身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业务、客户、产品方面倾斜,应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消费性周转贷款,转向支持农业科技发展,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生产等结构调整方面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专业化经营的问题。应在管理、战略、文化、服务、产品、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专业化的经营,力争让品牌影响力走在市场前列。专业化经营既是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也是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贫困,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农户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仍较普遍。农信社要围绕提高金融产品供给效率这一目的,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特点,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开发和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此外,要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业产业生产后劲,激活农业存量资产,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开发农民房屋、承包地、林地、荒山、采矿、商标等抵押贷款产品,提供方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2]。
(三)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信用建设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基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薄弱状况,应加快农村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一套针对“三农”特点、行之有效的定价机制,并开展农信评估、担保、评级工作,让农户树立起信用观念[3]。还要抓住在中西部地区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层次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的机遇,组织好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以及农村金融改革、农业保险、农业合作经济等方面的培训,解决好农信社与农村、农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切切实实推进农村信用体制建设。
(四)推动民政企有机结合,达到共赢
从目前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宽的形势下,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逐步提高市场开发程度,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造政策环境。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其中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最为关键。要做出统一安排,使政府与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真正有机结合起来,用好用活支持金融发展的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
通过客户结构转型,紧扣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就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而言,要切实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瞄准设施蔬菜、特色养殖、经济林建设、水利建设、产业升级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持续加大融资力度,有效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辉,许荣彬.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金融, 2006(01).
[2] 赵丽华.县域金融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6(05).
[3] 谢贵友,张忠民,高宏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6(08).
作者简介:霍玉梅(1977-),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金融。
【关键词】农信社 县域经济 支持作用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固本之方、治国安邦之策。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农信社支持“三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旺盛的资金需求,而资金投入渠道不畅,一直是制约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信社应积极拓展创新支农路径,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农信社应实现“自我突破”
农信社要想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加快自身发展。
(一)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农信社应简化贷款手续,重申信贷纪律,对新系统的业务操作加强培训,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举办服务礼仪培训班,树立优质文明服务理念,提高优质文明服务质量;加强网点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二)科学加强经营管理
要增强资金实力。一方面农信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存款组织力度,增强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资金实力;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把小额农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结合当地实际推出新的贷款品种,满足多种贷款需求。同时注重发展消费信贷业务;要提高资产质量。农信社在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同时,严格执行贷审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规范贷款操作,强化贷款营运监控,切实防范新增贷款风险。同时要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便农信社评级授信,为贷款创造必要条件。
(三)形成企业发展合力
农信社正处于改革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竞争能力、服务手段还落后于同行业,还有待于政府出台相关的各类扶持倾斜政策,协调与各中介部门的关系,降低中介收费标准,帮助农信社增强支农发展后劲,积极推介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把农信社真正办成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办成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银行[1]。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走差异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之路
农信社拥有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信社正处于股份制改造阶段,在加快推进股权改造的同时,从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及自身转型方面看,需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差异化经营的问题。就是把人力、机构、费用、技术、品牌等诸多方面的配置向与自身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业务、客户、产品方面倾斜,应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消费性周转贷款,转向支持农业科技发展,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生产等结构调整方面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专业化经营的问题。应在管理、战略、文化、服务、产品、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专业化的经营,力争让品牌影响力走在市场前列。专业化经营既是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也是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贫困,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农户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仍较普遍。农信社要围绕提高金融产品供给效率这一目的,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特点,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开发和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此外,要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业产业生产后劲,激活农业存量资产,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开发农民房屋、承包地、林地、荒山、采矿、商标等抵押贷款产品,提供方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2]。
(三)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信用建设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基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薄弱状况,应加快农村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一套针对“三农”特点、行之有效的定价机制,并开展农信评估、担保、评级工作,让农户树立起信用观念[3]。还要抓住在中西部地区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层次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的机遇,组织好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以及农村金融改革、农业保险、农业合作经济等方面的培训,解决好农信社与农村、农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切切实实推进农村信用体制建设。
(四)推动民政企有机结合,达到共赢
从目前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宽的形势下,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逐步提高市场开发程度,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造政策环境。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其中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最为关键。要做出统一安排,使政府与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真正有机结合起来,用好用活支持金融发展的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
通过客户结构转型,紧扣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就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而言,要切实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瞄准设施蔬菜、特色养殖、经济林建设、水利建设、产业升级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持续加大融资力度,有效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辉,许荣彬.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金融, 2006(01).
[2] 赵丽华.县域金融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6(05).
[3] 谢贵友,张忠民,高宏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6(08).
作者简介:霍玉梅(1977-),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