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在林州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9月4日,本刊记者对中共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一谈红旗渠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记者:王书记,请您谈一下林州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王宝玉:林州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专项责任、镇村干部及驻村帮扶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措施到位。我们主要从压实四级责任、实行专班体制和坚持党建引领三个方面入手。到2018年年底,全市共完成6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剩余贫困村10个,全市建档立卡人口6078户14892人,未脱贫人口2536户5281人,贫困发生率0.57%。今年将完成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3520人稳定脱贫的任务。
记者:目前阶段,剩下的贫困户都是“难啃的骨头”,您认为我们在国家兜底政策的基础上,如何使他们保质保量摆脱贫困?
王宝玉:对于这些“难啃的骨头”,我们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依托特色农业、建筑业、乡村旅游业、工业、光伏等五大产业,通过就业、入股、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利益联结方式,将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二是着力推进就业扶贫。通过举办“春风行动”、发放就业援助卡等,深入产业集聚区企业、乡镇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地,设置了2500多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门岗、保安、保洁、绿化等岗位,制成宣传页3000余份上门免费发放,集中向贫困劳动力推介。三是推动金融扶贫真正落地。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8.08亿元,累计覆盖带动贫困户5420户,金融扶贫受益率89.2%。其中,扶贫小额放款1541户826.94万元,户贷户用率25.4%。
记者: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用实际行动创造了“红旗渠精神”,您认为这种精神对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体现的?
王宝玉:近年来,林州大力传承红旗渠精神,出台了相关政策,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发挥精神引领和文化滋养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源泉。一是突出精神扶贫。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发挥精神引领和文化滋养作用。二是开展励志扶贫。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门设立扶贫励志超市,对积极参与务工增收、产业增收、孝善诚信等活动的贫困户,分别给予不同积分奖励。三是凝聚攻坚合力。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要求,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四是推行孝善基金。为鼓励子女孝老爱亲,各镇(街道)设立孝善基金,共筹孝善奖励资金43万余元,其中镇(街道)财政出资27万余元,社会捐赠16万余元。
记者:红旗渠精神在林州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典型和代表,如郁林英、王生有、陈军等,您认为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怎么体现的红旗渠精神?
王宝玉:郁林英同志是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军同志是安阳市下派庙荒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这两位同志带领下,通过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培育光伏、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短短几年就使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昔日这个连“庙”都荒了的红旗渠畔贫困山村实现了华丽蝶变。任村镇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生有,脱贫攻坚以来,发动群众种植花椒、核桃和中药材,建立农民合作社。还先后筹资20多万元,建成了村里的文化广场、观景平台和游客停车场,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走出了一条山区致富路。他们都是传承红旗渠精神的杰出代表。
记者:脱贫攻坚大决战的胜利是必然的,然而,贫困户脱贫后保证不返贫,仍是今后重要的工作之一,您对此是怎么看的?对于防返贫,我们下一步要如何做?
王宝玉:防返贫、阻致贫一直都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工作,除前面提到的产业、就业帮扶工作外,我市已经组织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针对返贫风险较高对象,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分类施策。针对非贫困户中的低保户、残疾人户、大病患者、困难老人、危房户等边缘户,整合各方资源,有针对性地落实低保、医保、住房保障、临时救助和就业等各项政策,用过硬措施有效阻止致贫。
记者:脱贫只是基础,或者说只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阶段,请您谈谈林州在下一步工作中,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是如何谋划的,有没有具体思路和措施?
王宝玉:林州市在深入思考和反复酝酿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突出示范引领、强化产业带动、抓住关键环节、彰显特色亮点”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以大力弘扬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豪情壮志和磅礴之势,全党动员,全员上阵,掀起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新热潮。一是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围绕中央《鄉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编制了林州市乡村振兴战略5年规划,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阶段性谋划,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二是以兴业为根本。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富裕。三是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重点做好山区绿化、通道绿化、镇村绿化、园区绿化,大幅增加国土绿化面积,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让林州真正成为“森林之州”。四是做好“清洁家园”。以“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打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
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您认为要如何利用好红旗渠精神的重要作用?换言之,红旗渠精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会发挥哪些作用?
王宝玉: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不论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是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红旗渠精神对林州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州将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传家宝作用,深入实施“党建+”融合发展计划,选好配强村(居)党支部书记,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干部谋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乡村振兴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努力形成乡村振兴战略“1+20+N”的多引擎发展新局面。同时,红旗渠精神也将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市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美丽家园的乡村振兴浓厚氛围。
记者:王书记,请您谈一下林州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王宝玉:林州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专项责任、镇村干部及驻村帮扶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措施到位。我们主要从压实四级责任、实行专班体制和坚持党建引领三个方面入手。到2018年年底,全市共完成6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剩余贫困村10个,全市建档立卡人口6078户14892人,未脱贫人口2536户5281人,贫困发生率0.57%。今年将完成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3520人稳定脱贫的任务。
记者:目前阶段,剩下的贫困户都是“难啃的骨头”,您认为我们在国家兜底政策的基础上,如何使他们保质保量摆脱贫困?
王宝玉:对于这些“难啃的骨头”,我们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依托特色农业、建筑业、乡村旅游业、工业、光伏等五大产业,通过就业、入股、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利益联结方式,将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二是着力推进就业扶贫。通过举办“春风行动”、发放就业援助卡等,深入产业集聚区企业、乡镇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地,设置了2500多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门岗、保安、保洁、绿化等岗位,制成宣传页3000余份上门免费发放,集中向贫困劳动力推介。三是推动金融扶贫真正落地。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8.08亿元,累计覆盖带动贫困户5420户,金融扶贫受益率89.2%。其中,扶贫小额放款1541户826.94万元,户贷户用率25.4%。
记者: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用实际行动创造了“红旗渠精神”,您认为这种精神对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体现的?
王宝玉:近年来,林州大力传承红旗渠精神,出台了相关政策,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发挥精神引领和文化滋养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源泉。一是突出精神扶贫。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发挥精神引领和文化滋养作用。二是开展励志扶贫。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门设立扶贫励志超市,对积极参与务工增收、产业增收、孝善诚信等活动的贫困户,分别给予不同积分奖励。三是凝聚攻坚合力。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要求,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四是推行孝善基金。为鼓励子女孝老爱亲,各镇(街道)设立孝善基金,共筹孝善奖励资金43万余元,其中镇(街道)财政出资27万余元,社会捐赠16万余元。
记者:红旗渠精神在林州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典型和代表,如郁林英、王生有、陈军等,您认为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怎么体现的红旗渠精神?
王宝玉:郁林英同志是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军同志是安阳市下派庙荒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这两位同志带领下,通过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培育光伏、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短短几年就使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昔日这个连“庙”都荒了的红旗渠畔贫困山村实现了华丽蝶变。任村镇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生有,脱贫攻坚以来,发动群众种植花椒、核桃和中药材,建立农民合作社。还先后筹资20多万元,建成了村里的文化广场、观景平台和游客停车场,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走出了一条山区致富路。他们都是传承红旗渠精神的杰出代表。
记者:脱贫攻坚大决战的胜利是必然的,然而,贫困户脱贫后保证不返贫,仍是今后重要的工作之一,您对此是怎么看的?对于防返贫,我们下一步要如何做?
王宝玉:防返贫、阻致贫一直都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工作,除前面提到的产业、就业帮扶工作外,我市已经组织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针对返贫风险较高对象,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分类施策。针对非贫困户中的低保户、残疾人户、大病患者、困难老人、危房户等边缘户,整合各方资源,有针对性地落实低保、医保、住房保障、临时救助和就业等各项政策,用过硬措施有效阻止致贫。
记者:脱贫只是基础,或者说只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阶段,请您谈谈林州在下一步工作中,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是如何谋划的,有没有具体思路和措施?
王宝玉:林州市在深入思考和反复酝酿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突出示范引领、强化产业带动、抓住关键环节、彰显特色亮点”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以大力弘扬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豪情壮志和磅礴之势,全党动员,全员上阵,掀起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新热潮。一是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围绕中央《鄉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编制了林州市乡村振兴战略5年规划,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阶段性谋划,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二是以兴业为根本。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富裕。三是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重点做好山区绿化、通道绿化、镇村绿化、园区绿化,大幅增加国土绿化面积,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让林州真正成为“森林之州”。四是做好“清洁家园”。以“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打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
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您认为要如何利用好红旗渠精神的重要作用?换言之,红旗渠精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会发挥哪些作用?
王宝玉: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不论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是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红旗渠精神对林州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州将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传家宝作用,深入实施“党建+”融合发展计划,选好配强村(居)党支部书记,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干部谋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乡村振兴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努力形成乡村振兴战略“1+20+N”的多引擎发展新局面。同时,红旗渠精神也将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市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美丽家园的乡村振兴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