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u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畫
  

其他文献
好些人在刚出生时,就带着一种本能、一种癖好,或者在刚开始说话、开始想事时,就产生了一种欲望。    萨克勒门先生从孩童时代起,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得到勋章。稍大一点儿时,他就在胸前挂了好些锌质的荣誉军团十字勋章,一面扬扬自得地把手交给母亲牵着,一面挺起他那被红色丝带和金属的星形牌子所装饰的小小胸脯。  他马马虎虎地读了几年书,却被中等教育考试委员会淘汰了。最后,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因为他有一
期刊
“不要笑得太开心,否则他们会认为我们对这个安排很满意。”约翰·肯尼迪小声告诫弟弟罗伯特·肯尼迪。  那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肯尼迪兄弟在位于乔治城的家门口并肩而立。石头堆砌的门廊庄严肃穆。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准备向面前的记者们宣布,他将任命罗伯特·肯尼迪为司法部长(总检察长)。    就像肯尼迪家族期待的那樣,几乎没有从政经验的罗伯特,眼看着就要坐上仕途的“火箭”。  在之后的传记作品
期刊
新春将至,“《讀者》光明行动”一年的筛查救助工作也接近尾声,项目组对善款、救助情况进行了梳理,对出院的弱视儿童进行了追踪回访,总结过往,制订2017年新的工作计划,重新出发。    2016年,“《读者》光明行动”共在全国13个省份的60个县(市)进行了18个批次的筛查,义诊65591人,确诊5771人患有弱视,救治592人,筛查范围扩大,筛查批次增多,救治人数增加。  2016年,有越来越多的爱
期刊
现在,几乎所有家庭都有这样的争论。一方是父母,另一方是孩子,他们中间横亘着愤怒之源——手机。原本是使日常生活变得便捷的工具,如今却成为持续不断的诱惑、高效的时间毁灭机器、大受欢迎的消遣方式,有时也是将主人变成奴仆的成瘾性药物。  42岁的阿勒克斯珊德拉·柏罗赫在德国汉莎航空工作,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一起生活。柏罗赫9岁的女儿和11岁的儿子各有一部手机和一部平板电脑,儿子还有一部笔记本电脑。以下是她
期刊
三十岁那年,我获得文艺杂志《群像》的新人奖,以作家身份正式出道。那时候,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虽然谈不上多么丰富,却比普通人有些不同的意趣。通常大家都是先从大学毕业,接着就业,隔一段时间后再结婚。其实我原先也打算这么做。因为这么做,是世间约定俗成的顺序。而且我几乎从来没有过狂妄的念头,要与世情背道而驰。实际上,我却是先结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然后才终于毕业离校的,与通常的顺序正好相反。
期刊
野生动物摄影师罗宾·施瓦兹为女儿艾米莉亚拍了一组时间跨度长达十二年的照片,大多是女儿和动物们相处的时刻,比如用奶瓶喂小老虎,拥抱小猩猩,和大象腻在一起,带着小鹿去买零食。这些照片引起人们对神话里仙境般童年的憧憬,在那些美丽的故事里,单纯的主人公总是与善良的动物们交朋友。媽妈罗宾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艾米莉亚动物是可怕的,而她跟它们在一起也觉得舒服,因为在她眼中,动物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期刊
当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时,一大堆生活琐事等着她,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可她爱好写作,从十几岁就开始写了。所以,即便有再多的家务,她也没有忘记写作,总是忙里偷闲地写一些,即便是一句,甚至是半句,她都要写下来。艾丽丝·门罗  孩子哭闹着要睡觉,她给孩子讲故事、唱歌,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着,就开始伴着孩子的呼吸声写作;将食物放入烤炉,在等待食物烤熟的时间里,她也要在烤炉旁写作;饭菜做好了,可一家人还没坐在一
期刊
抵达美国亚特兰大市的第一天,是周日。我和老陈饥肠辘辘,而城市空旷寂静——饭店都关门了。  这时候,一家快餐店老板娘如观世音菩萨下凡一般,出现在街对面的玻璃窗内。  “我们今天不营业。”面对我的询问,她思索了片刻,“不过,进来吧,我给你们做点吃的。”她特骄傲地推荐了店里的绿咖喱虾拌米粉,也不肯收我们的钱。  另一天,等出租车的那会儿工夫,酒店门童跟我们聊了两句,听说老陈是来美国读书的,告别的时候,他
期刊
如果我们回头看爱迪生或者任何一个人的预测就会发现,哪怕他们预测到了未来的大概方向或者未来某种产品的大致形态,也并不能对其在细节上进行精确描述,甚至如果深究细节的话,会发现他们做出所谓“正确”预测的东西和今天实际的东西相比,可能根本就不是一种东西。这就涉及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类根本就无法想象没见过的东西!人类对未来事物的所有预测都是基于已经出现的科学技术或者已经出现的事物,哪怕再天马行空的想象,也
期刊
学了三十年外语之后,我终于明白,有些英语表达就像初恋情人一样——任凭当年追得死去活来、爱得荡气回肠,充其量也只是一段回忆,在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中压根儿没有出场机会。  还有一句“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这是所有学英语的中国人最早会说的句子之一。我也曾与它耳鬓厮磨,将之烂熟于心。直到出国后才发现,外国人根本不会这么问人姓名。要是A先生想跟我攀谈,他要么已向别人打听清楚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