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创新、实践的重点;教师适时有效点拨是创新、实践的关键;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实践的归宿等方面探讨了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美术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新实践 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习惯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学生的脑海。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设想,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变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画。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教育者应多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探究,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一)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画的勾房瓦,有的是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瞎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有鲜明的形象。
(二)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许多学生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动手制作、动脑构思,还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1.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
2.绘画是美术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和认识在头脑中进行回忆和想象,经过加工提炼、集中概念、夸张和丰富的构思构图过程,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与技能,独创地完成绘画作品,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想感情。
(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创新、实践的重点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动因,我在教学中利用这种动因,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五)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实践的归宿
作为艺术的学习,更要有勇于探索、敢破陈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勇气,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袭击的思维方式,开发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儿童,无论学习什么,总会以创造性的眼光对待学习活动,所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课,都能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而课业的相互结合则能更好地发挥儿童的这种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洪忠.儿童绘画创作中的创造力与自我实现创造力.中小学教材教法,2001(1):44.
[2]侯令.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一版.
[5]杨立梅.综合艺术课堂与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第11版.
[6]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第一版.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新实践 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习惯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学生的脑海。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设想,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变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画。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教育者应多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探究,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一)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画的勾房瓦,有的是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瞎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有鲜明的形象。
(二)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许多学生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动手制作、动脑构思,还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1.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
2.绘画是美术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和认识在头脑中进行回忆和想象,经过加工提炼、集中概念、夸张和丰富的构思构图过程,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与技能,独创地完成绘画作品,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想感情。
(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创新、实践的重点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动因,我在教学中利用这种动因,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五)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实践的归宿
作为艺术的学习,更要有勇于探索、敢破陈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勇气,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袭击的思维方式,开发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儿童,无论学习什么,总会以创造性的眼光对待学习活动,所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课,都能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而课业的相互结合则能更好地发挥儿童的这种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洪忠.儿童绘画创作中的创造力与自我实现创造力.中小学教材教法,2001(1):44.
[2]侯令.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一版.
[5]杨立梅.综合艺术课堂与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第11版.
[6]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