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能是就业之基。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框架下,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有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使教育教学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俗话说: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正以全新的面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它的举行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更好地把准市场脉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了一个作用显著的导向标杆。作为职业教育人员,认识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以此为动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向前发展,已成为我们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所在学校是具有54年办学历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斐然。从市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到省级各类竞赛再到国家级的比赛,如全国数控技能竞赛、全国化工技能大赛等都有我们院校的学子的身影,在获奖榜单上名列前茅。特别是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在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操作技能大赛中更是屡获佳绩。
斐然的成绩,首先是高度重视各类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全力参赛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扎实而又有创新性的日常教学活动才是取得成绩的根源。认识到赛场不仅仅是各高职学院彰显办学实力、提高声誉的一个平台,更主要是通过组赛与参赛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引导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技能竞赛理念,并通过借鉴紧跟现代新技术,紧贴现代实际生产的省级、国家级竞赛设立的竞赛项目和赛题,引导教师对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和课程教学实施进行思考,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将职业技能竞赛与各项学习活动融合,才能取得长效结果,达到技能竞赛的最终目标。
如何将职业技能竞赛与各项学习活动融合,从历年的实践总结来看,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促进。
一、技能大赛与教学进程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近年来,受技能大赛环境影响,为应对评价学校“好坏”的技能大赛,不少学校在比赛前突击培训,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或者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过程中出现了“精英化”教学,教学资源大力度的向个别参赛学生倾斜,这种仅为赛而教、为赛而学,是短而浅的目标,取得的效果也只会昙花一现,违背了技能竞赛的初衷。
为真正体现技能竞赛“以赛促改”的理念,使技能赛制惠及广大师生,我院不仅力争参加每年各项技能比赛,还特别设置学院技能节,使技能比赛成为一种常态融入到日常教学进程中。由初赛、复赛和决赛组成,时间由每年的上半年的初赛跨度到下半年的决赛;参与人员由初赛中每专业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到最后甄选的作为参加国家级比赛种子选手的决赛选手。而技能竞赛项目的确定更是必须按严格的申报审批立项制度,确定为技能节竞赛项目的基本原则:一是设立项目必须是能涵盖本专业核心能力、包含两个及以上单项的综合性竞赛项目(从每个专业的由日常教学必修的重难点课程任务及与企业专家一起开发的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两方面组成的竞赛题库抽取);二是对接省(部)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或影响力深远的行业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三是对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技能抽查项目;四是分高职和技工、中职两个层次;五是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在全院内组织开展数学、英语、语文、思政等公共课程类竞赛。
这种时间跨度长,参与学生多,对接度高的竞赛项目和机制确保了竞赛与技能考证、日常教学有机融合,减少不必要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和竞赛效果。
二、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推进融合深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跟从教师的设计,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养成了不爱问,不想问,不知道问的习惯,成了知识的复读机,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当代高职生的特点喜动不喜静,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就应以 “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成了课堂沉默的原因;同时,一些老师常年不到企业调研,传授的知识与实践脱节,学不能致用,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
在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中,为了使职业教育与企业更好地对接,大多有企业介入。这就使得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无论是设备的购买、场地的布置,师资的培训,项目的训练都要与企业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深度合作的机会,教师对企业了解加深,掌握了很多专业前沿知识,并把这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化的教学。
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的项目化改革:首先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相关企业的专家探讨、总结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出各专业未来从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继而得出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知识、技能,最终得出专业课程设置。其次专业课程教师参照并融合最新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要求、技能大赛要求,将传统的章节内容整合、转化为教学子项目,反映到课堂教学中。而每堂课的内容,也都由浅至深地设计几个与岗位能力相关的项目和任务。
在课堂组织上的项目化改革: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里,学生分为若干团队,在教师的引领和课前的预备资料帮助下,自主性地逐步完成任务,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出现的问题,评出成绩。一个课堂,变成了一次小的竞赛,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同时感性地掌握了与企业和真实职场相贴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培养了职业素养和道德。
三、技能竞赛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扩大融合广度
众所周知,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成功的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兴趣,塑造专长以及锻炼社交活动能力。资料显示,在参加技能大赛中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相关专业方面的社团。在我院,化工协会会员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囊括比赛奖项更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因此,在学院相关部门的工作中,除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性的活动之外,也要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围绕技能大赛的知识、技能和形式进行开展,同时给予政策、资金等软硬件扶持,并聘请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人。这些举措可以使社团活动更有指向性,也更具实效,同时也使得学生有更多机会和时间接触此类竞赛,将技能大赛的理念和影响普及得更广。
总之,技能大赛已成为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 “尺子”之一,也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推手和切入点。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推动校企合作,形成了校企结合、共育人才的合力;将技能竞赛作为载体,贯穿在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一种教学常态;更将“人人参与,时时竞技”的竞赛理念,蕴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在不断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也锤炼着学生蓬勃进取、积极向上的品质。[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1年)“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的研究”(XJK011CZJ001)成果之一 ]
(作者单位:湖南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斐然的成绩,首先是高度重视各类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全力参赛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扎实而又有创新性的日常教学活动才是取得成绩的根源。认识到赛场不仅仅是各高职学院彰显办学实力、提高声誉的一个平台,更主要是通过组赛与参赛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引导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技能竞赛理念,并通过借鉴紧跟现代新技术,紧贴现代实际生产的省级、国家级竞赛设立的竞赛项目和赛题,引导教师对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和课程教学实施进行思考,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将职业技能竞赛与各项学习活动融合,才能取得长效结果,达到技能竞赛的最终目标。
如何将职业技能竞赛与各项学习活动融合,从历年的实践总结来看,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促进。
一、技能大赛与教学进程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近年来,受技能大赛环境影响,为应对评价学校“好坏”的技能大赛,不少学校在比赛前突击培训,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或者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过程中出现了“精英化”教学,教学资源大力度的向个别参赛学生倾斜,这种仅为赛而教、为赛而学,是短而浅的目标,取得的效果也只会昙花一现,违背了技能竞赛的初衷。
为真正体现技能竞赛“以赛促改”的理念,使技能赛制惠及广大师生,我院不仅力争参加每年各项技能比赛,还特别设置学院技能节,使技能比赛成为一种常态融入到日常教学进程中。由初赛、复赛和决赛组成,时间由每年的上半年的初赛跨度到下半年的决赛;参与人员由初赛中每专业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到最后甄选的作为参加国家级比赛种子选手的决赛选手。而技能竞赛项目的确定更是必须按严格的申报审批立项制度,确定为技能节竞赛项目的基本原则:一是设立项目必须是能涵盖本专业核心能力、包含两个及以上单项的综合性竞赛项目(从每个专业的由日常教学必修的重难点课程任务及与企业专家一起开发的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两方面组成的竞赛题库抽取);二是对接省(部)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或影响力深远的行业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三是对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技能抽查项目;四是分高职和技工、中职两个层次;五是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在全院内组织开展数学、英语、语文、思政等公共课程类竞赛。
这种时间跨度长,参与学生多,对接度高的竞赛项目和机制确保了竞赛与技能考证、日常教学有机融合,减少不必要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和竞赛效果。
二、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推进融合深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跟从教师的设计,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养成了不爱问,不想问,不知道问的习惯,成了知识的复读机,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当代高职生的特点喜动不喜静,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就应以 “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成了课堂沉默的原因;同时,一些老师常年不到企业调研,传授的知识与实践脱节,学不能致用,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
在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中,为了使职业教育与企业更好地对接,大多有企业介入。这就使得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无论是设备的购买、场地的布置,师资的培训,项目的训练都要与企业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深度合作的机会,教师对企业了解加深,掌握了很多专业前沿知识,并把这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化的教学。
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的项目化改革:首先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相关企业的专家探讨、总结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出各专业未来从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继而得出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知识、技能,最终得出专业课程设置。其次专业课程教师参照并融合最新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要求、技能大赛要求,将传统的章节内容整合、转化为教学子项目,反映到课堂教学中。而每堂课的内容,也都由浅至深地设计几个与岗位能力相关的项目和任务。
在课堂组织上的项目化改革: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里,学生分为若干团队,在教师的引领和课前的预备资料帮助下,自主性地逐步完成任务,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出现的问题,评出成绩。一个课堂,变成了一次小的竞赛,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同时感性地掌握了与企业和真实职场相贴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培养了职业素养和道德。
三、技能竞赛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扩大融合广度
众所周知,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成功的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兴趣,塑造专长以及锻炼社交活动能力。资料显示,在参加技能大赛中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相关专业方面的社团。在我院,化工协会会员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囊括比赛奖项更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因此,在学院相关部门的工作中,除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性的活动之外,也要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围绕技能大赛的知识、技能和形式进行开展,同时给予政策、资金等软硬件扶持,并聘请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人。这些举措可以使社团活动更有指向性,也更具实效,同时也使得学生有更多机会和时间接触此类竞赛,将技能大赛的理念和影响普及得更广。
总之,技能大赛已成为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 “尺子”之一,也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推手和切入点。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推动校企合作,形成了校企结合、共育人才的合力;将技能竞赛作为载体,贯穿在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一种教学常态;更将“人人参与,时时竞技”的竞赛理念,蕴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在不断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也锤炼着学生蓬勃进取、积极向上的品质。[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1年)“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的研究”(XJK011CZJ001)成果之一 ]
(作者单位:湖南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