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公元前后几百年间,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同时存在着两大帝国,即中国的秦汉帝国和欧洲的罗马帝国。两大帝国同时存在,彼此相互倾慕,但是由于种种历史遗憾,没有建立起直接的、正式的联系。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也发生了许许多多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往事。
2007年春天,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展览——《庞贝末日:火山爆发的故事》,通过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等地出土的大量文物,讲述了公元79年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对庞贝等城市造成毁灭的故事,动人心魄地展示了将近2000年前一场自然灾害的肆虐,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2000年前古罗马人的生活情景。在展览期间,有观众提出一个问题:庞贝遗址中,有没有发现来自中国的文物?
这个问题非常好。提问者显然知道罗马和中国存在着某种联系。诚然,到目前为止,庞贝遗址中没有发现过来自中国的文物。但是在庞贝毁灭之前,这里的居民有没有可能接触过来自中国的物品呢?虽无具体的文物资料和文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做一些推测。
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中,罗马和秦汉帝国在欧亚大陆两端同时存在。古罗马在共和时期的几百年间和在公元前后实行帝制的时段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之时,也正值中国秦、西汉、东汉3大王朝存在的时间。而且,两大帝国都在不断地开疆拓土,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尽管两大帝国没有直接接壤,但是,通过中亚、西亚甚至南亚和东南亚的中介,却有条件建立各种各样的交往。
维苏威火山爆发事件发生在公元79年,正值中国东汉帝国初年。在罗马,较为明确、详细地记载了中国状况的作家,当推古罗马最著名的学者老普林尼。
老普林尼是古罗马最博学多才的学者,一生非常勤奋,手不释卷,永远在思考问题、记录问题,进行学术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博物志》,又译作《自然史》。他的本职工作是海军军官。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期间,他是罗马帝国在意大利西海岸的舰队司令,他的舰队就驻扎在庞贝附近的海湾。
老普林尼十分值得我们尊敬。他不但博学,也是称职的官员和忠于友情的朋友。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他和所有人一样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一个学者,他认为自己首要的是对事情进行观察并且记录下来,所以火山爆发的第一天,他始终在家里不断地观察、记录。但是,当第二天开始有朋友向他求救,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命令他的水手,驾驶着船只驶向了求助者所在的那个海湾,救出了一些被围困的人们,而他自己却由于吸入了大量的火山灰而造成窒息而牺牲。
老普林尼的侄子,也是他的养子小普林尼逃过了火山爆发的劫难。后来与老普林尼一样成了知名学者。在他事后给住在罗马城内的一个好友——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写的许多信中,详细描述了火山爆发的情景,同时也记述了老普林尼以身殉职的经过。
在老普林尼所著的《博物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我们了解古罗马关于中国知识的重要依据:
“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赛里斯人举止温柔,然少与人接触,贸易皆待他人之来,而绝不求售也。”
赛里斯国就是当时罗马人对中国的称呼。文中说“丝生于树上”是错误的,但是这个错误可以原谅,因为产丝的蚕是长在树上的,这说明罗马人对养蚕制丝技术不了解,仅是道听途说。文中的罗马是指首都罗马城还是整个罗马帝国呢?两者都有可能。如果罗马城里的贵族妇女能够穿上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那么庞贝城里的妇女同样可以穿上。既然中国的丝绸能够运至罗马,中国的其他器物可不可以呢?可以。这在历史上是有线索可寻的,老普林尼书中就也谈到了中国铁器。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面的那个问题了:在毁于火山爆发之前,庞贝城的确有可能有来自中国的物品,尤其是在古罗马备受追捧的中国丝绸。但是即使有,这些物品也不可能在经过劫难和两千年的埋葬后依然保存下来重见天日。
老普林尼文中说“赛里斯人举止温柔”,可见其对中国人评价不错。
这是古罗马留下的对中国的记载之一。
罗马人所说的“赛里斯”就是中国,这已经是中外学术界的共识。
中国是驯养野蚕、人工制丝的第一个国家,而且比其他国家早十几个世纪,直到公元6世纪之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人工制丝的国家。很多人认为,赛里斯(Seres)这个词,就是从汉语“丝”的拉丁化译音。
那么,西方人对赛里斯的了解和认识是否清楚?
尽管老普林尼是记载中国情况的最著名的欧洲作家,但他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谁呢?可能是古希腊的一个叫克泰夏斯(公元前400年前后)的医生和历史学家。这个人曾经服务于波斯王宫,他是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提到赛里斯的西方人。
看他对赛里斯人的描述:
“相传身体高大,达13骨尺云。寿逾200岁……其形类兽,皮与河马相似,故弓箭不能入。”
这是欧洲人对赛里斯人最早的描述,显然是荒诞不经的。
古罗马时期,在老普林尼之前,也有一些人记载了中国的情况,一位叫梅拉(公元1世纪人)的与老普林尼同期的作家说:
“亚细亚极东有印度人、赛里斯人……赛里斯国即界居二山之间。其人诚实,世界无比。善于经商……”
那么,老普林尼怎么描述中国人呢?
“据云,其人(赛里斯人)身体高大,过于常人,红发碧眼,声音洪亮,惜言语不通,不能与之交谈。”
“红发碧眼”显然不可能是中国内地人。我们只能推测,他们可能是把西域的某些民族当成了中国人。
在普林尼和其他许多罗马作家的著作中,中国是与丝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丝绸在罗马非常有名,是贵族富商争相追逐的奢侈品。关于罗马人对中国丝绸的喜好和追求,有很多故事:比如凯撒穿着丝绸袍子去戏院看戏引起轰动;“埃及艳后”(实际上她是女王而不是王后)克丽奥佩特拉的丝绸衣服,是把中国丝绸运到埃及以后,由当地的织工拆下来重新编织而成,据说是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珍贵的丝线;还有一件事非常有趣:公元前1世纪罗马著名军事将领克拉苏率军远征安息,战争中波斯军队把用丝绸织的军旗挥舞起来,晃得罗马官兵眼花缭乱。
安息(波斯)的地理位置正在欧亚大陆中央,介于中国和罗马之间。正是因为波斯控制和垄断着中国与欧洲的丝绸贸易,丝绸才在罗马极其稀少昂贵。但是,罗马贵族对丝绸梦寐以求,趋之若鹜,为得到它不惜代价。
同时,老普林尼等一些人则对此现象忧心忡忡,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因为购买丝绸花费了国库大量钱财,大家追逐奢华,互相攀比炫富,还败坏了社会风气。衣服本来是为了遮蔽身体的,穿上用丝绸制作的衣服,到底是为了遮蔽身体还是炫耀身体?老普林尼抱怨,为了罗马贵族的奢侈需求,每年大量的银币流向了印度、中国和安息,“奢侈和女人让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从中国丝绸在罗马流传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测,庞贝的居民也是有可能使用来自中国的包括丝绸在内的物品的。这也算是中国与庞贝古城的一个历史渊源。
(摘自黄山书社《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作者:徐波)
2007年春天,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展览——《庞贝末日:火山爆发的故事》,通过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等地出土的大量文物,讲述了公元79年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对庞贝等城市造成毁灭的故事,动人心魄地展示了将近2000年前一场自然灾害的肆虐,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2000年前古罗马人的生活情景。在展览期间,有观众提出一个问题:庞贝遗址中,有没有发现来自中国的文物?
这个问题非常好。提问者显然知道罗马和中国存在着某种联系。诚然,到目前为止,庞贝遗址中没有发现过来自中国的文物。但是在庞贝毁灭之前,这里的居民有没有可能接触过来自中国的物品呢?虽无具体的文物资料和文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做一些推测。
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中,罗马和秦汉帝国在欧亚大陆两端同时存在。古罗马在共和时期的几百年间和在公元前后实行帝制的时段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之时,也正值中国秦、西汉、东汉3大王朝存在的时间。而且,两大帝国都在不断地开疆拓土,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尽管两大帝国没有直接接壤,但是,通过中亚、西亚甚至南亚和东南亚的中介,却有条件建立各种各样的交往。
维苏威火山爆发事件发生在公元79年,正值中国东汉帝国初年。在罗马,较为明确、详细地记载了中国状况的作家,当推古罗马最著名的学者老普林尼。
老普林尼是古罗马最博学多才的学者,一生非常勤奋,手不释卷,永远在思考问题、记录问题,进行学术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博物志》,又译作《自然史》。他的本职工作是海军军官。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期间,他是罗马帝国在意大利西海岸的舰队司令,他的舰队就驻扎在庞贝附近的海湾。
老普林尼十分值得我们尊敬。他不但博学,也是称职的官员和忠于友情的朋友。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他和所有人一样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一个学者,他认为自己首要的是对事情进行观察并且记录下来,所以火山爆发的第一天,他始终在家里不断地观察、记录。但是,当第二天开始有朋友向他求救,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命令他的水手,驾驶着船只驶向了求助者所在的那个海湾,救出了一些被围困的人们,而他自己却由于吸入了大量的火山灰而造成窒息而牺牲。
老普林尼的侄子,也是他的养子小普林尼逃过了火山爆发的劫难。后来与老普林尼一样成了知名学者。在他事后给住在罗马城内的一个好友——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写的许多信中,详细描述了火山爆发的情景,同时也记述了老普林尼以身殉职的经过。
在老普林尼所著的《博物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我们了解古罗马关于中国知识的重要依据:
“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赛里斯人举止温柔,然少与人接触,贸易皆待他人之来,而绝不求售也。”
赛里斯国就是当时罗马人对中国的称呼。文中说“丝生于树上”是错误的,但是这个错误可以原谅,因为产丝的蚕是长在树上的,这说明罗马人对养蚕制丝技术不了解,仅是道听途说。文中的罗马是指首都罗马城还是整个罗马帝国呢?两者都有可能。如果罗马城里的贵族妇女能够穿上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那么庞贝城里的妇女同样可以穿上。既然中国的丝绸能够运至罗马,中国的其他器物可不可以呢?可以。这在历史上是有线索可寻的,老普林尼书中就也谈到了中国铁器。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面的那个问题了:在毁于火山爆发之前,庞贝城的确有可能有来自中国的物品,尤其是在古罗马备受追捧的中国丝绸。但是即使有,这些物品也不可能在经过劫难和两千年的埋葬后依然保存下来重见天日。
老普林尼文中说“赛里斯人举止温柔”,可见其对中国人评价不错。
这是古罗马留下的对中国的记载之一。
罗马人所说的“赛里斯”就是中国,这已经是中外学术界的共识。
中国是驯养野蚕、人工制丝的第一个国家,而且比其他国家早十几个世纪,直到公元6世纪之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人工制丝的国家。很多人认为,赛里斯(Seres)这个词,就是从汉语“丝”的拉丁化译音。
那么,西方人对赛里斯的了解和认识是否清楚?
尽管老普林尼是记载中国情况的最著名的欧洲作家,但他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谁呢?可能是古希腊的一个叫克泰夏斯(公元前400年前后)的医生和历史学家。这个人曾经服务于波斯王宫,他是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提到赛里斯的西方人。
看他对赛里斯人的描述:
“相传身体高大,达13骨尺云。寿逾200岁……其形类兽,皮与河马相似,故弓箭不能入。”
这是欧洲人对赛里斯人最早的描述,显然是荒诞不经的。
古罗马时期,在老普林尼之前,也有一些人记载了中国的情况,一位叫梅拉(公元1世纪人)的与老普林尼同期的作家说:
“亚细亚极东有印度人、赛里斯人……赛里斯国即界居二山之间。其人诚实,世界无比。善于经商……”
那么,老普林尼怎么描述中国人呢?
“据云,其人(赛里斯人)身体高大,过于常人,红发碧眼,声音洪亮,惜言语不通,不能与之交谈。”
“红发碧眼”显然不可能是中国内地人。我们只能推测,他们可能是把西域的某些民族当成了中国人。
在普林尼和其他许多罗马作家的著作中,中国是与丝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丝绸在罗马非常有名,是贵族富商争相追逐的奢侈品。关于罗马人对中国丝绸的喜好和追求,有很多故事:比如凯撒穿着丝绸袍子去戏院看戏引起轰动;“埃及艳后”(实际上她是女王而不是王后)克丽奥佩特拉的丝绸衣服,是把中国丝绸运到埃及以后,由当地的织工拆下来重新编织而成,据说是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珍贵的丝线;还有一件事非常有趣:公元前1世纪罗马著名军事将领克拉苏率军远征安息,战争中波斯军队把用丝绸织的军旗挥舞起来,晃得罗马官兵眼花缭乱。
安息(波斯)的地理位置正在欧亚大陆中央,介于中国和罗马之间。正是因为波斯控制和垄断着中国与欧洲的丝绸贸易,丝绸才在罗马极其稀少昂贵。但是,罗马贵族对丝绸梦寐以求,趋之若鹜,为得到它不惜代价。
同时,老普林尼等一些人则对此现象忧心忡忡,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因为购买丝绸花费了国库大量钱财,大家追逐奢华,互相攀比炫富,还败坏了社会风气。衣服本来是为了遮蔽身体的,穿上用丝绸制作的衣服,到底是为了遮蔽身体还是炫耀身体?老普林尼抱怨,为了罗马贵族的奢侈需求,每年大量的银币流向了印度、中国和安息,“奢侈和女人让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从中国丝绸在罗马流传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测,庞贝的居民也是有可能使用来自中国的包括丝绸在内的物品的。这也算是中国与庞贝古城的一个历史渊源。
(摘自黄山书社《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作者: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