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白云岩坡地土壤-表层岩溶带结构及水文特征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层岩溶带是喀斯特关键带的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水文调蓄功能,但岩溶发育程度对表层岩溶带水文特征的影响还不明晰。本研究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和水文地质钻探技术,结合水分和水位动态监测,量化坡地岩溶发育和水文特征,解析土壤-表层岩溶带对降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球物理勘探可以较好地运用到岩溶区关键带结构的探测,坡地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厚度平均值分别小于0.63和2.60 m。岩溶化程度强的坡地视电阻率较高,节理裂隙发育且渗透性强(0.73 m·d~(-1));表层岩溶带对降雨的调节能力更强,表现为土壤水分变化具
其他文献
数值求解气液两相流模型,辅以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的进口形式对平流式沉淀池水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采用压力隐式算子分裂(PISO)算法求解离散方程;利用VOF法追踪自由水面的位置。经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平流式沉淀池的进口设计中,当进口布置在进水墙竖直方向中间位置时,可以使回流区长度减小,能够提高初沉池的运行效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进水口开口大小总和一样时,通过减小单个进水的高度并且增加进口的个数,可以进一步减小沉淀池内的回流区大小,而且这时
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扰动,喀斯特区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综合分析喀斯特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持。本研究以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域广南县为例,从自然和人为因素角度构建喀斯特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CA对2000、2010和2018年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反演,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广南县整体脆弱性变化较小,但脆弱程度在不断加剧。在脆弱等级方面,该县以微度脆弱为主,但轻度、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区,选取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理论和方法,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反照率(Albedo)建立Albedo-NDVI特征空间,构建荒漠化差值指数,对民勤县荒漠化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荒漠化面积占民勤县总面积的90%以上,绿洲零星分布在大面积荒漠化土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