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呈逐日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畅通患者的血管[1]。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血管通路的良好状态,动脉内瘘是血管通路的重要之一,能够长期利用,容易穿刺,且出血较少,安全性高[2]。对血管通路进行良好、有效的护理能够使其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对血液透析患者保护动静脉瘘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74例,均被诊断为患有尿毒症疾病。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42.1±2.2)岁,最短透析时间1年,最长透析时间5年,血流量为每分钟200~250ml,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左右。7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患有狼疮性肾炎,有8例患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有60例患者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分为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
1.2.1手术前护理措施
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查看内瘘的情况,主要是对瘘管是否存在渗血、渗液、红肿等现象进行检查。使用听诊器对瘘管的杂音、震颤等进行听诊,对患者的瘘管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进行查看。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良好卫生习惯进行培养,主要护理对象时卫生状况较差的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前使用肥皂水将造瘘侧肢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便手术的顺利开展。此外,护理人员应对伴有恐惧、紧张心理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整,对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使患者的紧张心理得到缓解和消除,有利于降低患者对手术的疼痛感。
1.2.2手术中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的一天内对内瘘的畅通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如发生内瘘侧手臂疼痛难忍或者是渗血不止等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如患者出现明显的静脉端血管震颤、血管杂音等现象,说明内瘘畅通,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将内瘘侧肢抬高30°,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降低内瘘侧手臂肿胀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在确认内瘘畅通无异常现象后,应叮嘱患者穿着衣袖较为宽松的衣物,在进行卧床休息时不可压迫造瘘侧手臂,对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和干燥进行保持。并教导患者如何对动脉震颤进行触摸,使患者能够对动脉震颤音进行了解,如发生流通不畅的现象,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此外,护理人员不可在患者的造瘘侧肢进行输液、静脉注射、血压测量等操作,防止药物刺激引发静脉炎,闭塞内瘘,避免发生血肿现象。
在进行内瘘穿刺手术时,应尽早的开展,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避免血管内膜损伤的发生情况,降低血管壁损伤、硬结疤痕的形成。如患者发生穿刺处皮肤变薄或者是透析时针眼处渗血现象,护理人员应采取纽扣式或者是绳梯法进行穿刺操作。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使内瘘吻合口和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保持在6cm以上,应在血管充分暴露情况下进行穿刺,使患者的痛苦程度降低。在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左手拇指对血管进行固定,右手使针头以40~45°倾斜角刺进皮肤和血管,当手术结束后使用胶布对针翼进行固定,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1.2.3手术后护理措施
当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使用无菌少补对穿刺点进行及时的轻压处理,并将针头缓慢的拔出,当针头将要离开血管时快速的拔出并进行加压操作,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消除患者的出血现象。在进行挤压时,护理人员应对力度进行控制,以防发生出现症状,并告知患者如发生出血现象应对发生血肿的部位进行冷敷,一天后再进行湿热敷处理。当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对穿刺点进行观察,不可以在针眼渗血情况下将胶布去除,如患者渗血较多,应对穿刺点先进行压迫处理,再联系透析室,对患者进行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疗效(表1)
表1 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疗效(n/%)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27%,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表2)
表2 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由表2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4.05%,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8%,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能够长期使用。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措施时,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查看,对血管通路的畅通情况进行观察,对穿刺点和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和两针之间的距离进行把握。在进行透析拔针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止血方式,防止血肿的发生,预防瘘管堵塞,并对患者的清洁卫生进行保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防止发生感染现象[3]。通过本研究表明,采取综合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其使用的寿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0):576-578.
[2]曲利萍,钱卫明.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的内瘘护理[J].河北医学,2010,16(9):1133-1134.
[3]王云燕,毛静,封蕾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58-60.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呈逐日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畅通患者的血管[1]。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血管通路的良好状态,动脉内瘘是血管通路的重要之一,能够长期利用,容易穿刺,且出血较少,安全性高[2]。对血管通路进行良好、有效的护理能够使其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对血液透析患者保护动静脉瘘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74例,均被诊断为患有尿毒症疾病。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42.1±2.2)岁,最短透析时间1年,最长透析时间5年,血流量为每分钟200~250ml,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左右。7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患有狼疮性肾炎,有8例患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有60例患者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分为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
1.2.1手术前护理措施
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查看内瘘的情况,主要是对瘘管是否存在渗血、渗液、红肿等现象进行检查。使用听诊器对瘘管的杂音、震颤等进行听诊,对患者的瘘管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进行查看。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良好卫生习惯进行培养,主要护理对象时卫生状况较差的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前使用肥皂水将造瘘侧肢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便手术的顺利开展。此外,护理人员应对伴有恐惧、紧张心理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整,对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使患者的紧张心理得到缓解和消除,有利于降低患者对手术的疼痛感。
1.2.2手术中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的一天内对内瘘的畅通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如发生内瘘侧手臂疼痛难忍或者是渗血不止等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如患者出现明显的静脉端血管震颤、血管杂音等现象,说明内瘘畅通,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将内瘘侧肢抬高30°,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降低内瘘侧手臂肿胀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在确认内瘘畅通无异常现象后,应叮嘱患者穿着衣袖较为宽松的衣物,在进行卧床休息时不可压迫造瘘侧手臂,对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和干燥进行保持。并教导患者如何对动脉震颤进行触摸,使患者能够对动脉震颤音进行了解,如发生流通不畅的现象,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此外,护理人员不可在患者的造瘘侧肢进行输液、静脉注射、血压测量等操作,防止药物刺激引发静脉炎,闭塞内瘘,避免发生血肿现象。
在进行内瘘穿刺手术时,应尽早的开展,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避免血管内膜损伤的发生情况,降低血管壁损伤、硬结疤痕的形成。如患者发生穿刺处皮肤变薄或者是透析时针眼处渗血现象,护理人员应采取纽扣式或者是绳梯法进行穿刺操作。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使内瘘吻合口和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保持在6cm以上,应在血管充分暴露情况下进行穿刺,使患者的痛苦程度降低。在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左手拇指对血管进行固定,右手使针头以40~45°倾斜角刺进皮肤和血管,当手术结束后使用胶布对针翼进行固定,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1.2.3手术后护理措施
当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使用无菌少补对穿刺点进行及时的轻压处理,并将针头缓慢的拔出,当针头将要离开血管时快速的拔出并进行加压操作,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消除患者的出血现象。在进行挤压时,护理人员应对力度进行控制,以防发生出现症状,并告知患者如发生出血现象应对发生血肿的部位进行冷敷,一天后再进行湿热敷处理。当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对穿刺点进行观察,不可以在针眼渗血情况下将胶布去除,如患者渗血较多,应对穿刺点先进行压迫处理,再联系透析室,对患者进行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疗效(表1)
表1 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疗效(n/%)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27%,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表2)
表2 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由表2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4.05%,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8%,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能够长期使用。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措施时,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查看,对血管通路的畅通情况进行观察,对穿刺点和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和两针之间的距离进行把握。在进行透析拔针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止血方式,防止血肿的发生,预防瘘管堵塞,并对患者的清洁卫生进行保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防止发生感染现象[3]。通过本研究表明,采取综合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其使用的寿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0):576-578.
[2]曲利萍,钱卫明.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的内瘘护理[J].河北医学,2010,16(9):1133-1134.
[3]王云燕,毛静,封蕾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