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对以宜州市龙头乡向南村水族屯的环境概况、民族习俗、神话故事、标志建筑进行简述,并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作出了思考。
【关键词】:向南水族屯;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三千多前,骆越人与殷商王朝同属一族,后融入百越,在周武伐纣、大军压境之时,被迫携老带幼,脱离了昏庸的商纣统治,带着自己的文明与尊严,从故土北国迁向了千里数外的岭南,此后为躲避战乱,又经过长期的颠簸辗转,来到了雷公山与月亮山的腹地的都江畔,最终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民族——水族。 据相关统计,全国共有36万水族人口,其中,在广西境内的水族约有1.4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等县、市。
向南村水族屯位于宜州市西部的龙头乡,是全市最边远的一个贫困山区乡。在与屯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宜州市龙头乡向南水族屯居民均为向南开基祖炳东公后裔,炳东公于清乾隆末年,自广东嘉应州佛祖岭西迁而来,先于黔东南、桂西北一带经商,后于嘉庆年间迁到一周的怀远、拉浪、永顺经商,均为客居,最后因“龙头乡青山水秀,人物恬熙”而定居向南,至今150年。
一、环境概况
向南水族屯位于宜州市龙头乡龙盘村东西方向,座北朝南,青山环绕,林木茂盛。东面有后龙泉,西面有六湘泉,源源不断的两股清泉从村前缓缓流过。一片成荫的草地像村屯南面延伸开来,肥沃的土地是安置田地的理想平川。祖先最先把此村命名为“花马村”,相传有一天,一匹从后山树林跑出来的花马闯入了正在兴土建村的祖先们的视线,花马一路向南跑去,祖先认为这是吉祥之兆而取名“花马村”,后来根据花马“指引”的方向更名为“向南村”。
二、民族习俗
向南村水族屯居民均为彭氏水族人,说水族话,穿水族服饰,房屋建筑风格与当地普通建筑有所不同,但由于封建社会时期,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服飾、及民族习俗收到歧视,加上现代科技及生活习惯的渗入,近十多年来,水族的语言、服饰和习俗基本都被“同化”了,唯一得以保留下来的是每年过端节的习惯。水族的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端节从首批至末批,延时50余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每年的阴历八月三十至九月初六期间,当地居民欢度端节,张贴喜庆楹联,燃放鞭炮,祭祀祖宗,寓意吉祥兴旺。鸭是水族人的崇敬物,不得宰杀,更不能以鸭供奉祖先,因而供品以鱼鸡为主。
三、神话故事
水麒麟的神话故事对向南水族屯世世代代的水族人有着不可抹灭的影响, 故事主要讲述了被水龙王囚禁的小妖龙,趁水龙王外出逃出了牢笼,霸占了麒麟河,并肆意破坏,麒麟河之主水麒麟与之绞斗,打斗中小妖龙施展妖法将附近水族人家淹没,为救水族人,水麒麟撕下胸口一块皮,形成“皮筏”,不料被小妖龙咬破颈脖,最终与小妖龙同归于尽。水族人为了传教后代不忘水麒麟之恩,打造了镌刻麒麟的银质护身符挂在胸前。如今,水族人家在孩子坠地时挂上谁麒麟护身符,孩子懂事之后又向他们讲述这动人的神话故事,让水麒麟永远活在子孙后辈的心中。
四、标志建筑
彭氏宗祠是向南水族屯内的标志性建筑,原建于广东兴宁老街,大门张贴楹联“高贤世德,宋史家声”,当地家家户户神台上均书写此联。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彭氏宗祠得以修复,每逢过节,人们带上供品赴宗祠供奉祖先,纪念祖先,发扬祖先品德。
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
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向南水族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怀,水电、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有了较良好改善,村寨面貌得到较好改造。但屯长告诉笔者随着村里唯一一位会说水话的老人去世,水族的语言、文字、服饰、刺绣技艺等几乎彻底失传,水族屯也面临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况,政府给予的资金投入多用于村寨面貌的改善,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投入。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壮族自治区,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除了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更是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史诗、歌谣、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绘画、刺绣、印染等各种艺术、技艺及礼仪、节庆和体育竞技活动。它们代表了一部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承载了饱满的民族精神和情感,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体现了人类神奇的智慧。向南水族屯作为广西水族文化中的稀有珍宝,却只有虚华的外观,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是当地居民及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民族特色村寨承载了我国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展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民族特色村寨既是保护对象,又是开发资源,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一些重要原则。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重在突出文化特色,应当围绕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去探索开发途径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让向南水族屯展现名副其实的民族魅力。
结语
中国梦的构想离不开对美丽中国的追求,民族村寨占了我国的大量国土面积,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展现民族魅力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如果不加以重视,它随时面临被消灭的危机,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也会因此淹没在浩茫的时间大海中。人类的社会离不开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村寨的构建应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屈利君. 广西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分布状况及其价值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9.
[2]黄胜. 水族端节的教育价值初探[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5):46-49.
[3]覃美娟.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
[4]王晓艳孙伟. 文化资本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以云南大姚县松子园彝族村为例[J]. 民族论坛, 2015(3):66-69.
[5]石雯慧李忠斌.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研究综述[J]. 民族论坛, 2013(2):62-65.
【关键词】:向南水族屯;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三千多前,骆越人与殷商王朝同属一族,后融入百越,在周武伐纣、大军压境之时,被迫携老带幼,脱离了昏庸的商纣统治,带着自己的文明与尊严,从故土北国迁向了千里数外的岭南,此后为躲避战乱,又经过长期的颠簸辗转,来到了雷公山与月亮山的腹地的都江畔,最终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民族——水族。 据相关统计,全国共有36万水族人口,其中,在广西境内的水族约有1.4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等县、市。
向南村水族屯位于宜州市西部的龙头乡,是全市最边远的一个贫困山区乡。在与屯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宜州市龙头乡向南水族屯居民均为向南开基祖炳东公后裔,炳东公于清乾隆末年,自广东嘉应州佛祖岭西迁而来,先于黔东南、桂西北一带经商,后于嘉庆年间迁到一周的怀远、拉浪、永顺经商,均为客居,最后因“龙头乡青山水秀,人物恬熙”而定居向南,至今150年。
一、环境概况
向南水族屯位于宜州市龙头乡龙盘村东西方向,座北朝南,青山环绕,林木茂盛。东面有后龙泉,西面有六湘泉,源源不断的两股清泉从村前缓缓流过。一片成荫的草地像村屯南面延伸开来,肥沃的土地是安置田地的理想平川。祖先最先把此村命名为“花马村”,相传有一天,一匹从后山树林跑出来的花马闯入了正在兴土建村的祖先们的视线,花马一路向南跑去,祖先认为这是吉祥之兆而取名“花马村”,后来根据花马“指引”的方向更名为“向南村”。
二、民族习俗
向南村水族屯居民均为彭氏水族人,说水族话,穿水族服饰,房屋建筑风格与当地普通建筑有所不同,但由于封建社会时期,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服飾、及民族习俗收到歧视,加上现代科技及生活习惯的渗入,近十多年来,水族的语言、服饰和习俗基本都被“同化”了,唯一得以保留下来的是每年过端节的习惯。水族的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端节从首批至末批,延时50余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每年的阴历八月三十至九月初六期间,当地居民欢度端节,张贴喜庆楹联,燃放鞭炮,祭祀祖宗,寓意吉祥兴旺。鸭是水族人的崇敬物,不得宰杀,更不能以鸭供奉祖先,因而供品以鱼鸡为主。
三、神话故事
水麒麟的神话故事对向南水族屯世世代代的水族人有着不可抹灭的影响, 故事主要讲述了被水龙王囚禁的小妖龙,趁水龙王外出逃出了牢笼,霸占了麒麟河,并肆意破坏,麒麟河之主水麒麟与之绞斗,打斗中小妖龙施展妖法将附近水族人家淹没,为救水族人,水麒麟撕下胸口一块皮,形成“皮筏”,不料被小妖龙咬破颈脖,最终与小妖龙同归于尽。水族人为了传教后代不忘水麒麟之恩,打造了镌刻麒麟的银质护身符挂在胸前。如今,水族人家在孩子坠地时挂上谁麒麟护身符,孩子懂事之后又向他们讲述这动人的神话故事,让水麒麟永远活在子孙后辈的心中。
四、标志建筑
彭氏宗祠是向南水族屯内的标志性建筑,原建于广东兴宁老街,大门张贴楹联“高贤世德,宋史家声”,当地家家户户神台上均书写此联。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彭氏宗祠得以修复,每逢过节,人们带上供品赴宗祠供奉祖先,纪念祖先,发扬祖先品德。
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
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向南水族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怀,水电、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有了较良好改善,村寨面貌得到较好改造。但屯长告诉笔者随着村里唯一一位会说水话的老人去世,水族的语言、文字、服饰、刺绣技艺等几乎彻底失传,水族屯也面临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况,政府给予的资金投入多用于村寨面貌的改善,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投入。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壮族自治区,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除了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更是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史诗、歌谣、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绘画、刺绣、印染等各种艺术、技艺及礼仪、节庆和体育竞技活动。它们代表了一部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承载了饱满的民族精神和情感,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体现了人类神奇的智慧。向南水族屯作为广西水族文化中的稀有珍宝,却只有虚华的外观,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是当地居民及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民族特色村寨承载了我国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展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民族特色村寨既是保护对象,又是开发资源,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一些重要原则。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重在突出文化特色,应当围绕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去探索开发途径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让向南水族屯展现名副其实的民族魅力。
结语
中国梦的构想离不开对美丽中国的追求,民族村寨占了我国的大量国土面积,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展现民族魅力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如果不加以重视,它随时面临被消灭的危机,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也会因此淹没在浩茫的时间大海中。人类的社会离不开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村寨的构建应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屈利君. 广西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分布状况及其价值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9.
[2]黄胜. 水族端节的教育价值初探[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5):46-49.
[3]覃美娟.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
[4]王晓艳孙伟. 文化资本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以云南大姚县松子园彝族村为例[J]. 民族论坛, 2015(3):66-69.
[5]石雯慧李忠斌.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研究综述[J]. 民族论坛, 2013(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