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喙墨尾的红嘴鸥展翅翱翔共舞“探戈”,或时而掠过水面,拨起朵朵涟漪;“八字胡”文须雀立于芦花上定妆亮相,或时而蹿动觅食,竞相追逐;喙细长且尖翘的反嘴鹬闲然自适“沐浴”,或时而漫步岸边,梳理羽翼……在高秋生的相册里,一张张灵动的鸟禽传递着自然的气息。
“这些都是在汾河景区拍摄的鸟禽,近5年,仅在汾河景区我就拍到了有七十余种。”
高秋生是太原鸟圈里出了名的拍鸟人。什么季节有什么鸟禽,是候鸟还是旅鸟,鸟禽叫声怎样?问他,无一不知。
可真正让高秋生上心、将拍鸟作为摄影兴趣培养的当属2015年底山西省太原市北中环桥汾河边“作客”的一只黑鹳。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鸟禽,黑黑的,鸟友们都说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高秋生说,“自幼常来汾河边,以前河道杂草丛生,泥沙淤积,垃圾遍布,整个一滩臭水,想都不敢想。”
“短短几年变化,黑鹳都来了,它对栖息环境特别是对觅食水域的要求很是挑剔。”尽管高秋生初拍黑鹳的相机并不是最先进,可就是这一眼,让高秋生怦然心动。
“水质好,鸟儿都结着队来了,2016年黑鹳来了2只,2017年来了有6只,到2019年,黑鹳最多,来了11只,在汾河景区小店至柴村桥一段,待了近3个月才走。”高秋生边说边拿出相机找着黑鹳的照片。红嘴红腿、身披“黑袍”的黑鹳或安静站立、或衔鱼俯倾,身影倒映在水中。
“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这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嘱托。时隔近3年,总书记今年5月12日在太原考察调研时,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强调要“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高秋生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很是自豪:“自太原九河治理后,鸟禽和我们都算是受益者了,像红耳鹎、暗绿绣眼、红嘴相思鸟等许多南方鸟禽都来了,红耳鹎还选择在咱们这安家。”
汾河,出管涔,入黄河。绵延716公里,孕育灿烂三晋文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太原市坚持汾河治理美化与两岸风貌管控相结合,突出自然性、人文性、服务性,在汾河一、二、三期治理的基础上,又启动了四期治理工程,并于今年6月初开建,将最大程度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今年初,正值隆冬,高秋生又在汾河景区南内环桥附近,發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这是继2018年冬天后又一次发现白尾海雕的足迹。
“这个体长快1米的家伙在汾河景区现身,在鸟友群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原本在东北地区才能捕捉到它。能在这里见到它的身影,说明汾河水质在不断好转。”
七百里汾河水,犹似银河落九天。今年6月底,山西省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
“随着汾河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推进,定会有更多的鸟禽‘恋上’汾河,到那时,拍摄的鸟禽种类也要更丰富了。”高秋生满心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