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13日,中央军委未雨绸缪,正式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开始御敌部署:决定以部署在中原地区,作为国防机动部队的第13兵团(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在东北齐齐哈尔等地区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等部,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在军委决定中,第40军是东北边防军主力之一,而该军首任军长,就是韩先楚。
7月19日,中央军委颁布命令,任命邓华、解方、杜平3人分别担任第13兵团司令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25日,中央军委决定,“升任第40军军长韩先楚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8月,中央军委又任命洪学智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在此前后,第13兵团马不停蹄,车运东北,又称北上兵团。
韩先楚(1913—1986),作为人民军队著名悍将,跻身第13兵团领导层是实至名归:红军岁月,披坚执锐,从士兵成长为师长;抗战时期,迭歼日伪军,从副团长成长为旅长;解放战场,屡建奇功,从纵队副司令员成长为兵团副司令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抗美援朝征程。10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以第13兵团领导机构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构,任命邓华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这样,韩先楚遂成为志愿军总部领导之一。
朝鲜半岛,向被半岛人民雅称“三千里锦绣江山”,故“三千里江山”就成为朝鲜半岛的代名词。韩先楚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到这片土地上打仗,并在这片“三千里江山”打下赫赫威名!
由于是第40军首任军长,韩先楚主动要求跟随该军行动,得到彭德怀同意。于是,韩先楚跟随第40军行动,由辽宁安东(今丹东)渡江,向朝鲜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
本来,志愿军总部预想:先在朝鲜北部尚未失守地区站稳脚跟,利用有利地形与敌周旋,对“联合国军”实施积极防御,阻遏其攻势,发现其弱点,然后伺机实施反击,将其歼灭。
可是,志愿军入朝第二天,西线“联合国军”已经占领平壤,进至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之线,东线南朝鲜军已进占老五里、洪原等地。而此时,志愿军仅有4个师又1个团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各部队距离预定防御地区还有120~270公里。显然,志愿军已经不可能先敌进入预定设防地区组织防御。敌变我变!利用“联合国军”尚未察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仍然分兵冒进之机,志愿军总部果断发动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决定:第42军主力位于东线黄草岭、赴战岭地区,全力阻止南朝鲜军北进,保护西线主力侧后安全;集中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1个师于西线,在云山、温井、熙川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军第1师、第6师、第8师。
根据彭德怀指示,跟随第40军行动的韩先楚奉命组织一个精干的前线指挥所,就近直接指挥志愿军西线部队(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及第42军1个师)作战。彭德怀如此信任,韩先楚备感压力。他对继任的第40军军长温玉成说过:“第40军要打好,打出个样子来!不然,我这个‘老军长’面子不好看啊!”
10月25日,志愿军在敌进我进中同敌展开交战,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在韩先楚“要打好,打出个样子来”的感召下,第40军第118师积极推进,设伏于温井以北两水洞地区,隐蔽待机。
10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正向鸭绿江畔推进的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倒霉了:该团先头营稀里糊涂落入志愿军伏击圈。
第118师主力立即采取韩先楚倡导的“拦头、截尾、斩腰”战法,对敌先头营发起攻击,将敌很快截成3段,予以围歼。激战5小时,第118师主力全歼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先头营及1个炮兵中队,取得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捷报传来,韩先楚大喜:“打得好,打出了样子!”
10月25日这一天,志愿军第40军旗开得胜;第二年,祖国人民把这一天作为抗美援朝纪念日。这是第40军的光荣,也是韩先楚的光荣!
敌第2团主力拼命前扑增援,遭到志愿军1个连兵力阻击,竟然无法前进一步!两水洞挨揍之后,南朝鲜军第6师调整部署,令第2团余部缩守温井,负隅顽抗。韩先楚根本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命令第40军主力务必于25日晚围歼温井之敌。
10月25日15时50分,根据韩先楚围歼温井之敌命令,第40军布下天罗地网:以第118师由温井西北攻击;以第120师1个团由温井正南攻击,1个团置于温井以东阻击熙川之敌西援,1个团置于温井以南阻击云山之敌北援;以第119师担任警戒,阻击南逃北援之敌。
在实施第一次战役西线作战指挥过程中,韩先楚注意发挥志愿军长于运动战的优势,指挥所属部队连续突击,争取了先机展开之利。温井奏捷之后,按照原定方案,他督促西线各军分别向云山、宁边、熙川、楚山、古场之敌展开猛烈攻击。在他密切关注下,第39军重创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让他引以为憾的是,第38军穿插熙川以南不力,致使落网之敌死里逃生,该军受到彭德怀严厉批评!
由于韩先楚主要跟随第40军行动,便于就近指挥,该军战绩不凡。《抗美援朝战争史》有载:
10月25日至30日,志愿军第40军部队连战皆捷,连续取得了两水洞战斗、龟头洞战斗、龙谷洞战斗等作战的胜利,共歼敌1400余人,完成志愿军总部所赋予的任务。10月30日,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颁布嘉奖令:“我四十军不顾疲劳及敌机轰炸,勇敢作战,已基本上歼灭了伪六师及八师两个营,缴获颇多。……值得表扬,特电嘉奖。” 随后,第40军向宁边地区攻击前进,与美军第24师激战于清川江北岸,争夺清川江北桥头堡阵地,最终迫使美军第24师主力撤至清川江南岸地区。
1950年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共歼“联合国军”1.5万余人,挫败了敌人在当年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半岛的狂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1950年11月6日,志愿军刚刚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就集中20余万人,兵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再次疯狂北犯。为了粉碎“联合国军”攻势,把战线推至平壤、元山一线,志愿军总部决定进行第二次战役,东、西两线同时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战场,然后实施战役反击。
这次战役仍分东、西两线作战,西线主力是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以及第50军、第66军(两军都经历过第一次战役)。鉴于第38军第一次战役打得不理想、第42军刚从东线调到西线,彭德怀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第38、第42军作战行动”。
韩先楚率领3人前指参谋班子离开志愿军总部驻地大榆洞,驱车赶往第38军军部驻地,并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听取德川、宁远敌军情况汇报,对遂行第二次战役中的作战任务,与两个军的负责人进行了周密的研究。
在第一次战役中,第38军曾受到过彭德怀严厉批评,全军上下都觉得很没面子。这次战役被志愿军总部赋予突击重任,全军上下情绪激昂,决心打好翻身仗。韩先楚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在该军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他鼓励大家振作起来,发扬敢打、敢拼、敢胜精神,发扬部队光荣传统,坚决打好这一仗。《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本来,志愿军首长决定以该军在第42军一部配合下歼灭德川之敌,但该军主动请战,包打德川,得到志愿军首长的批准”。这里的“志愿军首长”,主要是指韩先楚。当时,他敢于这样做,无疑是对第38军首长的信任与支持。
根据彭、邓首长部署,结合部队士气,韩先楚最终确定歼灭德川、宁远之敌部署:以第38军歼灭德川地区南朝鲜军第7师,以第42军歼灭宁远地区南朝鲜军第8师。上述部署,得到志愿军总部批准。随后,第38军、第42军迅速开向指定地域,至11月25日全部进入进攻出发地域完成战役展开,做好了各项进攻准备。
11月25日晚,第38军、第42军在西线正面各军积极配合下,闪击德川、宁远之敌。战至26日黄昏,韩先楚指挥第38军、第42军成功歼灭德川、宁远之敌,打开了战役缺口。
11月27日13时,为迅速扩大战役胜利成果,彭德怀命令:第38军主力于27日晚进至德川以西戛日岭、兴德里地区,准备歼灭东援南逃之敌;然后,以1个师逼近军隅里,军主力向院里、龙潭里方向攻击前进。如球场、院里之敌南逃,则该部速向军隅里以南之三所里、平院里迂回,堵击军隅里、价川之敌。第42军立即攻歼当面敌人,然后主力向顺川、肃川方向攻击前进。
根据彭德怀的意图,韩先楚指挥第38军、第42军于当晚开始行动。《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为提高迂回速度,形成多层迂回,保证有力截击清川江以北之敌,韩先楚副司令员和第38军首长决定:以军主力沿德川至军隅里公路及其北侧攻击前进,构成截击敌军的对内正面;以第113师(欠第339团)沿安山洞、船街里、龙沼里的山间小道,向三所里实施穿插迂回,构成截击敌军的对外正面;另以第339团3营经三所里直插安州、肃川间破路炸桥,阻敌后撤。”
部队出发前,韩先楚对第38军第113师领导特别交代:必须充分认识三所里的战略地位,它关系到此次战役的胜负,必须坚决抢占三所里,坚决完成战役迂回!同时,他还提出了三项过硬要求:保证按时出发、中途无权停顿、必须截住敌人!
第113師出发后,第38军主力直扑戛日岭。韩先楚最担心的是,该军主力能不能顺利通过戛日岭垭口。他和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兴元驱车超越部队,抢先赶到戛日岭垭口附近,三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高大的垭口吞噬着公路,使人望而生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被“联合国军”占领,第38军主力插翅难过。他火速指示随行的志愿军司令部侦察处副处长崔醒农:调转车头疾驶,命令跟上来的第114师马上抢占戛日岭垭口。该师先头部队飞奔向前,刚刚爬上垭口,便发现土耳其旅先头营也迎面扑来,距离垭口不到40米!他们先行发起冲击,后续部队随即冲上,激战2小时,终将土耳其旅先头营击溃,成功控制了垭口,保障第38军主力顺利通过。
28日晨,第113师在“绝不让敌人跑掉”的口号鼓舞下,经过14小时疾进,行程70余公里,到达价川以南三所里,继又占领龙源里,切断了“联合国军”南退北援之路,从而动摇了敌人整个攻势。志愿军正面部队抓住这一战机,乘势向“联合国军”展开攻击。
战至12月1日,志愿军西线部队经过连续7昼夜作战,彻底粉碎“联合国军”总攻势。到12月24日,志愿军东线部队收复兴南地区及东线沿海各港口。至此,第二次战役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不下2万余人,几乎收复“三八线”以北全部失地,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在第二次战役中,韩先楚统一指挥的第38军、第42军,勇猛坚决,总体表现上乘。特别是第38军第113师出色地完成了战役迂回任务,为赢得整个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嘉奖令中,彭德怀褒奖第38军为“万岁军”。
“联合国军”退守“三八线”以后,贼心不死:一面积极调整部署,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妄图争取喘息时间。1950年12月31日17时,为粉碎“联合国军”阴谋,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第三次战役。根据韩先楚等建议,作战目标直指临津江东岸到北汉江西岸地区守敌南朝鲜军。 战役打响1个小时之内,在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配合下,韩先楚奉命指挥右纵队4个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50军)和6个炮兵团,于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突破敌军防御。右纵队的第38军、第39军率先突破敌人“三八线”既设阵地,直扑南朝鲜军第6师、第1师。与此同时,左纵队(第42军、第66军,吴瑞林指挥)也发起突击。当面敌人望风披靡,右、左两纵队各部穷追不舍。韩先楚指挥右纵队扩大胜利成果,一昼夜前进15公里至20公里,直扑汉城(今首尔)北面门户议政府,汉城附近南朝鲜军闻风而逃。
1951年1月2日7时、8时,韩先楚命令右纵队各军及早拿下议政府,然后向汉城攻击前进。这样,沿途敌军更加崩溃,“联合国军”防御体系瓦解。1月3日,李奇微被迫下令全线向汉城以南撤退。韩先楚依据战场形势,当即命令右纵队各军乘胜向汉城追击前进,继续扩大战果。当日,彭德怀来电指示右纵队主力南渡北汉江追歼。韩先楚分析认为,第三次战役本是一场政治战,表明“三八线”敌过我亦能过,如果恃勇轻进,恐中敌人“诱我南下”之计,遂大胆建议:右纵队大部集结于汉江北岸休整,待机而动。彭德怀细思有理,欣然采纳。
1月4日下午,韩先楚指挥的右纵队第39军占领汉城,第38军、第50军各有1个师进驻汉城。
拿下汉城,志愿军名震全世界。
部队进入汉城后,人们欢呼胜利。韩先楚却十分冷静,他认为还不是欢呼最后胜利的时候。根据中朝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指示,他把汉城防卫任务交给朝鲜人民军,下令右纵队各军逼近汉江,继续向南追击前进。1月8日,鉴于未能大量歼敌,以及韩先楚等提醒防备敌人“诱我南下”之计,彭德怀毅然决定结束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中,韩先楚指挥果断,深得彭德怀欣赏。为方便韩先楚机断专行,彭德怀致韩的指示电中常有“具体由韩部署之”等语。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部队中出现了轻敌速胜情绪,对战争形势存有不同认识。对这些问题不统一认识,将会严重影响作战准备和实施。因此,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并商朝鲜人民军同意,志愿军总部即筹备召开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1951年1月25日至29日,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在成川西南君子里志愿军总部所在地召开。韩先楚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战术问题》报告,明确否定各种速胜论,支持彭德怀抗美援朝必须持久制胜观点。
1951年1月中下旬,经过几番试探进攻,“联合国军”集中25万余人,采取所谓“相互靠拢、齐头并进、稳打稳扎”战法和所谓“磁性战术”“火海战术”,企图乘志愿军连续作战未得休整补充的机会,将志愿军击退到“三八线”以北地区。为防止“联合国军”进攻,争取时间掩护二线兵团集结,志愿军总部决定采取“西顶东放”战法,进行第四次战役。
自1月25日起,西起水原东至原州一线,“联合国军”兵分多路北窜,向汉江南岸第50军、第38军、第42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阵地猛烈进攻。志愿军首长极为重视西线汉江南岸阵地,多次指示坚守部队要确保汉江南岸阵地,以作为下一战役的前进基地。2月1日18时,为加强前线部队指挥,中朝联合司令部进一步明确第四次战役指挥问题,决定在“联司”统一指挥下,组成3个前方指挥所:由邓华负责指挥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简称“邓指”;由韩先楚负责指挥第38军、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指”;由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金雄(朝方将领)指挥人民军第2、3、5军团,简称“金指”。
韩先楚带着指挥所出发前,彭德怀向他专门交代,要尽量多争取一些时间,不要很快收缩,以利志愿军补充给养弹药。韩先楚慨然应允,表示绝不辜负彭老总信任。
依据当面敌情,韩先楚将朝鲜人民軍第1军团部署于金浦、仁川、永登浦、汉城地区,担任海岸防御及汉城守备任务;第50军(配属炮兵2个营)依托修理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点,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依托博达里、内飞山、国主峰等要点,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抗击敌人反攻汉城;第38军(配属炮兵2个连)主力作为预备队,另以1个师展开于汉城东南,抗击敌人反攻汉城。
这时,志愿军前线各军兵员没有得到任何补充,物资补给没有任何改善。韩先楚认为,在兵力、装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防御工事十分重要,他指示各级指挥员既要注意防止冻伤战士,又要注意修好防御工事。然而,由于构筑工事的工具、材料奇缺,加之天寒地冻,无法构筑坚固工事,仅能做一些简易工事。为了弥补防御工事不够坚固的弱点,他提出兵力配置要前轻后重,火力配置要前重后轻。他还指示前线各级指挥员,要选择好有利地形设立观察所,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加强阵地隐蔽伪装,阵地前沿和两翼要多设地雷,破坏敌人必经之路,以杀伤其有生力量。
敌人进攻开始后,韩先楚指挥所属部队依托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顽强阻击,与美军逐山逐水反复争夺,艰苦血战14个昼夜,敌人才前进了18公里。特别是2月4日、5日,在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防御正面上,美军第25师、第3师和土耳其旅集中100余架次飞机、200余辆坦克轮番进攻。韩先楚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抗击,在许多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对于韩先楚的指挥,敌军形容“甚为凶悍”。
这时,汉江已经开始解冻,且西线部队汉江南岸防御地域已经缩小,韩先楚认为如果敌军压到江边,部队背水作战,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为避免背水作战,他果断决定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各留一部兵力坚守汉江南岸桥头阵地,主力全部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至2月7日晚,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继续进行防御,留第38军和第50军、人民军第1军团各一部在汉江南岸坚守原有阵地,继续掩护“邓指”部队向横城地区集结,保障部队反击时的侧翼安全。
7月19日,中央军委颁布命令,任命邓华、解方、杜平3人分别担任第13兵团司令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25日,中央军委决定,“升任第40军军长韩先楚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8月,中央军委又任命洪学智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在此前后,第13兵团马不停蹄,车运东北,又称北上兵团。
韩先楚(1913—1986),作为人民军队著名悍将,跻身第13兵团领导层是实至名归:红军岁月,披坚执锐,从士兵成长为师长;抗战时期,迭歼日伪军,从副团长成长为旅长;解放战场,屡建奇功,从纵队副司令员成长为兵团副司令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抗美援朝征程。10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以第13兵团领导机构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构,任命邓华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这样,韩先楚遂成为志愿军总部领导之一。
“第40军要打好,打出个样子来!”
朝鲜半岛,向被半岛人民雅称“三千里锦绣江山”,故“三千里江山”就成为朝鲜半岛的代名词。韩先楚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到这片土地上打仗,并在这片“三千里江山”打下赫赫威名!
由于是第40军首任军长,韩先楚主动要求跟随该军行动,得到彭德怀同意。于是,韩先楚跟随第40军行动,由辽宁安东(今丹东)渡江,向朝鲜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
本来,志愿军总部预想:先在朝鲜北部尚未失守地区站稳脚跟,利用有利地形与敌周旋,对“联合国军”实施积极防御,阻遏其攻势,发现其弱点,然后伺机实施反击,将其歼灭。
可是,志愿军入朝第二天,西线“联合国军”已经占领平壤,进至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之线,东线南朝鲜军已进占老五里、洪原等地。而此时,志愿军仅有4个师又1个团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各部队距离预定防御地区还有120~270公里。显然,志愿军已经不可能先敌进入预定设防地区组织防御。敌变我变!利用“联合国军”尚未察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仍然分兵冒进之机,志愿军总部果断发动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决定:第42军主力位于东线黄草岭、赴战岭地区,全力阻止南朝鲜军北进,保护西线主力侧后安全;集中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1个师于西线,在云山、温井、熙川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军第1师、第6师、第8师。
根据彭德怀指示,跟随第40军行动的韩先楚奉命组织一个精干的前线指挥所,就近直接指挥志愿军西线部队(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及第42军1个师)作战。彭德怀如此信任,韩先楚备感压力。他对继任的第40军军长温玉成说过:“第40军要打好,打出个样子来!不然,我这个‘老军长’面子不好看啊!”
10月25日,志愿军在敌进我进中同敌展开交战,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在韩先楚“要打好,打出个样子来”的感召下,第40军第118师积极推进,设伏于温井以北两水洞地区,隐蔽待机。
10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正向鸭绿江畔推进的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倒霉了:该团先头营稀里糊涂落入志愿军伏击圈。
第118师主力立即采取韩先楚倡导的“拦头、截尾、斩腰”战法,对敌先头营发起攻击,将敌很快截成3段,予以围歼。激战5小时,第118师主力全歼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先头营及1个炮兵中队,取得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捷报传来,韩先楚大喜:“打得好,打出了样子!”
10月25日这一天,志愿军第40军旗开得胜;第二年,祖国人民把这一天作为抗美援朝纪念日。这是第40军的光荣,也是韩先楚的光荣!
敌第2团主力拼命前扑增援,遭到志愿军1个连兵力阻击,竟然无法前进一步!两水洞挨揍之后,南朝鲜军第6师调整部署,令第2团余部缩守温井,负隅顽抗。韩先楚根本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命令第40军主力务必于25日晚围歼温井之敌。
10月25日15时50分,根据韩先楚围歼温井之敌命令,第40军布下天罗地网:以第118师由温井西北攻击;以第120师1个团由温井正南攻击,1个团置于温井以东阻击熙川之敌西援,1个团置于温井以南阻击云山之敌北援;以第119师担任警戒,阻击南逃北援之敌。
在实施第一次战役西线作战指挥过程中,韩先楚注意发挥志愿军长于运动战的优势,指挥所属部队连续突击,争取了先机展开之利。温井奏捷之后,按照原定方案,他督促西线各军分别向云山、宁边、熙川、楚山、古场之敌展开猛烈攻击。在他密切关注下,第39军重创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让他引以为憾的是,第38军穿插熙川以南不力,致使落网之敌死里逃生,该军受到彭德怀严厉批评!
由于韩先楚主要跟随第40军行动,便于就近指挥,该军战绩不凡。《抗美援朝战争史》有载:
10月25日至30日,志愿军第40军部队连战皆捷,连续取得了两水洞战斗、龟头洞战斗、龙谷洞战斗等作战的胜利,共歼敌1400余人,完成志愿军总部所赋予的任务。10月30日,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颁布嘉奖令:“我四十军不顾疲劳及敌机轰炸,勇敢作战,已基本上歼灭了伪六师及八师两个营,缴获颇多。……值得表扬,特电嘉奖。” 随后,第40军向宁边地区攻击前进,与美军第24师激战于清川江北岸,争夺清川江北桥头堡阵地,最终迫使美军第24师主力撤至清川江南岸地区。
1950年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共歼“联合国军”1.5万余人,挫败了敌人在当年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半岛的狂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助力第38军荣膺“万岁军”美誉
1950年11月6日,志愿军刚刚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就集中20余万人,兵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再次疯狂北犯。为了粉碎“联合国军”攻势,把战线推至平壤、元山一线,志愿军总部决定进行第二次战役,东、西两线同时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战场,然后实施战役反击。
这次战役仍分东、西两线作战,西线主力是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以及第50军、第66军(两军都经历过第一次战役)。鉴于第38军第一次战役打得不理想、第42军刚从东线调到西线,彭德怀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第38、第42军作战行动”。
韩先楚率领3人前指参谋班子离开志愿军总部驻地大榆洞,驱车赶往第38军军部驻地,并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听取德川、宁远敌军情况汇报,对遂行第二次战役中的作战任务,与两个军的负责人进行了周密的研究。
在第一次战役中,第38军曾受到过彭德怀严厉批评,全军上下都觉得很没面子。这次战役被志愿军总部赋予突击重任,全军上下情绪激昂,决心打好翻身仗。韩先楚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在该军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他鼓励大家振作起来,发扬敢打、敢拼、敢胜精神,发扬部队光荣传统,坚决打好这一仗。《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本来,志愿军首长决定以该军在第42军一部配合下歼灭德川之敌,但该军主动请战,包打德川,得到志愿军首长的批准”。这里的“志愿军首长”,主要是指韩先楚。当时,他敢于这样做,无疑是对第38军首长的信任与支持。
根据彭、邓首长部署,结合部队士气,韩先楚最终确定歼灭德川、宁远之敌部署:以第38军歼灭德川地区南朝鲜军第7师,以第42军歼灭宁远地区南朝鲜军第8师。上述部署,得到志愿军总部批准。随后,第38军、第42军迅速开向指定地域,至11月25日全部进入进攻出发地域完成战役展开,做好了各项进攻准备。
11月25日晚,第38军、第42军在西线正面各军积极配合下,闪击德川、宁远之敌。战至26日黄昏,韩先楚指挥第38军、第42军成功歼灭德川、宁远之敌,打开了战役缺口。
11月27日13时,为迅速扩大战役胜利成果,彭德怀命令:第38军主力于27日晚进至德川以西戛日岭、兴德里地区,准备歼灭东援南逃之敌;然后,以1个师逼近军隅里,军主力向院里、龙潭里方向攻击前进。如球场、院里之敌南逃,则该部速向军隅里以南之三所里、平院里迂回,堵击军隅里、价川之敌。第42军立即攻歼当面敌人,然后主力向顺川、肃川方向攻击前进。
根据彭德怀的意图,韩先楚指挥第38军、第42军于当晚开始行动。《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为提高迂回速度,形成多层迂回,保证有力截击清川江以北之敌,韩先楚副司令员和第38军首长决定:以军主力沿德川至军隅里公路及其北侧攻击前进,构成截击敌军的对内正面;以第113师(欠第339团)沿安山洞、船街里、龙沼里的山间小道,向三所里实施穿插迂回,构成截击敌军的对外正面;另以第339团3营经三所里直插安州、肃川间破路炸桥,阻敌后撤。”
部队出发前,韩先楚对第38军第113师领导特别交代:必须充分认识三所里的战略地位,它关系到此次战役的胜负,必须坚决抢占三所里,坚决完成战役迂回!同时,他还提出了三项过硬要求:保证按时出发、中途无权停顿、必须截住敌人!
第113師出发后,第38军主力直扑戛日岭。韩先楚最担心的是,该军主力能不能顺利通过戛日岭垭口。他和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兴元驱车超越部队,抢先赶到戛日岭垭口附近,三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高大的垭口吞噬着公路,使人望而生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被“联合国军”占领,第38军主力插翅难过。他火速指示随行的志愿军司令部侦察处副处长崔醒农:调转车头疾驶,命令跟上来的第114师马上抢占戛日岭垭口。该师先头部队飞奔向前,刚刚爬上垭口,便发现土耳其旅先头营也迎面扑来,距离垭口不到40米!他们先行发起冲击,后续部队随即冲上,激战2小时,终将土耳其旅先头营击溃,成功控制了垭口,保障第38军主力顺利通过。
28日晨,第113师在“绝不让敌人跑掉”的口号鼓舞下,经过14小时疾进,行程70余公里,到达价川以南三所里,继又占领龙源里,切断了“联合国军”南退北援之路,从而动摇了敌人整个攻势。志愿军正面部队抓住这一战机,乘势向“联合国军”展开攻击。
战至12月1日,志愿军西线部队经过连续7昼夜作战,彻底粉碎“联合国军”总攻势。到12月24日,志愿军东线部队收复兴南地区及东线沿海各港口。至此,第二次战役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不下2万余人,几乎收复“三八线”以北全部失地,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在第二次战役中,韩先楚统一指挥的第38军、第42军,勇猛坚决,总体表现上乘。特别是第38军第113师出色地完成了战役迂回任务,为赢得整个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嘉奖令中,彭德怀褒奖第38军为“万岁军”。
欣赏韩先楚指挥能力,彭德怀明示“具体由韩部署之”
“联合国军”退守“三八线”以后,贼心不死:一面积极调整部署,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妄图争取喘息时间。1950年12月31日17时,为粉碎“联合国军”阴谋,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第三次战役。根据韩先楚等建议,作战目标直指临津江东岸到北汉江西岸地区守敌南朝鲜军。 战役打响1个小时之内,在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配合下,韩先楚奉命指挥右纵队4个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50军)和6个炮兵团,于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突破敌军防御。右纵队的第38军、第39军率先突破敌人“三八线”既设阵地,直扑南朝鲜军第6师、第1师。与此同时,左纵队(第42军、第66军,吴瑞林指挥)也发起突击。当面敌人望风披靡,右、左两纵队各部穷追不舍。韩先楚指挥右纵队扩大胜利成果,一昼夜前进15公里至20公里,直扑汉城(今首尔)北面门户议政府,汉城附近南朝鲜军闻风而逃。
1951年1月2日7时、8时,韩先楚命令右纵队各军及早拿下议政府,然后向汉城攻击前进。这样,沿途敌军更加崩溃,“联合国军”防御体系瓦解。1月3日,李奇微被迫下令全线向汉城以南撤退。韩先楚依据战场形势,当即命令右纵队各军乘胜向汉城追击前进,继续扩大战果。当日,彭德怀来电指示右纵队主力南渡北汉江追歼。韩先楚分析认为,第三次战役本是一场政治战,表明“三八线”敌过我亦能过,如果恃勇轻进,恐中敌人“诱我南下”之计,遂大胆建议:右纵队大部集结于汉江北岸休整,待机而动。彭德怀细思有理,欣然采纳。
1月4日下午,韩先楚指挥的右纵队第39军占领汉城,第38军、第50军各有1个师进驻汉城。
拿下汉城,志愿军名震全世界。
部队进入汉城后,人们欢呼胜利。韩先楚却十分冷静,他认为还不是欢呼最后胜利的时候。根据中朝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指示,他把汉城防卫任务交给朝鲜人民军,下令右纵队各军逼近汉江,继续向南追击前进。1月8日,鉴于未能大量歼敌,以及韩先楚等提醒防备敌人“诱我南下”之计,彭德怀毅然决定结束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中,韩先楚指挥果断,深得彭德怀欣赏。为方便韩先楚机断专行,彭德怀致韩的指示电中常有“具体由韩部署之”等语。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部队中出现了轻敌速胜情绪,对战争形势存有不同认识。对这些问题不统一认识,将会严重影响作战准备和实施。因此,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并商朝鲜人民军同意,志愿军总部即筹备召开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1951年1月25日至29日,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在成川西南君子里志愿军总部所在地召开。韩先楚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战术问题》报告,明确否定各种速胜论,支持彭德怀抗美援朝必须持久制胜观点。
指挥汉江南岸防御作战,敌人哀叹其指挥“甚为凶悍”
1951年1月中下旬,经过几番试探进攻,“联合国军”集中25万余人,采取所谓“相互靠拢、齐头并进、稳打稳扎”战法和所谓“磁性战术”“火海战术”,企图乘志愿军连续作战未得休整补充的机会,将志愿军击退到“三八线”以北地区。为防止“联合国军”进攻,争取时间掩护二线兵团集结,志愿军总部决定采取“西顶东放”战法,进行第四次战役。
自1月25日起,西起水原东至原州一线,“联合国军”兵分多路北窜,向汉江南岸第50军、第38军、第42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阵地猛烈进攻。志愿军首长极为重视西线汉江南岸阵地,多次指示坚守部队要确保汉江南岸阵地,以作为下一战役的前进基地。2月1日18时,为加强前线部队指挥,中朝联合司令部进一步明确第四次战役指挥问题,决定在“联司”统一指挥下,组成3个前方指挥所:由邓华负责指挥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简称“邓指”;由韩先楚负责指挥第38军、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指”;由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金雄(朝方将领)指挥人民军第2、3、5军团,简称“金指”。
韩先楚带着指挥所出发前,彭德怀向他专门交代,要尽量多争取一些时间,不要很快收缩,以利志愿军补充给养弹药。韩先楚慨然应允,表示绝不辜负彭老总信任。
依据当面敌情,韩先楚将朝鲜人民軍第1军团部署于金浦、仁川、永登浦、汉城地区,担任海岸防御及汉城守备任务;第50军(配属炮兵2个营)依托修理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点,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依托博达里、内飞山、国主峰等要点,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抗击敌人反攻汉城;第38军(配属炮兵2个连)主力作为预备队,另以1个师展开于汉城东南,抗击敌人反攻汉城。
这时,志愿军前线各军兵员没有得到任何补充,物资补给没有任何改善。韩先楚认为,在兵力、装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防御工事十分重要,他指示各级指挥员既要注意防止冻伤战士,又要注意修好防御工事。然而,由于构筑工事的工具、材料奇缺,加之天寒地冻,无法构筑坚固工事,仅能做一些简易工事。为了弥补防御工事不够坚固的弱点,他提出兵力配置要前轻后重,火力配置要前重后轻。他还指示前线各级指挥员,要选择好有利地形设立观察所,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加强阵地隐蔽伪装,阵地前沿和两翼要多设地雷,破坏敌人必经之路,以杀伤其有生力量。
敌人进攻开始后,韩先楚指挥所属部队依托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顽强阻击,与美军逐山逐水反复争夺,艰苦血战14个昼夜,敌人才前进了18公里。特别是2月4日、5日,在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防御正面上,美军第25师、第3师和土耳其旅集中100余架次飞机、200余辆坦克轮番进攻。韩先楚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抗击,在许多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对于韩先楚的指挥,敌军形容“甚为凶悍”。
这时,汉江已经开始解冻,且西线部队汉江南岸防御地域已经缩小,韩先楚认为如果敌军压到江边,部队背水作战,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为避免背水作战,他果断决定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各留一部兵力坚守汉江南岸桥头阵地,主力全部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至2月7日晚,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继续进行防御,留第38军和第50军、人民军第1军团各一部在汉江南岸坚守原有阵地,继续掩护“邓指”部队向横城地区集结,保障部队反击时的侧翼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