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的“中国变量”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5年,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前一年的总收入,对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进行排名,编制了“美国500强”排行榜,这是商业领域各类排行榜的滥觞。这份榜单问世40年后(1995年),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才正式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500强榜单提供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指标,用以衡量企业、行业以及国家历年的经济表现。作为过去20年全球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这份榜单记录着世界经济版图的变迁。
  美国一家独大
  《财富》杂志编制“美国500强”榜单的1955年,正是美国战后经济的“黄金时代”。二战后美国依靠增加财政支出、军事订货和减税来刺激经济,1955年到196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企业凭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大举扩张,出现了一大批优秀跨国企业,深刻地塑造了美国社会,改变了世界。为了记录经济领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财富》杂志创造了美国500强排行榜。这份榜单一出炉就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美国参议院议员评价,“美国500强排行榜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国家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从1955年到2015年的60年间,美国一直保持着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因此从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诞生时起,美国企业数量就一直稳居第一。但在这60年间,日本和中国也在相继崛起,逐渐改写着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版图,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力量消长从世界500强榜单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来。
  日本经济奇迹
  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段时期被称作“日本的战后经济奇迹”。
  二战后日本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奇缺、通货膨胀严重。但是冷战的爆发,给了日本重新崛起的机会。冷战开始后,美国迅速转变对日政策,对日本进行援助,要将日本建成“远东工厂”和“共产主义运动防波堤”。随后朝鲜战争爆发,数额巨大的军事订货挽救了日本企业。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从1955年到1972年的十多年间,日本经济先后经历了两次高速增长。这一时期,国际市场景气,原材料价格低廉,工业品需求旺盛,强劲的出口带动了国内设备投资,逐步实现了技术革新。日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20世纪50年代,日本实行产业合理化政策,重点发展钢铁、煤炭和电力等基础产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日本的技术升级路线,日本在所有机械工业中都采用了“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技术引进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进国际最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模仿改进后形成自己的产品出口国外,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其中,汽车业和电子业表现得最为明显。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产业升级,国民收入大幅增加。中小企业瞄准国内消费市场,生产出缝纫机、自行车、照相机等价格低廉的中等技术产品,带动了国内的消费革命。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是日本经济奇迹的核心推动力。
  1968年,日本的GNP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在日本经济的崛起过程中,企业集团逐渐成为日本经济的主角。所谓的企业集团有两种:一种是以金融机构为中心,集融资、生产、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集合体,如三菱、三井、第一劝银、芙蓉、三和集团。一种是以垄断大企业为中心,以控股的方式将一批企业纳入自己生产体系的工业企业集团,如新日铁、丰田、松下集团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携带着巨大财力的日本企业集团开始在全球布局,在海外大举投资、收购。从1982到1992年十年间,日本的海外资产净额从250亿美元上升到20352亿美元。三菱公司出资8.46亿美元收购了被称为“美利坚标志”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用34亿美元买下了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松下出资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一时间,“日本买下美国”的声音充斥着西方世界。
  世界500强榜单正式诞生在1995年,也正是日本企业风头最盛的时候,那一年日本以149家企业的数量占据第二位,只比美国少了两家,不过日本上榜企业的收入占500强总收入37%,名列第一,1995年后日本上榜企业数量逐年下降。
  日本的经济奇迹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5年9月,英、美、西德、法国和日本五国财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发表了“广场协议”,协议希望提高各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广场协议后,日元被迫升值,国际资本迅速涌入日本,迅速推高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随着泡沫的破裂,房地产经济开始衰退,从此进入“失去的二十年”,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时候。
  中国崛起
  中国于1978年底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1977年到80年代末,是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期,真正的快速增长始于1991年。
  中国推行渐进式的“双轨制”改革,允许国有和集体企业按照固定价格和数量完成计划内任务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剩余产品。通过“双轨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为经济注入市场的动力。这样就激活了劳动力、资本、商品和无形资产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到束缚的经济要素的活力。在市场导向的价格改革刺激下,经济活跃起来。
  进一步在沿海设立经济试验区,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业。内地廉价的场地和劳动力与海外华人的资本、市场知识、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出口创汇经济。中国开始融入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
  中国崛起的时候遇到了比亚洲四小龙更为有力的外部环境,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交通、通信和信息成本迅速降低。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凭借廉价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的制造业,逐渐在世界分工中占据了世界工厂的位置。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截止2014年,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促进了产业升级。中国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简单玩具、纺织品及其它廉价产品升级为本世纪的高价值、技术复杂的机械、信息和通讯科技产品。利用后发优势,中国节约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转型方面的成本,取得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增长。从开始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25美元增长到6000美元。2007年,中国GDP总量超越德国;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期间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体现在世界500强榜单上,199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只有3家企业上榜;2004年,宝钢和上汽作为制造业的代表首次进入榜单;2008年,联想作为民企代表登上榜单;2011年,上榜企业达到69家,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到2014年,上榜企业已经达到100家。从1995年到2014年,中国GDP增长超过10倍,而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几乎增加了30多倍。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最大的看点是:中国上榜企业达到100家,中石油取代埃克森美孚,跻身前三强,打破了该公司与沃尔玛和壳牌三足鼎立的历史。
  然而也正是2014年,中国经济在连续下行四年之后,GDP同比增长7.4%,创1990年以来新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引发通缩担忧。外需下降,楼市萎缩,制造业往东南亚转移。“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再一次甚嚣尘上。
  中国经济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翻看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上榜企业,就能明白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而银行业占了利润总额的很大一部分。代表高新科技、高端制造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也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遗憾——大而不强。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计划,高端制造业正在回流。另一方面,逐渐上升的用工成本,正在将低端制造业推往东南亚国家。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出口萎缩,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面临着新的危机。
  中国经济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能与美国相抗衡吗?
  中国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长受惠于房地产,然而房地产市场在迅猛发展了十多年后,已经供大于求,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去库存过程。经济正饱受产能过剩之苦。不断增长的地方债务也成为埋藏在金融系统中的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未来经济增长的唯一希望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制造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领经济走出困局。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于人力资本,而用工成本的上升,正在使中国丧失低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不得不走一条“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与劳均资本存量上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中国制造升级”的路径。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并不全是坏事。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需求链上的关键一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工厂”已经初步成型,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是亚洲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低端制造业,往东南亚转移并不一定会削弱中国经济。相反如果中国转型顺利,正好可以将周边亚洲国家嵌入中国的制造业流水线中。
  为配合国内的转型升级,中国正着手向外布局。被坊间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规划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正在铺开。这实质是为中国过剩的产能找到了出口,而中国过剩产能与低端制造业的出海,将给承接这些产业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机会。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当年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带动了中国的发展,如今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将给全世界带来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从最近“亚投行”受到的欢迎程度就可以看出,周边国家多么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发展做了顶层规划。报告称,“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如果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走得顺利的话,也许很多经济学家作出的“中国在21世纪超越美国”的预言真的可以实现。
其他文献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框架内,俄罗斯电网股份公司(Rosseti)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SGCC)签署了关于成立合资企业的股份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股东协议,该合资公司将在俄罗斯开展输配电
人们常将悉尼比作北京,将墨尔本比作上海,我倒是觉得墨尔本很像我的家乡成都,一样的宜居和悠闲,不同的是墨尔本街头漂着咖啡香,而成都则是各色茶香。
4月22日,亚非国家领导人汇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始为期两天的峰会,共同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亚非合作和亚非国家共同发展。来自亚洲和非洲的34名国
英国列格坦研究所此前公布的最新年度繁荣指数显示,挪威连续6年蝉联第一。在排名前30的国家和地区中,欧洲国家超过半数,达到19个国家。排名前十依次为挪威、瑞士、新西兰、丹麦
8月17-19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访华,这对于开启中缅关系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昂山素季访华释放缅甸政府对华积极信号,未来中缅双边关系、投资风险趋势变化值得关注。  缅甸是中国重要的邻国,是“一带一路”辐射的重点国家,也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为缅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2014-2015财年中缅边境贸易达56亿美元,同比增加51%。  但是,中缅关系也具有
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伊斯兰堡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双方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
1月8日至9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作为2015年中国第一个重要的“主场外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多位拉共体成员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对中拉合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此次会议的成果是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等三份文件。  在《中拉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全面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扩大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扩大村镇银行民资股比范围等,拓宽民间资本
新近发布的《2016胡润百富榜》显示,王健林及其家族以2150亿元财富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这也是发布胡润百富榜18年来第2位累计三次成为首富的企业家。马云及其家族财富增长41%
9月25日,60余辆世界馆藏级经典车亮相中华世纪坛。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览之《经典回顾——摩登时代汽车设计展》以跨越百年历史的经典车藏品为原点,从汽车设计的维度切入, 剖析汽车设计美学发展背后所蕴藏的历史信息。  本次展出的车辆历史横跨1906年至1991年, 绝大部分车型都是在中国首次展出,其中不仅有世界存有量极其稀少的经典车型,还囊括了众多出自世界汽车设计史上殿堂级设计师之手的经典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