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等多种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保持这一趋势,我国推出了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历程背景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办法的工作建议。
在政府会计制度推出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能够让事业单位的数据信息得到清楚的分类管理,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过高问题的出现,让事业单位的每笔资金流向都有迹可寻,最大化的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由此可见,对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历程及意义
政府会计的改革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以及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方法和重点的变迁密切相关。1998年前,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按不同预算管理方式,分别实行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单位预算会计制度。1998年,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与运用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当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引发与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体系。2013年,会计制度改革是经济快速发展,财政资金对行政与事业单位投入日益加大,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推动了对事业单位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 2018年,政府会计改革,取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形成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政府会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成为新一轮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动力。我国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是顺应加强公共支出管理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思路,代表了国际上加强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向,将有利于增强政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责任和可信性,有利于政府做出正确决策,对整个国家的政府框架财务管理都会发生重大影响。
二、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政府进行会计改革后,制定了完善的财务报告、会计体系与核算方法。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针对性和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対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实行了双分录;三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实行了政府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四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更趋于系统化、完善化以及协同化。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对新制度认知不够,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实行了一段时间,从前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完成了基础性的任务,从旧的政府会计制度转变到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当中,使其在核算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首先,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新制度依然存在认知不够,进而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与工作之间出现了矛盾,为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极大的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支收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并不仅仅是指在财务部门内部的改革,其对整个事业单位的运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其他部门大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认为政府会计制度的推出仅仅针对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运行没有关系,进而导致其他部门在新旧制度的切换时期以及后期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阶段付出的力量较少,管理意识淡薄,进而导致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效果不佳,对其他部门的业绩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致使其无法实现工资绩效的进一步突破。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
新推出的政府会计制度在资产管理方式上做出了针对的调整,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额也随之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实施后,事业单位进行过一轮资产清理与补提折旧,试图达到让过去按批次入账的事业单位资产呈现出有效的评估效果,但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却大多事与愿违,不仅未能实现有效评估的目的,还在构建的单个资产状况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弊端。在此状态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到位的情况,无法进行清楚的信息分类与储存,如果按照这一趋势持續的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事业单位在政府的财务成本分析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价值。个别事业单位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记账登记,给单位内部资产造成重大不实。在政府的会计制度中,虽然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需要固定资产的折旧,共同摊销无形资产的价值,但个别事业单位仍根据旧会计制度,使用“修理购买基金”计算固定资产影响着统一的会计报告的合计。事业单位没有定期检查固定资产,国有资产浪费大,容易中饱私囊。
(三)内部控制水平没有与时俱进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对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当下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方法不仅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还存在许多的缺陷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的本质是公共性质的服务机制,其运行的价值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中,走形式的情况却普遍存在,带给了人们极差的服务体验感受,抹黑了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无法让政府会计制度发挥作用。其次,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思想上的刻板认识,对新鲜事物的抵触心理较强,进而导致政府会计制度一直都无法落到实处,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必然需要可靠的监督与管理力量作为支持,但实际上多数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都有所欠缺,未能做到对事业单位运行中的诸多行为的有效约束,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常被外界因素所侵扰,无法保障其工作的客观性与严谨性,致使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失去了意义。
(四)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配置也不符合新制度要求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配置都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符合当下的事业单位转型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较少和当下财务管理工作量的大幅度提升。为了填补空缺,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大多会选择减低岗位要求的方式,先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内容。进而导致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差距较大,较少的专业化人才需要一人身兼多个岗位,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而部分非专业化的人才,在开展相应的工作时明显存在熟练度不够的情况,时常出现操作问题,让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在无形中又有所增加,呈现出了恶性的循环状态。与此同时,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设备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的配置却往往不符合新制度要求,进而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带来了进一步的阻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有效发展。
(五)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
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的财务记账方式逐渐地切换为平行记账,并且在费用归属、供应商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辅助核算力度的加持,与以往的单一的预算会计计算方式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大地凸显出了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不过这一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多数企业在创新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自己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功能,进而导致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面对大幅度增加的财务信息出现了明显的超负荷的情况,为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的效率不仅会大幅度地下降,还无法保障相应工作的质量性,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高效进行,新政府的会计制度对信息系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财务信息系统维持着独立的状态,很难应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了推进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体必须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方面,需要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软件的开发可以参考其他公司固有的模型,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开发的信息系统需要包含企业现有的业务种类、会计科目、软件使用教程等。另外,经营者需要确保会计负责人使用信息系统。事业单位采用组织人员定期培训及集团人员教育等方式,可以避免会计人员在使用信息系统时由于不当操作而造成的损失。
四、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为使政府会计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各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中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政府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辅助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共同构建出具有共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资源集中起来,依据不同的事业单位的需求,进行合理地科学地调配,进而让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更为紧密,促进经济效益的产生。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内部的政府会计制度宣传力度,拓展工作人员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使各个部门能够明白政府会计制度不只影响财务部门的制度,从而使得不同部门之间能够联合起来,为新旧制度的切换提供可靠的辅助力量,为新财务管理模式有效實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的工作。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绩效考核等多个重要环节。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需要以当前的政府会计准则和国家预算管理文件为基础,一是树立科学规范的预算意识,逐年追踪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反思分析预算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保持预算收支平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做到应编尽编,既不漏编、少编,也不超标准超概算虚编。预算执行严格刚性,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三是建立比较全面的监督机制,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审查,保证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整体的使用情况,保证整个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和完成度;四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事业单位以审计、纪检、财务等部门成立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预算项目的申报、评审、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立项和预算经费安排的依据。
(三)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工作
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是优化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要求,对此,事业单位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固定资产的核算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初期,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地进行相关的资产审查工作,尽快将补提、摊销等资产进行清理。二是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在政府会计制度落实后出现的资产进行清点,并在审核其数量的基础上对其产值发生的变化进行着重的分析,探究毁损、减值等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而为后期的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三是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大型修缮工程的费用支出进行审核,并将对应的数据信息向上提交。而后针对捐赠、投资等方面的产权信息进行整理,帮助其办理交接手续。为保障这一过程的绝对严谨,事业单位还需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将责任划分到个人,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以及职权范围,实现管理意识的增强,进而在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保持规范性的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资产流失的情况的出现。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因此,需要进行以下两项工作:1.根据发展情况制定准确、有目的的采购预算,在购买固定资产前。事业单位应充分采用各大部门的建议,制定完整的采购预算,并充分激活单位内部的各种闲置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在审批采购预算前,应听取各部门职工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个人专断浪费资金的情况。2.专业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可以设立固定的、专门的资产管理办公室,每隔一段时间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检查有无不符合帐目的情况。
(四)提升财务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
针对当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当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两个角度入手。首先,就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来看,政府会计制度是对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提出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当组织各个部门的领导阶层共同参与其中,进行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让其能够正确的认识政府会计制度,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设立意义与目的,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的配合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奠定事业单位新的发展基调。其次,就财务人员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来看,财务人员是政府会计制度落实的基础性力量,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重视起来,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同时,依据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进行集体性的培训,使得财务人员能够获得学习与交流的可靠机会,获得自身的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加快推动全面信息化,保证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到了信息化工作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行列当中,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表示认可,使得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这一趋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快推动全面信息化,逐步地开发出财务信息数据储存、信息共享等功能,有效地提升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人们办理相应的业务带来更多的便捷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构建力度,使其能够逐渐地满足基础性的业务办理需求,进而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节约更多的事业单位运行成本,为事业单位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是满足时代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国家治理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事业单位应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让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被更多人所重视,为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实施做好铺垫,让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8WTC23。
在政府会计制度推出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能够让事业单位的数据信息得到清楚的分类管理,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过高问题的出现,让事业单位的每笔资金流向都有迹可寻,最大化的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由此可见,对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历程及意义
政府会计的改革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以及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方法和重点的变迁密切相关。1998年前,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按不同预算管理方式,分别实行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单位预算会计制度。1998年,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与运用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当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引发与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体系。2013年,会计制度改革是经济快速发展,财政资金对行政与事业单位投入日益加大,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推动了对事业单位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 2018年,政府会计改革,取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形成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政府会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成为新一轮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动力。我国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是顺应加强公共支出管理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思路,代表了国际上加强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向,将有利于增强政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责任和可信性,有利于政府做出正确决策,对整个国家的政府框架财务管理都会发生重大影响。
二、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政府进行会计改革后,制定了完善的财务报告、会计体系与核算方法。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针对性和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対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实行了双分录;三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实行了政府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四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更趋于系统化、完善化以及协同化。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对新制度认知不够,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实行了一段时间,从前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完成了基础性的任务,从旧的政府会计制度转变到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当中,使其在核算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首先,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新制度依然存在认知不够,进而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与工作之间出现了矛盾,为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极大的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支收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并不仅仅是指在财务部门内部的改革,其对整个事业单位的运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其他部门大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认为政府会计制度的推出仅仅针对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运行没有关系,进而导致其他部门在新旧制度的切换时期以及后期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阶段付出的力量较少,管理意识淡薄,进而导致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效果不佳,对其他部门的业绩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致使其无法实现工资绩效的进一步突破。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
新推出的政府会计制度在资产管理方式上做出了针对的调整,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额也随之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实施后,事业单位进行过一轮资产清理与补提折旧,试图达到让过去按批次入账的事业单位资产呈现出有效的评估效果,但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却大多事与愿违,不仅未能实现有效评估的目的,还在构建的单个资产状况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弊端。在此状态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到位的情况,无法进行清楚的信息分类与储存,如果按照这一趋势持續的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事业单位在政府的财务成本分析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价值。个别事业单位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记账登记,给单位内部资产造成重大不实。在政府的会计制度中,虽然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需要固定资产的折旧,共同摊销无形资产的价值,但个别事业单位仍根据旧会计制度,使用“修理购买基金”计算固定资产影响着统一的会计报告的合计。事业单位没有定期检查固定资产,国有资产浪费大,容易中饱私囊。
(三)内部控制水平没有与时俱进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对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当下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方法不仅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还存在许多的缺陷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的本质是公共性质的服务机制,其运行的价值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中,走形式的情况却普遍存在,带给了人们极差的服务体验感受,抹黑了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无法让政府会计制度发挥作用。其次,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思想上的刻板认识,对新鲜事物的抵触心理较强,进而导致政府会计制度一直都无法落到实处,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必然需要可靠的监督与管理力量作为支持,但实际上多数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都有所欠缺,未能做到对事业单位运行中的诸多行为的有效约束,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常被外界因素所侵扰,无法保障其工作的客观性与严谨性,致使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失去了意义。
(四)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配置也不符合新制度要求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配置都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符合当下的事业单位转型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较少和当下财务管理工作量的大幅度提升。为了填补空缺,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大多会选择减低岗位要求的方式,先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内容。进而导致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差距较大,较少的专业化人才需要一人身兼多个岗位,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而部分非专业化的人才,在开展相应的工作时明显存在熟练度不够的情况,时常出现操作问题,让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在无形中又有所增加,呈现出了恶性的循环状态。与此同时,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设备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的配置却往往不符合新制度要求,进而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带来了进一步的阻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有效发展。
(五)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
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的财务记账方式逐渐地切换为平行记账,并且在费用归属、供应商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辅助核算力度的加持,与以往的单一的预算会计计算方式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大地凸显出了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不过这一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多数企业在创新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自己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功能,进而导致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面对大幅度增加的财务信息出现了明显的超负荷的情况,为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的效率不仅会大幅度地下降,还无法保障相应工作的质量性,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高效进行,新政府的会计制度对信息系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财务信息系统维持着独立的状态,很难应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了推进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体必须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方面,需要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软件的开发可以参考其他公司固有的模型,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开发的信息系统需要包含企业现有的业务种类、会计科目、软件使用教程等。另外,经营者需要确保会计负责人使用信息系统。事业单位采用组织人员定期培训及集团人员教育等方式,可以避免会计人员在使用信息系统时由于不当操作而造成的损失。
四、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为使政府会计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各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中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政府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辅助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共同构建出具有共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资源集中起来,依据不同的事业单位的需求,进行合理地科学地调配,进而让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更为紧密,促进经济效益的产生。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内部的政府会计制度宣传力度,拓展工作人员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使各个部门能够明白政府会计制度不只影响财务部门的制度,从而使得不同部门之间能够联合起来,为新旧制度的切换提供可靠的辅助力量,为新财务管理模式有效實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的工作。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绩效考核等多个重要环节。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需要以当前的政府会计准则和国家预算管理文件为基础,一是树立科学规范的预算意识,逐年追踪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反思分析预算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保持预算收支平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做到应编尽编,既不漏编、少编,也不超标准超概算虚编。预算执行严格刚性,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三是建立比较全面的监督机制,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审查,保证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整体的使用情况,保证整个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和完成度;四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事业单位以审计、纪检、财务等部门成立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预算项目的申报、评审、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立项和预算经费安排的依据。
(三)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工作
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是优化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要求,对此,事业单位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固定资产的核算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初期,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地进行相关的资产审查工作,尽快将补提、摊销等资产进行清理。二是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在政府会计制度落实后出现的资产进行清点,并在审核其数量的基础上对其产值发生的变化进行着重的分析,探究毁损、减值等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而为后期的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三是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大型修缮工程的费用支出进行审核,并将对应的数据信息向上提交。而后针对捐赠、投资等方面的产权信息进行整理,帮助其办理交接手续。为保障这一过程的绝对严谨,事业单位还需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将责任划分到个人,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以及职权范围,实现管理意识的增强,进而在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保持规范性的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资产流失的情况的出现。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因此,需要进行以下两项工作:1.根据发展情况制定准确、有目的的采购预算,在购买固定资产前。事业单位应充分采用各大部门的建议,制定完整的采购预算,并充分激活单位内部的各种闲置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在审批采购预算前,应听取各部门职工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个人专断浪费资金的情况。2.专业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可以设立固定的、专门的资产管理办公室,每隔一段时间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检查有无不符合帐目的情况。
(四)提升财务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
针对当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当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两个角度入手。首先,就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来看,政府会计制度是对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提出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当组织各个部门的领导阶层共同参与其中,进行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让其能够正确的认识政府会计制度,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设立意义与目的,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的配合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奠定事业单位新的发展基调。其次,就财务人员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来看,财务人员是政府会计制度落实的基础性力量,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重视起来,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同时,依据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进行集体性的培训,使得财务人员能够获得学习与交流的可靠机会,获得自身的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加快推动全面信息化,保证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到了信息化工作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行列当中,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表示认可,使得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这一趋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快推动全面信息化,逐步地开发出财务信息数据储存、信息共享等功能,有效地提升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人们办理相应的业务带来更多的便捷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构建力度,使其能够逐渐地满足基础性的业务办理需求,进而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节约更多的事业单位运行成本,为事业单位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是满足时代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国家治理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事业单位应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让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被更多人所重视,为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实施做好铺垫,让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8WTC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