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核心素养自然生成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也称为韦达定理,韦达定理是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定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和它的解法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就水到渠成。徐建国老师执教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根与系数的关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的教学设计为定理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整节课自然流畅、简约深刻,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自然生成。下面对这节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生: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师:请你们说说解方程x2+4x-5=0可以用哪种方法。
  生:配方法。
  生:公式法。
  生:因式分解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三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0)
  师:你们觉得哪种解法最简便呢?
  生:因式分解法。
  师:我个人也觉得因式分解法最优。
  师:(x+2)2-10(x+2)+25=0这道题怎么解方程的呢?
  生:把x+2看成一个整体,用因式分解法。
  生: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再用因式分解法。
  师:那我们用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来试一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2)2-10(x+2)+25=0
  师:第一个同学把x+2看成一个整体,这是数学里经常用到的整体思想。
  【赏析】教学中,徐老师演示三种不同的解方程的方法,既达到了复习这三种方法的目的,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因式分解法是最优的。两道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因式分解法的优越性。同时,突出了整体思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因式分解法包括哪些方法?
  生: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师:请大家用十字相乘法解下面4个一元二次方程:
  (1)x2+5x+6=0;(2)x2+5x-6=0;
  (3)x2-5x+6=0;(4)x2-5x-6=0。
  (教师先用十字相乘法演示第一个题目并且强调答案是x=-2而不是x=2,再请三个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演算)
  师:请大家想一想,x2______6x______5=0横线上填“+”还是“-”,怎样填也能够用十字相乘法?
  (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指出可能的填法是x2+6x+5=0、x2+6x-5=0、x2-6x-5=0、x2-6x+5=0。但只有x2+6x+5=0和x2-6x+5=0能用十字相乘法)
  师:观察x2+4x-5=0、x2+5x-6=0、x2-6x+5=0这3个方程,它们的解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有一个解是x=1。
  师:这3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激烈地讨论起来,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3个系数相加为0时,一定有一个解为1。即若a+b+c=0,则ax2+bx+c=0必有一根x=1。学生自行验证,教师再板书)
  师:既然“若a+b+c=0,则ax2+bx+c=0必有一根x=1”,那另外一根是多少呢?
  师:用公式法求得a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b+b2-4ac2a,x2=-b-b2-4ac2a。推导得出x1+x2=-ba,x1x2=ca。
  所以如果一根为1,那么另外一根是ca。
  【赏析】在教学中,徐老师把相似的4个一元二次方程放在一起,让学生带着“好玩”的心态解答这4道题,紧接着又给出一个承前启后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填“+”或者“-”才能用十字相乘法来解答问题。徐老师指出在黑板上有3个方程都有一个根是1,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得出“若a+b+c=0,则ax2+bx+c=0必有一根x=1”的结论。既然知道一根为1,那么学生当然想揭开另外一根的神秘面纱。所以,就很自然地推導出了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公式。
  三、提出概念
  师:我们称x1+x2=-ba、x1x2=ca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或者是韦达定理。韦达是法国16世纪颇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第一个引进系统的代数符号,并对方程论做了改进。
  师:韦达是法国的业余数学家。我们很多定理都由发现该定理的人命名。如果我发现了一个定理那应该叫什么?
  ……
  【赏析】“如果我发现了一个定理那应该叫什么”,徐老师的问题让课堂氛围再次活跃起来。徐老师从韦达的生平介绍中增添了数学本身的文化内涵,在探究韦达定理中让学生理解数学,彰显了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
  四、巩固练习
  师:上述4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分别为多少?
  ……
  师:4x2-5x+6=0的两根之和是多少?
  生: 。
  师:其实该方程并没有根。
  生:为什么呢?
  师:请大家计算下这个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
  师:韦达定理应该有个大前提Δ≥0。
  ……
  【赏析】一开始学生还在质疑,前面4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已经问了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分别是多少,再单独列个方程来问是不是有点多余,后来学生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进入了徐老师设计的“圈套”,由4x2-5x+6=0这道题来突出韦达定理的应用前提是Δ≥0,这样做令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徐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收获很多,看似漫不经心的一个概念、一个问题、一道题目,其实都是精心设计好的,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按照他所预设的情节发展。一堂课下来,知识容量很大,但学生并不觉得累,整节课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 江西省南昌市盲校)
其他文献
“简易方程”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在“实际问题与方程”板块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会设定未知数”“不会寻找等量关系”“列出两边有x的方程不会解”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板块之间有系统性缺陷,形成了学习难点。基于学生的学习难点,我们对“简易方程”单元进行整体教学重组并进行实证研究。  一、单元整体教学重组简述  1.“用字母表示数”板块  聚焦“未知数设定与未知数之间代入转
期刊
五月的遂川,大地葱茏,花红柳绿,一片美丽、繁忙、和谐、自然的景象。走进遂川中学,一幅美丽画卷在我们面前舒展开来:成荫的古樟,姹紫嫣红的花坛,干净整洁的校园小道……深入校园,课堂上,学生时而分组讨论、思维活跃,时而激情讲说、大方自信;教师参与其中,合理分享。办公室里,教师们“你一言我一语”集体备课,讨论热烈,亮点纷呈。学校报告厅,“校长读书沙龙”“班主任论坛”“教师教研论坛”轮番登场……近年来,遂川
期刊
“菜园里的数学”是我们利用学校资源优势而设计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通过课前测量、课中计算、课后记录等一系列活动,巧妙地将数学学习置于社会大课堂中,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有余数的除法等知识,我们选择学生熟悉的实践基地“开心菜园”作为学习、活动的场所,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活动空间为“室外—课堂—
期刊
卡尔·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中不仅阐明了人的意识与情感的重要性,还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进展都让我们感觉到真实。无论是尼采说的“成为你自己”,还是卡伦·霍妮说的“就像橡树果实长大了会变成橡树一样,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成人”,都向我们表示,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成人煞费苦心地操作或重塑,而应该是一种促进。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释放本身就存在的东西,让他们自己移除成长中的障碍。简言之,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经验。在此背景下,生态课堂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认同。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思考。“认识负数”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特级
期刊
拖船镇中心小学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地处赣江之滨。拖船镇自古为商贾云集之地,往来船只在这里停泊,由此演变为集镇,拖船镇因此得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这里没有了往日的荣光,镇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却把子女留在家乡。于是,他们的子女便成了留守儿童。  当大多数教师以走出乡村学校为目标的时候,年轻的熊文却一心要往乡村学校里钻。她喜欢教留守儿童和贫困生,她说自己是春泥,泥土就应待在田间地头
期刊
作者简介  徐玉峰,1968年5月出生,现任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區金桥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在教育教学中秉承“做最好的自己”的“金桥精神”,先后荣获郑州市文明教师、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郑州市金水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多篇论文荣获河南省、郑州市一、二等奖,多次指导教师在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是
期刊
编者按:  目标化学习、实景式学习、登山型学习、整合性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许多一线教师无所适从。“用任务驱动学习”可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变革,最终提升学生学习力。本刊编辑部特邀严育洪老师为大家分享他的思考,希望能给关注任务驱动学习的老师们些许启发。  严育洪,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师训部主任。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35本,赴全国各地讲学300多次。
期刊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毛泽东主席惊闻毛岸英牺牲后,经过艰难抉择同意将他安葬在朝鲜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毛主席既有常人的情感更有伟人的情怀。他有作为父亲失去爱子痛苦的表现,也有在人民、国家、民族大义面前的毅然抉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那一代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一、事件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述毛岸英同志牺牲的经过:1950年1
期刊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这一箴言在语文日记教学中,有着显而易见的体现与诠释。在“授人以渔”这个宏伟目标的引领下,我们不妨化整为零,将这项工程有效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技能。  一、授人以“娱”——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  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教师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满载快乐,这将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动动脑筋。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