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一直是历史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一直是历史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复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知识的记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历史的一切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因此,历史学科离不开有效记忆。而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最感头疼的问题是历史知识记不住,产生学习障碍,甚至导致厌学,记忆已成为学生的负担。基于此,笔者浅谈如下提高记忆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
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记忆的能力。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老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战国七雄:齐楚秦燕东南西北,中间赵魏韩上中下。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再如: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边讲解,边在图上画出《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位置,比较其不同点,既可加深学生记忆,又可帮助学生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在讲中国古代文化内容时,可按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刻、科技著作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讲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以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四、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内容联合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对比记忆。通过对比搞清不同问题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五、重复记忆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联想记忆法
(l)纵向联想记忆法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揭示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的记忆方法。
(2)横向联想记忆法这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独掌大权,即可联想到同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3)相似联想记忆法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的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例如,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4)相似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5)中介联想法。要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
七、推导记忆法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比如前推法即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一直是历史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复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知识的记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历史的一切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因此,历史学科离不开有效记忆。而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最感头疼的问题是历史知识记不住,产生学习障碍,甚至导致厌学,记忆已成为学生的负担。基于此,笔者浅谈如下提高记忆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
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记忆的能力。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老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战国七雄:齐楚秦燕东南西北,中间赵魏韩上中下。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再如: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边讲解,边在图上画出《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位置,比较其不同点,既可加深学生记忆,又可帮助学生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在讲中国古代文化内容时,可按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刻、科技著作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讲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以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四、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内容联合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对比记忆。通过对比搞清不同问题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五、重复记忆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联想记忆法
(l)纵向联想记忆法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揭示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的记忆方法。
(2)横向联想记忆法这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独掌大权,即可联想到同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3)相似联想记忆法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的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例如,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4)相似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5)中介联想法。要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
七、推导记忆法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比如前推法即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