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开首两篇均记述齐桓公与大夫鲍叔牙、隰朋的对话,书中题为《竞建内之》和《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两者简的形制长短,包括简缺的距离都相一致,然而笔迹不同,个别字(如“易牙”的“易”)的写法也不一样。本文在上海博物馆各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个人见解,供大家商榷。
其他文献
2000年在西安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中发现了大量古墓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为M229的墓葬出土一合墓志,知其为隋代萧绍墓,现将该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为配合新疆特克斯河中下游恰甫其海水库工程,200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地方文物部门,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和喀拉达拉牧场的水库淹没区进行文物点复查。此次复查登记古代墓葬近300座,其中特克斯河以北的15处墓地为A区,编号为AI~AXV;特克斯河以南的10处墓地为B区,编号为BI~BX;位于巩留县吉尔尕朗乡的特克斯河支流吉尔尕朗河流域淹没区的2处墓地为C区。A区最西部的XV号墓地位于喀拉达拉牧场牧业队居民点正西2公里处,西南距喀拉托海乡政府驻地10余公里。
期刊
西北大学新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郊,北邻新桃园住宅小区,南邻赵家坡村,西邻西安带钢厂(图一)。原为唐长安城崇化坊的一部分,清代以来一直是烧制砖瓦的窑场,当地人称“宋家窑”。由于长期取土,对遗址中部和西部的破坏极为严重,至今遗留有宽数十米、深10余米的大坑数个,地面和断壁上到处可见残窑址、碎砖瓦。近几十年来,由于村民们挖卖黄土,又将区域内的东南部几乎破坏殆尽,仅区内东北部保存较好。
下魏洛遗址位于陕西省句邑县赤道乡下魏洛村南的黄土台地上(图一),2003年砖瓦场在此取土时发现一座随葬19件青铜器的西周墓,抢救清理时调查发现这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西周、汉、唐遗存的大型遗址。为了探明该遗址的准确范围和文化内涵,2004年4~8月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旬邑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及其周边邻近地区所出土的带有异域遗痕的文物中,发掘被岁月湮没的外来文明,唤回消逝的唐韵胡音,留下“正统史书”上失踪的另类历史。书中许多专题属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再现了古代中国在亚欧大陆上富有异彩的历史景观,把当时胡汉相融的影响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提高到一个认识的新高度。本书作者追踪中国近年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些具有外来文化风格的文物,从不同角度揭示其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继承前贤和吸收同辈学者最有价值成果的基础上,为我们展现了6~9世纪以长安为国际大都市
石湾窑是广东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佛山石湾,创烧于宋代,极盛于明清两代。明人霍韬在正德二年(1507年)所作的家训中说:“凡石湾窑冶、佛山炭铁、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霍氏家中所用“酒瓶、茶瓶、酒盏、茶盏、碗及碟,俱用石湾瓦器。”成书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广东通志》载:“石湾去佛山廿余里,所制陶器似古之‘厂官窑’,郡人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谚。形制古朴,有百圾碎者,在‘江西窑’之上。”担石湾窑烧瓷是在仿制中不断创新,善创善仿,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期刊
2005年4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韩城市文物旅游局联合组成韩城考古队,对韩城梁带村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大量两周时期的墓葬和车马坑。2005年10月-2006年5月,韩城考古队对带墓道的大型墓葬M26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和料器。根据铜礼器的形制和纹饰判断,M26的年代为春秋早期。根据铜器所铸铭文推测,M26可能为芮国遗存,墓主可能是一代芮公的夫人—芮姜。M26出土的玉器在近年来的商周考古发现中较为罕见,为研究古代玉器的年代、功能和制作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
2006年10月,新见一组楚式青铜器29件,有鼎、盘、匝、鬲、簋、方壶、豆等,传为同坑所出。铜器上大多铸有铭文,其中鼎、簋有铭文“君”字;簋各有铭文21字,内容与“救秦戎”有关。方壶则制作极为精美,可与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方壶媲美。这组青铜器的数量及组合,以及盘、匝所见楚王称号等,均显示出墓主的贵族身份。另外,青铜器的组合在同类型器中也极为鲜见,具有地方色彩。根据这组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及铭文,其所属年代应在春秋晚期与战国早期之间。